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诸侯若都如你咸国这般国力,谁人还有后顾之忧。”
“诶,公良兄此言差矣,想当年诸侯与我咸国可是一前一后共同开始变法,而且我国是在公孙岳变法失败,黑巾兵临城下之时变法,形势之恶劣,前景之迷茫,前所之未有,除孙国以外,其他诸侯可比我咸国好了百倍不止。
可如今各国仍与三十多年前无异,唯我咸国变法成功,这不能怪燕吧。”
“谁知你从何处弄来这些匠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诸侯何以效法之。”
“呵哈哈……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这怪得了谁。”
咸国的变法是从根本上实现了传统原始农业生产,转变为早期工业化生产,甚至是局部电气化生产,核心的动力是百里燕的知识和认知理念,诸侯国没有这一块,如何变法也是不可能有今天的。
此时殿中沸沸扬扬炸锅了一般叽叽喳喳,缘由很快传到天子耳中:
“陛下,咸王令内阁传话诸侯,如若不准备北伐,咸国也将从各国撤走人马,停止给予好处。”
“哼!”天子轻怒哼一声,随即说:“岂有此理,竟拿天下安危要挟诸侯。”
这时贾宙又言:
“看来陌舂子大师所料不错,倘若不答应,咸国当真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是战是和根本仍是经济利益,各国诸侯出兵作战无不消耗本国经济资源,并且其中的多数都流入了咸国口袋,国内的贵族势力和私人资本势力只出不进,甚至面临赤字,得不到任何好处,自然是不愿意支持出兵。
此时咸王正襟危坐于榻上,目光却是一刻不停的环视现场诸侯,这时薛钟俯身说道:
“大王,天子说,梁国赞同出兵,但索要西线全权出兵大权。”
“哦,看来诸侯确实绷不住了。去,将此话传给永兴侯。”
“诺。”
少时薛钟原话说给百里燕,百里燕摇头冷笑道:
“哼哼,雕虫小技罢了,不足为虑。回复大王,此议可以答应。”
薛钟再度回到姜蛰身边说:
“司农大人以为此乃梁国设计,但不妨可以答应条件。”
“如此说,司农大人有计可以应付。”
“应是如此。”
“那好,回复天子,寡人答应他的要求,天子主持西线北伐,寡人主持东线北伐。”
“诺。”
得到咸王肯定回复,由于来的太过容易,天子不免生疑:
“相国呀,咸王如此轻易同意寡人要求,这其中是否有诈呀。”
“或许有诈,但届时西线兵权在手,如何出兵在我而不再咸国。况且只要其不断绝军火供应,加之前番所获腋目军火甚多,足可支用两年。
只要拖上两年,北伐若不成,再要北伐大可推脱元气大伤无法再战。”
“既如此,那就知会诸侯,寡人赞同北伐,以打促谈,尽快达成盟约吧。”
“诺。”
天子挂帅西线北伐消息传至诸侯,各方反应不一,小诸侯哀叹胳膊扭不过大腿,唯有听命于强权。大诸侯心想,这一仗下来不死也脱层皮。
此时消息传至各派,反应大都平平,无论诸侯如何出兵,除了御客,自不用他们出一兵一卒,但免不了又要被敲一笔竹杠。
这时陌舂子来到萧公毅身旁与之攀谈起来:
“天子挂帅西线北伐,萧掌门可有何打算。”
“我派元气大伤,近期暂无大举用兵打算,今年北伐恐怕是力不从心。”
“是啊,贵派并非诸侯,本钱所限难以持久用兵,是该休养生息整顿一番。只是这北伐大计不可废弛,仍需齐心协力共讨暴强。”
“呵呵,那是自然,我派素来以天下大义为己任,北伐义不容辞。但正如萧某方才所言,我派眼下力不从心,恐难替天子分忧。”
“无妨,陛下用兵仍需召集诸侯,还有时日,待贵派修整后,正当出兵之时。”
“那是,萧某也深以为然。”
萧公毅没有拒绝陌舂子的好意,很是爽快答应了其留驻梁国从西线出兵的暗示。
他很清楚,西线战事不会如东线激烈,御客可以得到充分修养,同时西线都是杂牌诸侯,难以形成强大的进攻力,陌舂子要御客驻留西线,无非是借势罢了。
百里燕之所以赞同陌舂子的提议,也料到西线不会主动出击,因此只要巩固西线态势,东线可专注北伐进攻,咸国也不缺御客的二三十万人。
会议最终以天子挂帅西线,咸国领兵东线达成妥协。
下午散会不久,百里燕约萧公毅在枫林河上谈话:
“我料你应该想到陌舂子用心,故允诺驻留梁国,你莫要生气。”
“在下非是不通情达理之人,焉能为此小事斤斤计较。萧掌门大可放心,只要西线不出重大纰漏,东线定能大获全胜。”
“我想你定有良策,只是毕竟此番乃我中原主动出击,伤亡不会小,你要有所准备。”
“嗯,此事我心中有数,萧掌门大可不必为我国担心。另外还有两事还请萧掌门西线作战时务必当心。”
“哪两件事?”
