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民变声势浩大,今已占据川阳关兵临穗城。孤召各位前来,想听听诸位有何高见。”

    姜闵话音刚落,百里燕本想说什么,看去罗松亭,他正看着自己,心许也正等着自己先开口,这时陈韵风率先说道:

    “主公,民变势呈燎原,咸王势要兴兵讨贼。当务之急,应立即排查丁口禁止外迁,加紧备战,防止乱军在北海郡起事。”

    “陈先生所言极是。”姜乾肯定道,继续又说:“父亲,民变来势汹涌,乱民平时与良民无异,混迹其间难以甄别。加紧备战实乃当务之急,扩军因为首要之事,请父亲明见。”

    姜乾言罢,姜闵没有表态,而是问道罗松亭:

    “罗先生以为,广信当下该当如何?”

    “回主公,扩军虽势在必行,却并非首要第一要紧之事。”

    一言既出,姜乾、陈韵风等人诧异看去罗松亭,罗松亭不为所动继续说道:

    “主公若此时扩军,咸王定有所防范,势必要抽取广信之兵南下,如此岂非给咸王做了嫁衣。

    在下建议,贼兵不破咸西郡,主公断不可扩军,此乃其一。其二,当务之急应是整饬役兵壮丁,令其操练军典,以备待战。一旦乱军攻破咸西郡,主公可征役兵入伍,此乃藏军于民之策。

    其三,广信城南有鼎炀,鼎炀城城防坚固,又乃鼎炀侯封地,可谓固若金汤。唯有西之蒲城,东之麟城羸弱不堪。麟城在东,尚无后顾之忧。唯有蒲城与咸西郡一河之隔,主公应征募渔民组建水军,前往关凌渡口,严防乱军渡河东进攻取蒲城。”

    也许除百里燕之外,谁都没想到罗松亭竟会建议不扩军,而是坐等贼兵兵临城下再做动员。

    正如罗松亭所言,过早扩军,咸王特定要广信出人出粮南下征讨乱军,不论胜败,对广信都没任何的实际好处。甚至咸军主力南下,咸西郡再失手,北海郡将直接暴露在贼兵的兵锋之下,精兵抽空之下,咸王倘若见死不救,广信城连自保都成问题

    此时唯有做好民兵战备工作,让咸王看不到广信暴兵,咸王自然不能向广信伸手要人。

    况且咸军战力不差,当年江东之战后,四五年间野战戍兵陆续恢复到十八万,十八万的大军对付几万蟊贼绰绰有余。

    正规军尚且强大,即便开战,也可从各地郡县征召役兵、募民军等补充兵员,广信城此时贸然扩军,等于给咸王眼里揉沙子。

    只有当丘南、咸西两郡都陷落,或是咸军主力大败,都郡被兵临城下,广信城再行扩军当是名正言顺,且要做好前期整训工作。

    一旦扩军,可迅速招募足够训练有素的壮丁、役兵入伍参战,这就是罗松亭的藏军于民之策,也是百里燕的建议。不曾想罗松亭先人一步说出口,自己再说什么也没了意义。

    姜闵若有所思片刻,姜乾与罗松亭私下窃窃私语,此时陈韵风侧身凑近百里燕悄声问道:

    “贤弟以为罗松亭此计可行否?”

    “不瞒陈兄,在下与罗前辈所谋相同。”

    陈韵风诧异:

    “原来如此。可万一乱民在北海郡起事,这又该如何是好。”

    “陈兄真难道以为乱民会在背后下手?其实不然,倘若乱民要南北夹击,早在孙国便是干了,为何定要一路稳扎稳扎缓步推进,还不是乱军根基不深。以富庶之地为例,百姓多半温饱尚可,甚至来年还有余粮可用,凭什么冒着杀头之险一起造反呢。”

    老百姓造反的根本原因是食不果腹,日子没法过儿了,不造反分分钟都有可能饿死、冻死,与其冻死、饿死不如造反死,好歹做个饱死鬼、快活鬼。

    北海多半地区虽说不上富得流油,但土地产出大,物产丰富,温饱基本没有问题,广信属地甚至好过鼎炀城,老百姓手中到第二年夏秋收还有余粮,因此不存在官逼民反的条件基础,这也是罗松亭建议暂缓扩军的原因。

