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见百里燕的马冲进了稀稀疏疏的小树林,晋军本不想再追,但是追得实在太快,马根本来不及刹住惯性,于是杀到树林跟前,晋军又冲入林中一段距离,不等待刹住战马,已经踩上绊马索,撂倒一大片。钟衡见状振臂一呼:
“杀!”
“杀……”众人响应一起杀出。
一时间人喊马嘶,一千多人一跃而起杀了晋军措手不及。百里燕蹲在树上,心里也是心惊肉跳。要说自己是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杀人实在不得已,可自己也得活命,总得吃饭吧。
也许这就是嘴里念着阿弥陀佛,背后喝酒吃肉嫖女人的罪恶。一面杀人,一面救人,杀人美其名曰保家卫国,救人美其名曰救死扶伤。
事实上哪有什么道德标准,任何世道强权既是公理,就是你医术再高,技术再发达,没有一口铁嘴钢牙,就是冻豆腐也能砸死你。
晋军一百几十号人被钟衡团团围住,战斗持续不过半刻多钟,晋军死伤过半。由于晋军乘着咸国内乱偷袭在先,咸国痛恨晋国甚于志国,根本不给投降机会,除了留了几个活口问话,其他统统斩杀。
战斗结束,清点伤亡,钟衡麾下一千人,死十一人,伤三十六人,单论战果,也是胜仗。见到百里燕之际,钟衡大悦:
“魏贤,此役大胜,待截得晋军粮草,本将定要为你请功。”
“谢钟衡将军。不过当下之际应当尽速审问战俘,摸清晋军大队所在,而后再谋劫粮。在下以为,最好今夜就劫粮。”
“所言有理,便按此计行事。”
百里燕担心并没有悉数杀死晋军骑兵,有可能跑了几个,如果是这样,很快会有追兵赶到,眼下还是上半夜,倒是不如乘着晋军没来,先劫粮,然后绕路隐蔽,待到明天晚上再赶路。
而且晋军一时半会儿也弄不清咸军袭击人数,不会贸然出动大军讨伐,而是要等天亮后查明情况,然后调动骑兵追杀。这样一来,正好打个时间差,转移阵地。
敲定计划,钟衡随即提审晋军俘虏,百里燕则摔人骑马赶回马蹄坡,与坚守在此的晋军十名骑兵交手斩杀后,迅速将辎重车辆集结一起,向北移动。大约一刻钟后,钟衡率人赶到汇合。
根据晋军战俘交代,韩合的后卫大营据此不到二十里,今夜正有一批粮草辎重运往后卫大营,骑兵队巡逻马蹄岭是为了策应粮草辎重前往后营。
今夜路过的晋军辎重队,仅守军便有一千五百人,加上民夫,小五千人。
“这么多!”百里燕也吓一跳。
“事到如今,恐怕只能硬着头皮劫杀辎重粮草。”
“不!不能如此蛮干,晋军小五千人,押运兵士便有一千五百余人,我军定不能胜。不过我军可以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何为借刀杀人。”
“钟衡将军你想,眼下晋军骑兵夜巡队只发现尸体一百四十三具,除被俘虏四人,其他三人何在。”
“自是跑回大营搬请救兵。”钟衡说。
“既如此,晋军得知消息。第一时便会先遣探马搜索我军下落,然后便会派出骑兵一部人马接应辎重粮草,若是如此,我军应假扮晋军骑兵,抢在晋军援兵抵达辎重粮草前,先攻杀晋军辎重粮草,而后诈败,向晋军后卫大营所在诈败。
而同时,我军再遣一人诈谎与晋军应援骑兵,谎称咸军已经夺取粮草辎重,假扮晋军押粮,而后令此两拨晋军人马相遇,岂非自相残杀。”
钟衡闻讯计策,心中意动,他说:
“妙计妙计,果然妙计,可万一被晋军识破怎样。”
“故而,需杀辎重粮秣官与押运粮草将领,令晋军无法对质,我军再从中挑拨。这天黑之下灯火昏暗,双方岂能不自相攻伐。”
(如果喜欢本书,请帮忙推荐收藏一下,谢谢!)
