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赵逊冷笑道,立身而起来到地图挂架旁手指东平关附近说道:
“沈将军前来诈降,倘若和盘托出诈降意图,本将若轻信采纳,必会前去设伏神通。而神通却知你沈将军早将他出卖,故而暗中反伏击本帅。如今东平关方圆之内杂草丛生草木枯黄,我军此时南下设伏,必是藏于草丛隐蔽之处,届时神通以骑兵出击,私下纵火,还不将本帅烧的体无完肤,届时本帅岂不杀你人头。”
“这……”沈暮驰心头一怔,忙又道:“赵将军既识破神通诡计,要在下做什么?”
“数日后,你返回东平,想方设法烧毁其粮草。”
“可神通如何能再信我。”
“你只需与神通说,其一应要求皆不准,其只有献出万川,才有活命。神通虽会疑你,却无藉口将你除掉,届时你将粮草烧毁,率部逃往巨峡关,从背后一击,万川一举可破。”
“粮草神通看押甚为严密,我若回去,其定不会全信,要烧毁粮草恐怕并不容易。”
见沈暮驰犹豫不决,赵逊果断沉下脸来:
“但凡是荣华富贵无不是以性命相博,沈将军的高官厚绿在此一举,沈将军难道不想夺此献地首功吗?”
心中激烈斗争片刻,沈暮驰硬着头皮说道:
“好,成也罢,败也罢,在下豁出去了。”
看在荣华富贵的份上,沈暮驰最终答应赵逊,潜回东平做内应,并于数日后离开桑南返回东平。
而与此同时,公良修一路星夜兼程赶到萱蒂,见到百里燕之际,却是见他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于是问道赵安陵:
“赵先生,咸军势如破竹,永兴侯何故如此不快呀?”
赵安陵眼珠打转,心里正避之不及:
“哦……侯爷的家事,我等僚属也不便多议。公良大夫此来不知所谓何事?”
“咸军占领下关六城已有月余,在下奉前来讨回下关六城。”
这时百里燕收起家书,撇开归还下关六城不谈,转而旧事重提:
“归还六城可以,但照城、杏城两地,志国准备如何打算,公良大夫不会一点诚意都没有吧。”
听到“诚意”二字,脸上原本一团和气的公良修,脸色立时有些挂不住:
“永兴侯,我王与咸王早有约定在先,下关、昌尹两郡全数归我志国,永兴侯不会是想毁约吧。”
“公良大夫既然说道约定,本帅也想请教公良大夫。按约,应该是志军协助我军北上攻取甘府、上关两地,而如今却是我咸军打下了昌尹七城,拿下了下关六地,未守约的似乎不是我军,而是志军吧。”
“咸军英勇神武势如破竹,我志军愧不敢当,本大夫在此谢过永兴侯出手相助。但想来咸国一贯光明磊落信守承诺,应该不会侵吞两郡十三地吧。”
百里燕没想到公良修脸皮也如此之厚,两郡十三地轻描淡写的说些漂亮话就想蒙混过关,他冷笑道:
“呵呵,公良大夫,本帅可从未说过不交还两郡十三地,但我咸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志国是否也该有些诚意呀!”
“杏城、照城之事自有我王决断,本大夫不便揣测。但两郡十三地是事先约好的,至于诚意,如果咸军有诚意,应该先归还下关六地。”
公良修的能言善辩在志国是出了名的,一番饶老绕去,颇是让百里燕有些捉襟见肘。
公良修提出以归还六地为诚意,显然不能拒绝,拒绝归还,接下来其他事情就不太好谈。
但如果答应了,用于收买下关六地的金银都得打了水漂,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显然也干得。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771章 十年后
();
略作思考,收敛起脸上的不快,他示意左右拿来马扎,请公良修坐下说话:
“公良大夫请先坐。”
公良修心知百里燕心生退让,遂挽起下摆径自坐下,心里仍不敢怠慢:
“永兴侯准备何时归还下关六地?”
“随时可以归还,但本帅有个条件,只要志王答应,归还六地不是问题。”
百里燕一言既出,公良修心生警惕:
“是何要求?”
