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世道,不可不为富足。

    此外还有精米近千石,腌肉五十多缸,丝绸和布匹三百余匹,由此可见,黑巾军起事不到一年,其内部的特权阶层,已经完整的继承了此前历代权贵阶层的所有特性。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黑巾军本质不是为了劳苦大众打天下的起义军,依然还是一小撮人为攫取权利,利用来百姓的蒙昧无知和历史的局限性,发动的夺权战争,本质依然是权贵阶层的特权再分配。只是将特权从一群人手中,转移到另一群人手中。

    所有查抄的金银珠宝、布匹丝绸,一概冲入军中用于赏罚,粮草等口粮仅够全城无粮百姓支撑到夏收之后,如果没有咸军攻占邵平,以邵平治下春耕种下的水稻和有效劳动力计算,黑巾军仅仅从邵平就能征收三十到四十万石以上的军粮。

    黑巾军在占领地实行《清户粮》制度,有点像集体食堂,每家自留粮的多少不一,有人能挨到稻米收上来,有的则不能。

    因此等不到稻米收上来的人丁可以要求接济,但前提是家中遭到彻彻底底的搜查,确认没有余粮,可以去粥棚,每人每天定量喝两碗稀粥。

    黑巾军熬的稀粥百里燕去看过,清汤寡水几乎可以一眼见底,然后加一把野菜和盐,将就的灌下去。如此也仅仅只能保证多数人饿不死,这一点倒是要比咸国治下的郡县要强。

    想当年旱灾引发的民变,归根到底还是权贵阶层和官绅群体,没有落实根本的赈灾制度,不落实赈灾的根本原因,又是官仓的米粮进到了权贵阶层口袋里,权贵哪里会用自己口袋里的米粮接济饥民。

    而黑巾军则以此种稍稍好于官府的手段,确确实实笼络到了一大批民众,替其效死力。

    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现在争取的正是天下民心,谁能笼络到更多的人心,谁就能争霸天下。

    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社会更是如此,往往你喝粥,我吃饭,我就愿意提着脑袋去卖命,你吃肉,我吃干饭,你当然也愿意为了顿顿能吃上肉去博个好前程。

    人都是驱动力的,资本社会是资本的贪婪,农耕社会是对生存以及更好的生存去奋斗。

    邵平一战不仅仅只是得到了十几万人口,百里燕清楚认识到,时代背景下的路,此刻任重而道远。

    他能走到今天,何尝又不是底下人一步步的将自己推到了今天这个地位,纵然有滚滚红尘在逼着你前行,如果没有底下的人给你卖命,自己又何尝能踩着他人走到今天。

    自己活着,已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君王,一个体制而活,是为了这些弟兄背后的无数个家庭活着,自己倒下了,接着倒下的就是他们。


………………………………

第240章 邵平之战(12)

    对王泉、程业的审讯较为顺利,就因为他贪生怕死想活命。

    王泉作为开战以来抓获的最高行政官员,黑巾军内部此前不为人知的秘密,到此逐渐露出端倪。

    根据司空南的反应,黑巾军的高层并不和睦,此前百里燕也曾判断,当黑巾军完成地盘的巩固,内部利益阶层的分化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尤其是特权阶层的树立,本身就是他们起事的根本目的,却也没料到会上升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此番打下邵平纯粹是侥幸中的侥幸,王泉当时对司空南的到来本就顾虑重重,要不是叶信所部停在城南外三十里,直接把大军开到城下,王泉断然不会相信龙渊天王大军北上作战,究其根本,是黑巾军内部的势力划分异常明显,利益冲突极为尖锐。

    根据王泉交代,黑巾军内部大致上分为两派,是以圣焱、雷霆、神通等天王为首的中原派,另一派是以龙渊、千岁等天王的西进南下派。

    这也是为什么圣焱等天王决意攻打长孙、咸国等北海沿岸诸侯国的原因,因为北海富庶,平原广大。王泉当然仅仅只是看到了北海的富庶,却看不到跟深层次的战略选择。

    中原地区大国林立,战略资源丰富,土地产出大,攻占了中原,等于控制了版图上核心经济中心,就能背靠北海,由北向南一统版图。

    而向南、向西策略较为务实,因为向南是人口较少的徐国,向西是人口较多,而奴隶制根深蒂固的卫国,以及西海其他受到卫国压迫的小国。

    攻占了徐国,等于打开了通往卫国东南的传统势力通道,只要发动民变,卫国这个有用数百万奴隶和数以千万的底层农民的大国,很难抵挡爆发式的民变,一旦黑巾军在版图上得以与卫国相连,卫国的瞬间崩溃是可以预见到的。