【注】关于夜袭的技术性问题,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夜间作战都特定的技术障碍。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认知和理念的障碍,发动夜袭战的制约条件很多,最常见的问题如夜盲症、部队的出击、撤退,人马的收拢和再集结等等。
首先,夜盲症是古代普遍存在的生理障碍,但凡夜间偷营,所谓挑选的“目明眼聪”之人,其实都是一次夜间视力的筛查,由于占比不高,所以这帮子人挑出来后稍加训练,配备高级装备,也就成了所谓惯于野战的精兵,其实本质是缺乏牛磺酸。
其次,夜间偷袭说的很容易,其实很难,其中牵扯到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战术胁从性,同时如何出击,如何撤退,如何接应,都是夜袭的重要战术问题。其中撤退方向和夜间撤退路线,如何能再度收拢人马,而不是散兵游勇,是重要问题,对于一支毫无组织度可言的军队,袭击一支装备精良,驯良有素的老军,是没有胜算的。
最后,夜袭的情况复杂万千,有袭营、袭尾、声东击西、截取粮道、围点打援等等等,都是以上两大因素的战术逻辑组合,缺少任何必要条件,战术应用失当,都可能对己方造成毁灭性打击。
总而言之,今人并不比古代人聪明多少,现代人真正的优势,是理念和超越时代的认知。
………………………………
第46章 百里初击(3)
既然已经打草惊蛇,晋军极可能出来搜索咸军,不如跳出包围圈,直接劫粮。
钟衡一番细思深以为然,随即下令丢弃辎重车辆,换上晋军甲衣,率兵直奔马蹄岭以北,劫杀运粮队,待到抵达之际,百里燕(既魏贤)离队而去。当然,不是路跑,而是前去诈谎。
他精通晋国口音,而且是晋国都城口音,同时熟悉晋军条令和习惯,不容易引起晋军援兵怀疑,如果是其他人诈谎,很有可能被识破。
以晋军决策和反应速度,后卫营得知巡逻队被伏击后,第一时间能想到辎重补给遭遇袭扰,但既然是后卫营,人数并不多,要调动军队驰援,必须请示更远的中军大营。
这一来去又是时间,加上之前二十里路,等到得到命令出击接应辎重粮草,咸军已经得手,再等到出动主力追杀,也为时已晚。
这一来一去,百里燕、钟衡已是耗去两刻多钟,如此掐算起来,晋军增援骑兵应该就在前方。
一路飞驰不久,果然看到前方一股骑兵而至,看火把,少说一千多人。
可话说咸军偷袭,晋军怎么就出动一千多骑兵,至少也得三五千才对吧。话虽然这么说,但问题是咸军望亲江以东主力几乎被全歼,已经不存在大编制整建制的正规军,为提防志军参战,韩合开战不久,便调骑兵主力迂回至南方待命。
而此刻即便是赵逊,他手下也才有六七千人,多半都不是正规军。
更要命的还在于晋军占领大片咸国城池,得分兵把手,占领区稀释了晋军兵力,尤其是机动力较强的骑兵,所以战线越长,能够集中连续使用推进战线的兵力相对越少。
先头一千骑兵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骑兵身后的增援步兵,骑兵仅仅是袭扰和拖延时间。
而一千骑兵正面野战冲击,对付三两千,甚至四五千散兵游勇,几乎不成问题。这也是为何赵逊一定要在小树林以一千人设伏的原因,就因为人少打不过。
同时百里燕断定,晋军是骑兵在前开路,步兵在后,步兵一时半会儿根本追不上骑兵速度。加之这年头并无步兵、骑兵协同作战概念,骑兵与步兵之间存在有间隙。
迎着火光快马加鞭,不消数分钟,百里燕正面遭遇晋军骑兵,领队是个骑兵都统,见前方来人,晋军骑兵都统心生警惕,立即令人左右包夹百里燕:
“前方来者何人!”
“在下粮草辎重队粮秣官丘大人麾下马官。”百里燕对答如流道。
“既是丘大人马官,来此作甚,为何浑身是血,莫非粮草被劫。”
“正是,方才咸军操我晋国口音,谎称我军突然杀出,少说三千余人。我军猝不及防,反被杀散。如今咸军正打着我军旗号,向此而来,打算于下一岔路转道它处,还请都统火速驰援,迟则追悔莫及呀!”
百里燕说的恳切,加上浑身是血,更加平添几分危机气氛。而且这个时候远处向东可见火光,百里燕的说辞反而更加确凿。
晋军骑兵都统定睛一看,想必也是如此,于是道:
“速速在前带路,引大军前去!”
“诺!”
百里燕迅速调转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