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里燕当即禁止了对“氡气”进一步的研究,转而吩咐实验室研究测量用具,备置防护器具。并召集相关单位开了两堂课,再次阐明放射性元素的危害和核物质的作用。
同时清查了城内全部实验室,就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进行逐一清查。对于过于激进有危险的研究项目,而又必须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搬迁和隔离。
二月十一,百里燕视察了城内外的医疗营,探望了去年至今的伤兵。
梁县战役的伤兵,去年五月前基本已经出院,除残疾以外,康复兵员部分编入第二、第三纵队,部分留在国内,再从莫云风军中抽调一些,为组建第四、第五纵队做准备。
如此可在短时内得到几万人新老搭配的新军,不至于全是没见过阵仗的新兵。
梁县战役结束至今,翠城、津邺断断续续有交火,伤员在野战医院处理稳定后,坐车或是乘船返回国内,送往轩云城外的医疗营继续治疗。
御客与其他诸侯伤兵也会拉往咸国接受后续治疗,但费用需要诸侯自行承担大部分,出于道义,咸国会承担小部分。
轩云城毕竟是益草堂总院所在,医疗资源充沛,大学堂和益草堂总院另建有体系化的医学系培养医师,还能从陔陵、瑞田、永兴、乌坪乃至全国,抽调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集中处里几万乃至十几万伤员还是绰绰有余的。
过去四五年间,咸国陆续从诸侯国招募郎中,聘请精通草药方剂的医术门派,划分三六九等后,培训上岗,但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偌大的中原,四五年间只招募了六千多郎中,医术水准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仍然是教育和书籍资源匮乏,技术传承困难。
一个普通的草药郎中,自小跟随师傅学医,至少需要十年以上学习草药辨识,制药熬药的积累过程,然后才是学习医术和医理,最少要二十五六岁才能给独立人看病,遇上保守的师傅,则要三十开外才会让你出道自立门户。
加之书籍的匮乏,识字率低下,教育途径狭窄,当下诸侯国的医疗技术,仍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传承依然是靠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根本不能与咸国体系化,规模化人才培养相提并论。
而且你咸国要的,我就不让你得逞,是诸侯门普遍的心态。
战争开打不久,咸国向中原招募郎中,诸侯明里暗里截留人才,也影响了招募培训工作。
毕竟郎中仍然是稀缺的技术人才,给了你我就少了,更何况咸国一国一年培养的医护人员,抵得上中原诸侯好几倍之多。
蓉城港的战事正如预料的一样,登陆规模超过了梁县、天云、津邺三地的总规模,游弋在外还的敌船达到了六百多艘,这还是可见的规模,远海不可见规模尚无法判断。
有鉴于会盟政策已经成形,百里燕着手调集装备,今年的第一次反攻将在下半年打响。
二月十五,百里燕返回陔陵登门去见楚业,天子私下已经派人与楚业接洽,内容不得而知,但从最近的表现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动。
国与国的政治,本质上是经济利益和权利利益,燕国屈从于梁国,是因为梁国的经济规模远超燕国,国力也在其之上,燕国对梁国经济依赖超过对咸国的依赖,而卫国根本不会吃梁国那套。
卫国本质上是野蛮没有教养的诸侯,只认拳头不认道理,只有力量才能令其服帖,咸国军事上空前强大,经济上卫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好处,卫国对梁国的所求要小得多,梁国所能拿出来的利益,还不够卫国塞牙缝,结果是可以预料的。
“永兴侯今日来访,可是咸王允诺了我王要求。”
