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7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瞒大王,自盛元636年年底,永兴城生熟铁产量便突破百万斤,盛元637年更是突破一百三十万斤,加上前几年积攒铁料,库中存铁百万斤是轻而易举的。而且永兴城若非煤炭、铁矿不足,年产达两百万斤也非难事。”

    咸王倒抽一口气,心中唏嘘不已:

    “想我咸国十多年前,全国产铁仅两三万斤,而今一年产铁结余何止十倍,真没想到啊……”

    “大王,一旦我永兴城铁产公之于众,晋国独吞一百三十万斤铁料,问天下诸侯谁人能同意。”

    “爱卿是要将永兴城铁产公之于天下?”

    “正是。一可震慑天下,令各国知晓我咸国国力,二可令天下诸侯尽知晋国狼子野心。试想晋国倘若得永兴城年产一百三十万斤铁料,一年便可打造铁甲数万件,天下诸侯谁人能敌。

    退一步而言,永兴城财源占我咸国半壁,即便在晋国也绝非小数,如此轻易被晋国割走,与侵吞咸国已无二致。如此贪婪成性,必被天下共愤,晋王岂敢逆天下之势而动。”

    “唉……还是爱卿深谋远虑,不过如此一来,永兴城铁产公之于众,日后会否招致诸侯觊觎,铁价会否如珍珠一般一落千丈?”

    “请大王放心,铁料并非只有钢,铁料好坏取决于铁料配方,而今能炼好钢者唯我咸国,他国炼不了。此外,咸国日后所需用铁无处不在,随着日后煤炭铁矿采掘增加,若干年后铁产达五百万斤、千万斤都不是问题,价格虽会下降,但咸国用以铸炮、农具、兵刃所需用铁价格同样也在下降,而各国却不能产好铁,故而价格我国说了算,除非他们不要,我咸国也能用以己用。”

    “爱卿所言,寡人又想起了当年爱卿所奏‘以商代政’之道,做他人之所无,做我之所有而他人所不能。此前寡人坐拥珍珠不计其数,自以为领悟了真谛,如今看来,不过是肤浅之见。”

    咸王深邃的目光落在百里燕脸上,灵魂深处充满敬意。但他是君主,君主又岂能流露对一个臣子的敬意。

    “就按爱卿计策去办,砡工派之事,务必以长远计,不令我国利益蒙受损失。”

    “臣遵命!”

    说服咸王,百里燕如释重负。卤侯过世后,咸王性情变化很大,不再像此前言听计从。

    当然,咸王是一国之君,他不能像约束自己的属下约束咸王,哪怕知道自己的抉择是对的,但要让君主点头,并不容易。

    咸王支持永兴城的发展,并非出自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是出于对本国国力的衰败,以及公孙岳执政期间的懊悔,他尽可能的想要弥补自己的过失。

    翌日,百里燕赶赴永兴游说程济源。程济源是左门门主,砡工派内举足轻重,只要程济源认可了条件,说服砡工派整体迁徙至咸国将有极大把握。

    去见程济源之前,百里燕在治所先约了宗伯泰、赵安陵了解底细。

    “宗伯先生,左门大师意思如何?”

    “其本意赞同迁往永兴,不过砡工派忌惮晋国,故而我并未将晋王觊觎永兴城之事告知左门大师。”

    “嗯,说了反而适得其反。不过砡工派忌惮晋国之事我看可以利用一番,以免将其骗来之后,反迁怒于我等。”

    “侯爷是想将伍算当年之事公之于众,籍此攻讦晋王无信?”

    “呵呵,知我者宗伯先生是也。届时非但要算旧账,新账也要算。届时永兴城年产铁量一柄公之于众,本侯倒要看看,晋王他怎么吞下这口铁水!”

    言毕,百里燕随手拿出底单交予宗伯泰、赵安陵过目,两刻过去,赵安陵先道:

    “侯爷,我怎看此条款与钱坊章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侯爷不是想将砡工派变为商会吧?”

