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受害者。
零星还有乘火打劫的强盗和民军,甚至已经被击溃的叛军为非作歹奸淫掳掠。经过昼夜激战,城市已经面目全非,战祸之下,原有的秩序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强权和铁腕。
刚出城东不久,撞上正在劫掠的强盗,百里燕下令放箭射杀了数名抢劫的强盗。
“彦平将军,传本将军令,沿途但凡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者,杀无赦!”
“魏将军,都这个时候了,咱们还顾得上这些?”
彦平难以取舍,到底是急着赶路,还是整肃治安,至少咸王和太子现在生死未卜,哪里还有时间管市井小民的死活。
百里燕却不以为然说道:
“依令行事,不得有误。”
“诺!”
这时广叔子门人说道:
“魏将军,此时此刻不宜耽搁,我军还是赶紧与先生合兵一处吧。”
“阁下所言极是,前方本将军打算先率骑兵去见广叔子老先生,阁下意下如何?”
“这……不妥吧。两百多人万一途中遭遇埋伏,后果不堪设想。”
“叛军正是有埋伏,本将才要先行一步,将其引出。”
让彦平一路围剿抢匪贼兵和叛军,意在制造陷于纠缠,行动迟缓的假想,为骑兵脱离大队寻找合理借口,打消设伏叛军的顾虑。同时行动迟缓的步兵,能进一步拖住前方设伏的叛军,为骑兵绕道争取足够的时间。
“彦平将军,你率众人随阁下西进,沿途继续剿匪。记住,沿途岔路口多加留心,叛军必然沿途设有伏兵,多当心弓弩,行走时两人马分散至两侧屋檐下,纵队行进,不得加快行军步伐追赶本将,你且清楚。”
“末将遵命。”
从城东绕走城南前往城西,捷径莫过于城中心的大十字路口,此处街恰好将陔陵城分为一个巨大的田字,咸王的御道正好南北贯穿其中,街面极为宽阔。
叛军必然要在此处设下重兵埋伏,以弓弩手射杀,再以短兵相接。要是大大咧咧的走在大路上,极容易变成成群的活靶子,这也是百里燕让彦平摔人沿途边走边剿匪的目的。
只有将一部分人马以剿匪的目的,三三两两结伴散出去,才能尽可能的拓宽己方视野,而剿匪的同时,势必要进入房中屋檐下,最大程度的将己方人马,掺杂入民房等掩体当中,避免成群结队的快速行军途中被打个冷不防。
而且散出人马相较于野战,更有利于巷战,同时也能拓宽视野,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
百里燕率两百余梁国禁军骑马,脱离大队绝尘而去。姬通此人平日里精明异常,临阵还不忘细节。
纵然从太子府牵来的战马都是咸国的,姬通却优先用来装备梁军,显然骑兵的战斗力和生存率在多数情况之下比步兵要高的多,可见其即便是生死存亡之际,还不忘保存实力的一点私心。
因此也就没什么客气得必要了,这两百多人要是不往死里用,真是亏欠了安泰侯的一片好意。
出了城东一路刚进城南,情况明显异常,城南虽然是相当于二环、三环的地带,但仍是人口较为密集地区,一路走过却不见百姓流离,盗贼乱兵出没横行,这明显是大股伏兵聚集在此的征兆。若非有整建制兵力在此震慑,显然不可能这么清静。
而巧合的一幕,在百里燕即将加快步伐,通过街道之际给撞上了,他环目四顾之际,数以千计的叛军龟缩在各处巷道当中,杀气腾腾虎视眈眈。
双方目光交错一刹那的震惊,顿让叛军吃惊无措,愣是眼看着百里燕率军一路冲过伏击区,却没来得及做出任何的反应,确切的说,震惊中的叛军此刻丧失了应激能力。
叛军是全然没料到百里燕会率骑兵先行通过伏击地点,纵然叛军的哨兵在前方盯梢,但两条腿又哪里能跑得过四条腿。
就在哨兵返回报信之际,百里燕等两百余人正在加速冲过伏击区,丝毫没有留给叛军任何反应的空间和余地。
“报将军,前方敌有骑。”
哨兵飞快说道,叛将脸色一黑:
“他娘的瞎了你的狗眼,两百多人刚打照面从街上过,你现在才报,晚啦!”