“下关六地乃我咸国花费重金买下,要志王花费金银赎地,显然是不可能的,故而本帅要将六地叛军所属兵马之家眷老小一并迁走,以抵偿我咸国为此已经投入的金银钱粮,公良大夫意下如何?”
“不行!”公良修断然拒绝:“你将人丁迁走,六地岂不成了白地,我军占了还有何用!”
“那就没有办法了,我咸国为此花费巨额金银,本帅抬抬手是方便了你们,回去之后,本帅如何向我王交代。”
公良修愤然起身上前质问道,脸色即为不快:
“你还是不想还!”
百里燕不以为然,从容应对:
“非是本帅不想还,而是贵军既没有帮到我军,反令我军破费了巨资死伤兵士,本帅得向大王交代,得向全军将士交代,到手的土地不能就如此不明不白的从本帅手中割走。
当然,志王可用杏城、照城来换,如此本帅上对得起我王,下可向众将士交代。公良大夫意下如何!”
“你……”公良修气结:“说来说去,你还是要照城、杏城,真那么重要吗!”
“赵先生早与你明说,照城、杏城之地我非取之不可。三月前志王若做决断,不至于会有今日局面。”
“我若不给呢!”
“本帅很清楚,志王此时此刻定是在坐等我咸国与叛军、长孙、晋国、卫国争斗,志王好火中取栗。不过本帅可以清楚告诉公良兄,此事绝不会发生。志国假若有任何异举,失去的将不只是两郡十三地。”
百里燕气势咄咄逼人,公良修不为所惧争锋相对:
“你威胁我!”
“不是本帅威胁兄,而是兄以势威胁本帅。你我都是南征活着北返之人,本帅什么心性,公良兄应该知道。我曾将你视知己看待,即便如今各为其主,我也不曾薄待你。
照城干系中原生死存亡,你们得去了毫无用处,但对我咸国却十万分重要,志王若不顾大局一意孤行,也休怪本帅日后翻脸无情!”
百里燕情真意切措辞诚恳,公良修脸色大变,心中莫名生出几分敬畏。
时光仿佛回到了十年前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曾几何时他们不是推心置腹纵论天下,如今这个地步,何尝不是被形势所迫。
沉默了许久,公良修压低了声音说道:
“你到底想做什么?”
“造炮,仅此而已。”
“那为何不去他处寻找,非得用照城的金银石。你若别无他图,去别处寻找岂不更好,又何必为了照城让两国不快呢。”
“非是我要取照城,而是照城金银石世间稀少,找是找得出来的,但短则两三年,长则可能十多年都找不到,而眼下本帅没有时间去找,既有现成的,自然是越快越好。
我就明说吧,永兴城为炼新式火炮铁材,已经花费三年时间,投入数十万巨资,这还仅仅只是现钱,不算其他投入。照此下去,即便再有三五年都难有成效。但若能得金银石相助,或许三五年间能有收获。
非是我必取照城,而是找金银石不易,极为不划算。”
“你当真就为造炮?”
“当真,不信你自己看吧。”
百里燕从身后物品盒中取出一块拳头大小的铂金,公良修拿在手里猛是吃了一惊:
“这……这银子为何会如此沉重,竟与金子一般!”
“此乃照城金银石中所炼出的新式金铁,即便用煤烧,也难将其融化,公良兄若是不信,可回去找工匠辨认,本帅保证天下无人能识此物。”
“你要照城,就是为的此物?”
“正是,天下各地虽然都有,但数量稀少且不易发现,而照城现成就有,可省去我数年甚至十数年寻找时间,公良兄觉得十多年换一城之地可否划算。”
“也就是说,咸军若是有了此物,数年内可炼成威力更大的新炮,远比花费十多年寻找更为划算,所以你不惜冒反目风险,也要占照城。”
“对,寻找此物或许得要十多年,但公良兄恐怕不知,要将此物开采炼出,而后融入铁水之中使之能用,还需要数年,一来一去便是十五六年甚至更长,你觉得本帅有必要欺你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