    “赵先生所言极是,本侯就是打算将砡工派变之为商会。两家携手钻研工造术,共分所得利益。”

    这时宗伯泰说道:

    “侯爷此法不失为驾驭砡工派妙计。砡工派坐拥独到工造术,素来利欲熏心,为此得罪不少诸侯。其迁来咸国,我等若不能收为己用,日后反受其害,将之变为商会,更有利于加以遏制。”

    砡工派归根到底是一家跨国技术企业,其以技术垄断赚取资金,继而投入资金继续研发新技术,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

    从现代角度而言,这完完全全是一家技术垄断型暴利企业,无疑是国家最为青睐的优质资产。

    而当下世人只知道垄断企业牟取暴利的可恨之处,却鲜有人看到垄断性技术企业带来的好处。

    在当下生产技术落后的农耕文明背景下,谁掌握更多能工巧匠,谁握有更为先进技术,谁能迅速提曾生产力增强国力,改变既有的生产格局,随之带来的将是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改变,间接带动制度的适应性改变。

    而以封建权贵势力往的发动的政治变革,无不是换个头头,改换一批既得利益者,重新竖起统治阶层而告终,而细雨润无声的不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达成制度的适应性改变,归根到底依然是换身体而不换脑子的形而上学。


………………………………

第658章 冷处理

    尽管砡工派掌握的技术在百里燕看来,多数谈不上秘密,但过去四年间的实践证明,培训改造砡工派所需经济和时间成本,远要比普通诸侯国工匠低得多。

    仅数学一项,砡工派基础根基远非普通工匠所能相比,砡工派只需三到四年,可迅速培养出一批数学人才,而诸侯国普通工匠识字率低,技术规律性意识单薄,甚至需要从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开始教起,七八年难成气候。

    将砡工派收为己用,以利益和技术为双轨道,加以约束,无疑是短期内迅速建立基础科学工业的捷径。

    为此,百里燕首在条款中提出了《工术专营法》,引进“专利”概念。

    既保障了双方利益,同时鼓励创新发明,将砡工派收入合法化,同时以专利所有权和政治力加以约束,严格控制专利技术的扩散。

    与宗伯泰、赵安陵商议一日,条款又做了些增补和删除。

    翌日,百里燕亲去拜访程济源。程济源最近私下召集了左门位高权重的大师密商搬迁,并听取了安空、刘郸、吕郜、朱明、上官钊、熊沱、周桐、齐墨齐榛父子等人意见。

    受惠于永兴城冶炼和工造术的发展,永兴城众多领域已经超越砡工派,百里燕不计回报传授数学和更为先进理念,令左门受益匪浅,合作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晚辈前来叨扰,还望左门大师海涵。”

    百里燕深施一礼,程济源示意小童奉茶,请百里燕、宗伯泰入座。待坐定,程济源开门见山说道:

    “多年以来,蒙永兴侯以诚相待,诸事不必赘言,请侯爷明说吧。”

    “既如此,在下便直言不讳了。这是我王责成本侯所拟条件,贵派若有异议,可逐条提出。”

    程济源接过底单,同时也递给百里燕一份砡工派所提条件:

    “这是本门所提条件,为我砡工派历代承袭,咸王必须答应,不容商榷。”

    “不容商榷”四字让百里燕颇感意外,接过程济源条件,百里燕看了两眼,内容出乎意料,除了政治商业内容,多数内容是一种较为现代理念的商业技术协议。

    政治上砡工派要求完全独立,不驻兵、不设防、不限制砡工派人员流动,但限制外民进入,保证砡工派的独立性和不可侵犯性。

    经济上,咸国无权干涉砡工派生意往来,不得无故阻碍砡工派商道,不征税不收费。技术上谋求完全垄断,咸国无权过问。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做什么你管不着,纯自由任性派。

    通读全部内容,百里燕将底单交给宗伯泰,心平气和的与程济源说:

    “左门大师,砡工派乃天下名门,我咸国自当不会横加干涉贵派之事,更不会派兵巧取豪夺。但是这永兴城工造之术多为我咸国所有,贵派也占为己有,这恐怕不妥吧。”

    “呵呵……永兴侯定下的条款也不简单呐,老夫看这《工术专营法》甚好,两家共研所得技艺各持一半,坐享共分也是可取的。但若是我派自研工造成果,权归我派所有,永兴城所研成果归咸国所有,我想侯爷应该不会有异议吧。”

    “左门大师请放心,在下所推《工术专营法》便是为保护首创者利益,两家共研成果则两家均分。”

    砡工派的要求,归根到底是不受约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