“属下该死,是属下该死。”
“快说,公使府倒底出动了多少人马。”
“两千人不到,其他都是步军,先过去的只有两百多人。”
“那为何至今未到。”叛将厉色问道,深怕在出幺蛾子。
“他们一路追杀盗匪,还有我们的溃兵,被缠在了路上走不快。”
哨兵飞快说道,叛将此时却在想,自己行踪已经暴露,公使府骑兵定是要绕路前去通风报信,断然不会冒着被劫杀的风险原路折返。
想到这里,叛将迅速调整部署,必须抢在公使府骑兵报信之前,提前收网王公使府步军包围。
这个逻辑按常理是没问题的,因为设伏的叛军有近五千人,难道还会怕区区两千疲惫之兵?显然是不能的。
设伏叛军让出街道,通过街巷迅速向东西两侧运动,同时埋伏在街道两侧屋顶视野死角的弓弩手紧随在后。
………………………………
第302章 积变(27)
百里燕(既魏贤)率骑兵两百余人确实也没从原路折返,按道理,叛军既然能料定其不会原路折返,那百里燕也应该知道原路定然叛军不多,此时杀个回马枪,从背后杀过去,难道不应该正合适吗?
其实叛军也不傻,他们根本不走大路,都通过街巷运动,骑兵在大路上尚且可以冲杀,进了小巷,那就死无葬身之地,很容易丧失回旋余地,陷入人海战中。
其次时下步兵对付骑兵手段奇多,步兵以百夫长为单位,每一百人当中配给若干绊马索,此外千人队兵种各不相同,贸然原路折返,等着的将是无穷无尽的绊马索和钩镰戟,更何况还有弓弩手。
百里燕迅速将人马拉往城南豆米街,由豆米街转向城东来时那条街。
豆米街早年是城南大营的军需仓库,城南大营扩充后,豆米街的装容量无法满足城内大军的粮草储备,随后迁去了城西南,豆米街由此发展出较为繁华的城南商业街。
豆米街街道宽敞,两侧木质的商铺林立,抵达时才发现,街道左右两侧,躺满昨夜城南大营厮杀的双方伤兵,少说有两三千之多,塞满了几乎整条街。
“吁……”伤兵挡住去路,百里燕紧急勒住马缰,四目环顾警惕看去正在救治伤兵的零星叛军。
这时一旁梁国都统黑着脸小心说道:
“魏将军,整条街都是叛军啊!”
“军心已散,对我等已无威胁,走,放慢速度继续前进。”
“可万一叛军围攻,我军将陷重围。”
“你看他们,面如死灰目无斗志,哪里还有半点继续交战的决心。都听我的,大队继续前进。”
一整条街都躺满了叛军伤兵,仅有零星郎中和臂缠白巾的叛军游走期间治疗伤兵,看到百里燕等人之际,他们脸上露出的只有麻木和茫然,更别说躺在地上手无缚鸡之力的伤兵,只要不去触碰他们的底线,他们能活下去,眼下这个微妙的形势中,没有人愿意继续为了毫无希望的战斗而丢了性命。
两百余人小心排成两列缓慢穿梭在豆米街,空气中除了伤痛的呻吟和哀嚎,还弥散着血腥和腐臭,至少在昨天这个时候,这些人中和那些人,还在一起吃饭说话,转眼间成了生死相搏的敌手。
究其根源,无不是当政者的无能和权臣的滥权,直接导致了政局的动荡,军心的紊乱。如果没有公孙岳,咸国在过去十六年中至少要少死一百多万人口。
而此时此刻,所谓的理想和抱负,又何尝不是建立在尸山血海上的“丰功伟绩”。
通过豆米街,众人悬着的心刚有回落,百里燕立即快马加鞭赶往城东。
此时彦平所率禁军与设伏叛军在半路正面遭遇,叛军从东西两侧小巷迂回,将彦平退路截断。
不过彦平一路撒出了人手,到处斩杀奸淫掳掠为非作的的乱兵贼寇,一半兵力分散于四面八方,占据了大量民房,叛军弓弩手全无用武之地,这就导致弓弩手最先和分散的禁军遭遇。
时下各国都将弓弩手划归轻步兵,甲具极为低劣,咸国尤甚。受技术和生产力限制,军队装备兵刃优先精锐部队,其次是次级军队。
弓弩手并不作为主要短兵相接的兵种,因此即便投入肉搏,那也是排在最后,等到弓弩手都要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