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贵圈占的土地,无不是最好最肥沃的土地,将其一概而论集中迁走,没人能保证提供的新土地的产出能达到此前的产出,这是其一

    其二,陔陵权贵土地的产出有一多半是经济作物,如油菜、果林、棉麻、桑丝等,有周期性和加工基础设施问题,不可能离开工坊很远,也不可能把树砍了重栽。

    其三,首都圈权贵圈占的隐田巨多,仅仅初步掌握的资料就有三四十万亩,还只是首都圈权贵在首都圈范围内圈占的土地,还不算外郡。

    其中有咸王豢养的盐枭家族,王宫禁军将领,王后、嫔妃及其依附家族,满朝文武等等,这些都是特大号的权贵阶层,他们合力抵制,百里燕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没用。

    早朝结束,按例,内朝阁员随咸王前往广渊殿议事,外朝官员前往国政监,就早朝下达的指示拟定方略,而后呈送咸王和内阁批阅。

    公孙岳造反后,相位一直悬空,太尉、大司农、外执使、大司马四巨头成为主要内朝成员,治粟内史、大司农使现在也算一个,国政监现由宰执陈尚监理。

    宰执一职按例相当于左相或是副相,当下的的宰执实际职能弱化,相当于长史一样的秘书,沦为长史、御史、监察、史官等丞相、太尉、大司农属官,权力有限。

    公孙岳被废后,咸王实际掌握相权,而太尉张隽兵权收归咸王,等于被架空,赵逊身在西郡,大司农莫安正又是广信公的人,外执使荀牧分身乏术,百里燕名为治粟内史兼任大司马使,上大夫,但在这些个文官面前,百里燕的资历还太浅。

    散朝后,百里燕徒步前往国政监,路上与宰执陈尚纳闷儿问道:

    “魏大人这是去国政监?”

    “去找高大人。”

    “哦……”

    陈尚奇怪于百里燕很少参与国政监政事,即便参会,也是军务居多,内政直接呈报咸王,通过后下达给国政监料理。见百里燕突然去国政监,陈尚还以为他因今日朝议,要与国政监百官理论。

    【注1】热气球的原理为空气膨胀,带来的气体密度减少,产生的密度差,与孔明灯原理一致。而不同于孔明灯的却是,热气球由于需要载重与承受更大的内部气压,以及球体表面张力,对气囊材质要求较高。传统的土布由于目格、纱织较粗,导致气囊膨胀后漏气严重,因此需要细目精细不料,如精细的棉布、丝绸等。

    同时热气球最大的技术障碍并非气囊材料,而是如何将布料缝合所需的缝合工艺与针脚,由于气囊加热后压力增加,致使气囊内外张力迅速增加,就需要安全且牢固的缝纫工艺与针线,保障热气球不被气压与张力所撕裂。

    【注2】人的裸视极限理论视力,可以在净空四十公里外,发现一架民航客机的点状目标,当然,这是飞行员在净空高度的裸眼视力。同时受到地面地球曲率的影响,即便空旷的草原上,人的肉眼视力也无法看到四十公里外,地面上的目标,因此人的裸视在地面平地的理论视力,可以观察到十公里外一架大型客机的点状目标,但仍然是理想状态下。

    受到地面曲率、地形起伏、空气水汽阳光折射,人类的正常裸视且可辨别目标的视力,大都只有一两公里,因此登高望远,选择高处设立了望,能拓展人的肉眼视野距离。

    而热气球,作为现代观光平台,已经丧失了军事价值,被更为廉价、可靠、安全的无人机、有人机、空艇、卫星、航模所取代,而在古代,热气球所提供的视野,却是能在几十上百公里外,发现数万人,乃至十数万人大队行军和扎营的大型目标,无疑提供了极大的视野距离和宏观观察范围,为己方提供了预警时间。


………………………………

第404章 卤侯(1)

    想到这里,陈尚又道:

    “魏大人,老夫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尚语带深意,百里燕(既魏贤)顿时停下脚步说:

    “宰执大人但说无妨。”

    “魏大人所推新田制一年以来,我咸国面貌为之一新,魏大人功业甚伟,开咸国数百年来之新气象,诸位同僚都是有目共睹。不过,新政所藏诸多隐弊,魏大人可曾看见?”