    此外还有一个无人想到的关键因素,历史上几乎就没有农民起义取得天下的先例,当然,朱元璋除外,但朱元璋还不是靠着他岳父的人马拉起的山头。

    还有人可能说刘邦,但刘邦又何尝不是收拢六国贵族后裔参合一起造反。

    所以归根结底,农民军起义的危害远没有想象的可怕,这也是百里燕不担心农民军能在一两个月内打下半壁江山的原因。

    不算西海五国在内,整个中原地区的面积超过四个新中国的版图,如此之大的地域,行政、通讯、粮草、农耕、军械、兵力等等都需要时间、金钱、人才。

    跨国性的农民起义难有什么作为,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万的列国联军联手绞杀,三四十万乌合之众又能掀什么风浪。

    众人面面相觑之际,门外仆役从外喊道:

    “老爷,太守府差兵有紧急军情通禀。”

    “快,让来人进来。”姜闵道。

    “诺!”

    太守府遣人多半是陔陵的消息。

    来人解下佩剑,见到姜闵深施一礼道,口舌飞快说道:

    “在下见过广信公,奉余太守之命火速请广信公前往太守府商议紧急军情。”

    “可是孙国民变蔓延入境?”

    “回广信公,穗城已经失守,伯安君、康灵君、富源君全家惨遭乱兵屠戮,贼军正在向丘南郡郡府宫都城进发。方才陔陵发来鸿翎急件,严令各郡严查乱民,不得有误。”


………………………………

第161章 天下大乱(2)

    穗城终究是没能守住,连同穗城的伯安君、康灵君、富源君等人皆未能逃脱厄运,可见黑巾军对权贵是何等恨之入骨。同时黑巾军攻城拔寨的能力超乎此前预计战力的数倍,一日三次噩耗,着实令众人始料未及。

    姜闵顾不上布置善后,亲赴太守府商议民变之事,府中留下姜乾、姜蓉、罗松亭、陈韵风、百里燕等人继续等待太守府的消息。

    天黑后,公府准备了晚膳,百里燕却丝毫吃不下,来回踱在游廊下,心中是忐忑难安。

    不知何时,罗松亭出现在背后,不冷不热的问道:

    “魏公子,可是在虑贼兵战力。”

    “原是罗前辈。”百里燕(既魏贤)略施一礼说道:“此番民变势如猛虎,竟在一月之内攻占孙国两郡,攻入咸国、孙国、志国境内,还将穗城攻下,兵逼丘南治所宫都。

    倘若是寻常乱民起事,定不能有此迅猛之势。而且孙国十万大军哗变甚是蹊跷,川阳关守军哗变更是莫名其妙,其中种种异象都在暗示,此番民变背后,定是有人暗中摆布指点迷津,单单以乱民余勇,绝不能如此攻势凌厉摧城拔寨。”

    暴起的乱民不可能有严密的军事纪律,强悍的战斗素质和谋略组织性,即便有孙国十万哗变大军为依仗,乱民短时内也不可能消化一支整建制的军团,更何况黑巾军主力在攻打孙国上关郡,不可能抽调更多的人马四面开花。

    而从现在的的消息看,丘南郡川阳关、穗城失守并非咸国一家倒霉,志国、长孙国同样也有丢城失地,这意味着黑巾军是四面出击,把周围所有列强都得罪了个干净。

    即便列国都有民变的基础,但这么大范围的集体民变,很难令人相信背后没有推手,要哗变军队也绝非一日之功。

    甚至现在根本看不到这场民变背后究竟谁才是受益者,更像是所有列国得罪了天下万民一般,中原列国几乎都卷入了这场一夜改变政治版图的浩大起义。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罗松亭道,走进了两步继续说:“民之所反,乃苛政重税,天下万民所为者,无非丰衣足食子嗣繁衍。如今拜天为父,诛除君王权贵,其意在翻覆当今之国体根本,乱民岂有由此眼界。”

    “前辈之意,莫非此番民变乃有人蓄意而为之?”

    罗松亭点头,肯定了百里燕猜测。

    “自梁朝分封以来,已有626栽春夏秋冬,能定天下大势者,纵观古今唯有三家。魏公子可知三家为何人?”

    罗松亭问道,百里燕似懂非懂:

    “还请前辈指教。”

    “为君者,权倾天下。为商者,财输天下。为道者,理布天下。魏公子以为,黑巾军当属三者之中哪一种。”

    罗松亭很是平静,百里燕怔怔心头一惊:

    “莫非是诸子百家与巨商!”

    罗松亭点了点头道:

    “黑巾军拜天为君父,无非假借天意,愚弄普天之下昏昧无知之百姓愚民,于我等明知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