“呵呵,楚大人真是料事如神啊,本侯恰是为此而来。”百里燕伸手从怀中掏出草拟的回函递给楚业,随即又说:“贵国所提要求除部分我王不准,其余都已允诺,有一些还有大幅增加,我想卫王定会满意的。”
“哦,是嘛。”
楚业喜出望外,接过回函仔细阅看,很是吃了一惊:
“这么多,咸王愿给我国五十万条枪、五十万顶头盔,六百门炮!”然而下刻,楚业却是想到百里燕怎能如此慷慨,他又说:“永兴侯不会如此无辜慷慨吧。”
“呵呵,楚大人所言不错,不过楚大人放心,枪炮与其他所需都是新货,绝对保证品质。”
“那永兴侯为何如此阔绰,究竟有何所求。”
“不瞒楚大人,此番诸侯会盟各国索要甚多,若不满足条件,会盟便只能一拖再拖,而一拖再拖的结果便是丧失战机。故而本侯以为,先行与卫、燕会盟,将我国储备枪支,优先供应贵国与燕国,武装两军,先将燕国、梁国来犯之敌驱逐出境。”
这时楚业担心说:
“只我两军作战,会否太过单薄了。”
“楚大人放心,贵国不是孤军奋战,我军、御客、梁军亦会继续增援参战,我国将集中精锐力量对敌作战。贵国若因伤亡惨重战力不济,可自行退出作战,再由其他诸侯接替。”
百里燕将轮战法与楚业详细说明,并极尽优惠条件,引诱卫军第一个参战,只有卫军开头,接下来的诸侯参战才会顺利。
“按永兴侯所言,各国诸侯均要轮战出兵,战力不济时可退兵修整恢复元气。”
“正是,但退兵前需要安排其他诸侯兵员到位,方能退兵。本侯算了一下,倘若战争再打四年,诸侯分为三批或四轮番作战,卫国先出兵,一年后可修整两到三年,足以再积蓄力量在三年后再战。如此我中原联军能保证持续八年主动出击,但本侯相信五年内必见胜负。”
“那第二个出兵诸侯是何人,永兴侯可有安排。”
“志国将在第二轮出兵参战,有鉴于贵国与志国经济悬殊,志国参战也许会旧一些。”
“那我方伤亡将士可否得到咸军医治。”
“可以,只要咸军医疗营所在之处,皆可医治,但费用贵国需要承担部分。如若钱不凑手,可以用奴隶、贱民或是其他物产抵偿,另外贵国若不介意的话,可将千岳山的一座城池及属土地卖与我国,但凡是我国需要的,贵国都可抵偿。”
:。:
………………………………
第1194章 眼红
百里燕早就想在千岳山获得一处咸国的立足点,仅靠御客提供的放牧特权,依然不足以更好开发利用当地广袤的土地和自然资源。
千岳山地广人稀,一处主城的属地少则十万平方公里,多则几十万平方公里,到处都是高原草垫的无人区,地下的矿藏极为丰富,雪山融雪的水量异常丰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不仅能用于大量的放牧蓄养牲畜,同时作为咸国在千岳山的经济战略支点,建设经济重镇,更好的服务于金雪狄商业往来。
卫国在千岳山的土地产,出很大来自于牲口马匹,受到当下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制约,千岳山的多数物资无法以低成本输往内陆,内陆的物资也无法以较低的成本输往千岳山,卫国在当地的运营乏善可陈,更多看重当地的草场和养马的环境。
但卫国本土南方同样拥有大量草地,养马放牧足用,千岳山和平时期的经济价值较为一般,与金雪狄人开战反成经济包袱。百里燕此时提出换取一处城池,恰到好处给卫国一个机会。
与楚业达成共识不久,咸王令薛钟照会燕国特使,就燕国所提要求做出正式回复。
诺一言年事已高,现今名义上挂着外执使的帽子,但已退居二线负责培养外交官员,由薛钟负责主要对外外交工作,由于是卤侯的人,姜蛰难以反对,同时越来越感到百里燕的布局之深,令他震惊。
薛钟是十一年前被百里燕相中培养的薛氏子弟,而后一直在外执府担任下级官吏,但经常安排出国和外事活动,诺一言一老,立即扶正上位,断了姜蛰插手外交的触手。
而且如果没有意外,百里燕百年后,薛钟正值盛年,还能再干二三十年,而那时他姜蛰早驾鹤西去,任内永远被压制在内阁的牢笼内。
燕国从咸国最终获得了丰厚的条件,消息很快传到梁国公使府,陌舂子对此颇感意外。
“真没想到,咸国竟给了二十万条枪,若是照此发展,其他诸侯所得恐怕是更多。”
这时相国贾宙接话说:
“但都是两款老枪,651好枪只有寥寥数千支,后装火炮才百门而已。”
“但贾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