“其一,孙国与歧国还望萧掌门关照一番,孙国是我亲家,且日后本侯有意在孙国兴办教化与轻工业,因此孙国不可被重伤。而歧国毕竟是我母国,日后西海一统,歧国甚为重要,此两国还请掌门关照一二。”
“永兴侯放心,此事包在萧某身上。那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是以梁县为中心,京畿郡以西,关岭郡以北,经我咸国经营,而今农业与地方商市初具规模,贵派此番驻留梁国不妨在此修养,并加以经营,以作西线北伐之资。日后北伐退兵,亦驻扎此地,名曰护卫天子。
如此既能以此地农商经营获取金银辎重,同时御客在中原亦有根基,为日后最终北伐打下牢靠基础。”
“嗯,此法是好,西线梁国经济虽盛,然却不足以独自支撑百万联军,若无咸国帮助,过去三年恐难取胜。还是你有先见之明,早料到西线北伐存有困境。”
“唉……”百里燕一息长叹,随后说:“我咸军原本是想籍此为根本,从东西两线一起北伐,然形势所迫,如今只能行此权宜之计。
不过这样也好,只要西线能步步为营,我东线便能顺利突击,尽可能将战线向北推,直到打不动为止。”
:。:
………………………………
第1210章 北伐(1)
以梁县为核心的地方经济建设如今大有起色,原本是为北伐做后勤准备,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云、津邺两地的战争损失。
但如果北伐,这块经济地区的资源将彻底被消耗,梁国眼见咸国带来的利益被消耗一空,自然是不会同意的。
百里燕自然也不能白白便宜了梁国,同意御客驻留梁国,照顾歧国、孙两国只是其一,让御客占住京畿以东、关岭以北也是其次,根本目的是经济的网络会高度牵连各方势力。
一旦御客在当地扎下根,请神容易送神难,更何况是手里攥着枪杆子的武装力量。
御客占了当地,咸国能最大程度的提供基础经济建设,同时在孙国开始的基础教育和轻工业发展,最终在中原以西形成两个改革示范点和经济地带,十年或十五年将收到初步成效。
同时当年公叔阔提出的东西对进策略,在当年受到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的制约下,四十多年前是根本无法实现,只是美好的空想。
但现在已经具备了科学和工业基础条件,以歧国为基地,从西海和东海实现东西对进的统一进程。公叔阔恐怕做梦也没想到,此方略在数十年后会在百里燕手中得以实现。
当天晚上,天子会晤过诸侯返回梁国公使府,就咸王允诺梁国西线挂帅向陌舂子问计
“掌门大师,为何寡人思来想去总感其中有诈,大师可否一解其中缘故。”
“老夫以为,百里燕定是已经看破老夫用心,但为了北伐,其必然要做一些妥协,并且另有谋划。然眼下还看不出端倪,不过应该小心其在日后协商中提出不利诸侯之条件。”
这时安泰侯姬康说
“掌门大师言之有理,百里燕若在明面妥协,必会在暗中讨回,其虽答应条件,但日后定会从其他地方索回来,陛下不可不防。”
“嗯,安泰侯此言,寡人深以为然。相国。”天子唤道贾宙。
“臣在,陛下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