    “既是新政,定会有不足之处,魏某并不否认。因此新田制才会先在永兴城与陔陵之间推行,发觉弊端以及时弥补。不知宰执大人所提之隐弊所指为何,能否明示?”

    “既如此,魏大人可知我咸国盐价为何会如此低廉?”

    “盐价?盐价……盐价并无问题,宰执大人所指倒底为何?”

    “盐需人力伐木、割草、担水、熬煮、转运、分销,其他的魏大人应该无需本官提醒了吧。”

    “嘶……是隐户!”

    咸王是咸国第一大盐枭,咸国建立后各地的盐枭武装势力被咸王尽数收编,而盐枭依附咸王的条件就是咸王将盐业都承包给盐枭,所以咸国盐铁并非如其他诸侯国一样专营,盐是被盐枭垄断私营的,盐枭每年私下跟咸王谈纳税分账,因此朝廷里是没有实权盐官的。

    咸国任何时期,任何产品的价格都会暴涨,唯独食盐不会,因为盐枭对国内实行了完全垄断制度,市场都是盐枭的,为了稳固咸王的地位和民生,盐价就不能太高,而且咸国是食盐的出口大国,因此盐枭依然可以通过向国外出口食盐而获得暴利,而国内市场不够大,价格再高也没有太多意义。

    当下的食用盐只有两种途径,一是井盐,二是煮盐,尚没有晒盐技术,而咸国又以煮盐为主,因此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种植蒿草、伐木、搬运海水、熬住食盐、运输食盐,所有流程所糜费的人力数以万计。

    而这些人力大多都是盐枭的隐户、奴隶、贱籍,说白了,是不需要缴纳人头税雇佣税,劳动力剥削的最高特权,是咸王默许的。

    此前百里燕提议废除贱籍,咸王未准,后来退半步,放开贱籍的赎罪门槛,这也是动了盐枭的利益。

    新田制一旦在全国推开,推开到盐枭的大本营,什么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哪里的日子好过去哪里,原先吃苦受累煮盐的丁户统统都去种田做工,还有谁回去煮盐。

    盐枭是咸国最大的权贵特权阶层,陈尚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能动,动盐枭就等于动咸王的根基,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现在盐枭买百里燕的账,那是因为咸国还需要你,当什么时候不需要你的了,束之高阁也是有可能的。届时,再好的新政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想明白这一切,百里燕付之一笑:

    “呵呵,多谢宰执大人警示,魏某自有破解之道。”

    “哦,那就好,那就好啊……”

    陈尚维持脸面上的客套,却不看好百里燕的说辞。

    散朝后一众官员陆续返回国政监,该干什么的还干什么,高勋拜入广叔子门下后,经广叔子举荐,现在是咸王中庶子,现任外执使荀牧司政使。

    咸王曾有私下透露,再过一阵,要升其出任长史。既然是长史,距离丞相又是更近了一步。

    “高大人,忙呢。”

    “魏大人,今日怎有空来此,不会是有事相托吧。”

    “呵呵……”百里燕浅然一笑说:“知我者高兄也,实不相瞒高兄,确有一事相求。”

    高勋放下笔墨,立身而起拉着百里燕来到殿外游廊下:

    “贤弟有何事,尽管说便是”

    “一月前大王遣使梁国可有什么消息传回?”

    “好象没有,莫非是魏大人是捎带了什么私事?”

    “是这样,我请大王向梁国聘请学士大师来咸国传道授业。”

    “魏大人不是已经在永兴城办了几所塾堂吗,难道还不够?”

    “当然不够。全国学士聚于陔陵,陔陵这几年屡遭威胁,闻风逃走者不计其数,留下者十不足一,你让我去哪儿弄那么多教书先生。”

    兴国先兴教,唯有积蓄人才方能强国,这是亘古不变,经久不衰的道理。永兴城工坊扩张后,这一问题日益突出。

    全国精锐工匠几乎半数集中于永兴城,工坊规模三次扩张,工匠数量已难满足生产需求,只能向军队、民众招募学工,甚至向妇女开放招工,由此导致文盲问题日益突出。

    且不说工匠中不少人认不全字,对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创新,都离不开最基本的读书认字,不解决基本识字问题,永兴城的发展,早晚遭遇人才匮乏引起的瓶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