    此两种战略有其各自的优点和战略局限性,有缺点在于战争资源的分配,和战争中能否获取战争资源回哺战争机器。

    经济上,向西发展,卫国人口众多,土地极广,周边是西海四个小国,无法构成实质威胁,但是卫国远离中原腹地,一直是中原文化较为排斥的落后国体,不被传统观念所接受,同时生产力比中原更低。

    军事上,卫国路途遥远,即便是骑兵快速行进,抵达中原腹地也需要两个月左右,步兵不走水路,陆路需要半年以上,极为不便。

    中原地区虽然富庶,交通发达,但强敌环伺,非集中重兵才能解决问题。更为致命战略缺陷是三线作战,东有晋国,南有志国、西有孙国,不得不与三大国同时交战。

    因此中原战略从一开始,便是将志国西北人口全部抽空,将志国西北郡县变为白地。

    同时将咸国吞并,以望亲江为界,与晋国对峙,将志国稳定在既有边界,而后会师北上打垮长孙国,经由长孙国,绕道思水江下游,从背后打击孙国,并一劳永逸的解决梁国这个中原共主,令天下群龙无首。

    这才是圣焱、雷霆、神通等天王的最终战略意图,王泉仅仅只是个太守,他知道的仅是高层不和,而看不到根深次的战略问题,是两派为了战略资源分配,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王泉等人的审讯持续到夜间,百里燕半路插入审讯,对此前内容的了解多半来自于其他人口中,但有一件事始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黑巾军缘何要制定两种截然相反的军事战略,难道黑巾军高层从密谋起事的一开始,战略方向就不统一?

    这在地球战争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还没有哪个军事集团能在内部意见相左情况下,同时展开两种截然相反的战略打击,更何况这是一场已经席卷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浩大战争,在至少四个战线上作战,他们怎么能做到的!

    多线作战乃兵家之大忌,究其根本,是军力和后勤工业资源的有限性,导致无法将兵力铺展到更为宽大的战线上所导致的结果,而集中兵力打击敌人是兵家首选策略。

    但黑巾军从一开始就不缺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短时间内打残了孙国,压制了长孙,威逼了志国,对峙咸国,其总兵力达到了空前的一百二十多万人,令中原五大强国中的四大强国,短时间陷入内乱而无法进行战争动员。

    而且是在两三个月内扩张到了一百二十万人,对于这个还是青铜农耕的时代,没有哪个诸侯国能够在三个月内,有条不紊的将一百二十万人投送到千里之外的战场,更何况这么多人,从哪里充足到足够的军事资源。

    这一问题一直困扰了百里燕很久,直到邵平之战,黑巾军内部从一开始就以两派为核心各自实施战略目标,由此就只有一种解释,黑巾军前期的战略储备资源极为充沛,能足够支撑他们在两个方向上发动战争,其有这个经济能力。

    去年圣焱天王受挫于永兴河畔后,南线的龙渊天王战略展开极为顺利,由此加深了他们内部的矛盾。因为一开始,军事和经济资源是向圣焱天王所属的中原派倾斜,永兴河受挫之后,这种倾斜开始转向南进派的龙渊。

    那么问题来了,黑巾军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预谋这场空前浩大的夺权准备的,其战争储备资源还有多少,还能持续多久的扩张,其最高层的天师又是什么人,与各天王之间是什么关系?万涅的作用是什么?黑巾军的邪术来自哪里,这些内容王泉一无所知。

    对其他圣使的审讯最终都指向了圣勋司,黑巾军邪教思想的宣传机构。

    但凡军、政之外的圣使,都由圣勋司负责培训,圣使之间分工相当细致,等级极为严格,选拔的条件必须皈依君父天教,而后选拔培训,所有的骗人伎俩都是由更高级的圣使,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