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可增强水军战力,二来为漕运护航,第三,时下尚无干船坞技术,造船都在地面上自下而上建造。倘用采用干船坞,可在龙骨铺设完成之后,上下同时施工。

    不算龙骨定型时间,整个造船的周期至少可以缩短一半以上。尤其是建造大型船只,干船坞是必备基础设施。

    当年伍算大师替晋军建造巨型战船,每艘大船耗时需要六年时间才能完工,而且就这般规模,还不是木质战舰所能达到的极限。

    随着日后技术发展,更为大型的木质战舰也可能出现。究其原因,并非工艺不先进,而是伍算的造船工艺已经达到了时下技术的瓶颈极限,即便再有提升,也必须等到其他先关技术进步之后,才能有更长足的发展,就眼下而言,发展干船坞是必然之选。

    干船坞将整船至于地槽之内,待完工之后打开水门让船自行漂浮,脱离船坞。时下发展干船坞,最大技术问题在于水门和排水方式。

    现代可以依靠电力、液压传动等动力装置驱动闸门的闭合,最后通过水泵将水排干。现在不行,没有任何自动化器具可供使用,如此一来,水门的开启闭合与排水将十分考验当下的技术。

    倘若城北以干船坞代替护城河,宽大数丈乃至十数丈的船坞比护城河更安全,同时还能充当港口,长期驻扎水军,进一步巩固新城的水面防御。

    护城河将在新城落成之后择机再挖,百里燕估摸着等砡工派有了回信,再做商议也不迟。

    会议持续至深夜,众将所提看法也是五花把门,甚至一度问倒了工造官,其中最为尖锐的问题当属洪泛。

    新城建在冠汤渠高地,但是冠汤渠却不在新城城墙之内,倘若敌军攻过永兴河占了冠汤渠,在冠汤渠筑坝挖水道,来个水淹新城怎么办。

    时下城墙绝大多数都是土夯,不包砖,大水泡三天,强攻之下就可能垮掉,更别说冠汤渠水量极大,冲击之下南墙极可能承受不住。这个问题也引起百里燕高度关注,他不是没想到,而是早有应对之法。

    以水灌城淹民危害极大,死难者往往十之七八,选址冠汤渠筹建新城之初,百里燕就想到了这一点。

    当初实地考察冠汤渠,此渠是在原有河道之上进行了拓宽延伸,并拦有水坝蓄水,以方便内陆农田的引水灌溉。

    要想避免醍醐灌顶,要么废掉河渠,要么将新城的地基垫高,这两者都不可取。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将南门改为水门,从冠汤渠挖沟,将水引入城中,然后再从西门引入永兴河,如此让冠汤渠的水进入永兴河回流。

    同时在城内开挖掘池塘河渠,以增加城内蓄水空间,同时也能为冶炼生产提供大量水源,一旦敌军灌水,水第一时间被城内河塘稀释,无法稀释的最后通过河道排入永兴河。

    最一劳永逸的根本措施还是将来扩建外城,将冠汤渠一并囊括在内,如此可彻底解决隐患。


………………………………

第219章 变位

    散帐后,百里燕(既魏贤)将此法说与赵逊,赵逊点头连连:

    “此法甚好,可方才为何不说于王工造,也好让众将评断评断。”

    “赵帅,王工造精于营造,却不通水利,而诸将多是沙场惯战之辈,以水灌城之法并不常见,却有先例。冠汤渠渠小,要想蓄水淹城,必先围堰蓄水,其高度少说要在四丈以上方能淹城。

    而围堰耗时极大劳命伤财,且新城在近眼前,在王工造眼里,几乎难以完成,故而王工造定是不会相信冠汤渠水罐新城之说。

    但诸将都是顶着脑袋建功立业,哪怕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是足以致命之害,故而众将与王工造意见定是向左,在下倘若当面提出,反而让王工造难堪。”

    “呵呵,魏策应使所言极是。”赵逊捻着长髯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时辰不早,你且回营吧。明日待本帅前去广信营中传令,命广信公移师北上旸霆驻防。”

    “诺!”百里燕接过令简又道:“末将还有一事,还请赵帅斟酌。”

    “何事?”

    百里燕掏出广叔子信函递给赵逊:

    “赵帅请过目,看过便知一二。”

    赵逊拆开信函细看,目色扫过字里行间,脸色立时一沉,震怒之下一掌砸在案上暴跳如雷:

    “该杀,该杀!”

    “赵帅请息怒,此事尚无真凭实据,万不能仓促定论。”

    赵逊恶意滔天,紧攥的十指关节作响:

    “大王可知?”

    “尚不知,末将与老先生商量之下,决意暂缓告知大王,以免狗急跳墙。况且这些仅仅都只是猜测,无法断定其罪。”

    “此事本帅知道了,你退下吧。”

    “诺!”

    百里燕悄然退出大帐,赵逊将广叔子的密信凑近油灯,一把火烧成了灰。

    “公孙匹夫,安敢如此!”

    想起江东一战枉死的咸军将卒,赵逊此刻恨不能手刃公孙岳,将其抽筋扒皮以解心头之恨。

    强压怒意,赵逊喝道:

    “薛胜何在!”

    薛胜跨入帐中行了一礼:

    “末将在。”

    “传令乌坪叶信,令右都尉江湛明日前来见我。”

    “诺!”

    江东杜阳城一战,江湛身受重伤却捡了一命,一直在肥城养伤到战后,躲过晋军最残酷的进攻。此后咸军编制打残,江湛破格提升仕长,去年又从仕长胜任右都尉,此前在姚盛麾下任职,后调往钟衡麾下。钟衡与诸将出任梁军策应使后,人马都留在了乌坪由叶信代为执掌。

    第二日,百里燕赶往冠汤渠传令,移防消息其实已经传到广信军,大量民夫和营造官相继入驻,谁都能看出这是要在冠汤渠筑成。

    王九、胡陌本就不待见他,赵逊全面倒向咸王之后,百里燕在他们眼里形如叛徒,再次相见如遇仇人一般气氛紧张。

    罗松亭倒是好说,他是现实主义者,现实对他有利的一切条件他都不排斥,甚至是对手,也可以拉拢。当初倘若没有赐婚一事,广信军此时恐怕又是另一番结果。

    “罗先生,魏某奉赵帅之命前来传令广信军以防,还请罗先生代为通禀广信公。”

    “哦,请随我来。”

    百里燕改口广信公,让罗松亭多少有些失望。在他看来,短短不过两年时间,百里燕从一个白身,一跃成为咸王最为倚重的干将,速度不可谓不快。现在就连广信公也得敬他三分,换做是两年前,谁能想得到。

    “主公,魏将军奉赵帅之命前来传令。”

    罗松亭道,姜闵立身而起,脸上勉强挤出两分笑意走近上前。拍着百里燕肩膀,侃侃而道:

    “贤婿,最近别来无恙吧。”

    “承蒙岳父挂念,魏贤不敢怠慢。”

    百里燕躬身一礼,本不想称“岳父”二字。但转念一想,倘若真如此做了,岂不是在罗松亭、王九、胡陌三人跟前狠狠往姜闵脸上甩了一巴掌,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成了小人嘴脸。

    闻听百里燕称其岳父,姜闵脸上陡时又扬起满意的笑容,很是真切。

    “贤婿,过来坐吧。”

    “谢岳父大人。”百里燕掏出令简递给姜闵,落座后继续说道:“赵帅有令,令岳父大人五日内交接防线,北上旸霆驻防。”

    “原是旸霆,还以为是南下,旸霆便旸霆吧。”

    姜闵道,目光看去罗松亭。罗松亭捻了捻短须,若有所思片刻说道:

    “魏将军,这旸霆以北是树林,旸霆附近多泥沼,黑巾军时常渗透过河,广信军移防旸霆之后,赵帅可有增兵?”

    “此事赵帅未说。但旸霆确实难守,而眼下要筹建新城,又需抽调人马筑城,魏某以为,即便增兵定不会多。待到四月兴许会有好转。不过在此之前,旸霆守备不足将是大问题,魏某以为,当从广信调兵南下增援。”

    罗松亭与姜闵互换眼色,百里燕看在眼里,心想赵逊做此安排,便放姜闵一马,令其抽调广信军南下增援,一旦广信城兵马空虚,黑巾军势必要攻打蒲城,蒲城告急,广信兵力不足,鼎炀城郡兵段不敢贸然出城。如此,姜闵便有借口班师北上增援,从此以后缩在北海郡不出也就是了。

    倘若不给姜闵这一机会,姜闵势必要创造调离永兴河防区的机会,届时就不是黑巾军攻打蒲城的问题,而是蒲城失守被晋军拿下。与其这样,不如让姜闵占了蒲城。

    倘若是毫无合理借口的让广信军脱离永兴河防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