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1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砺递过晋王开出的条件,百里燕接过手中一目十行迅速看过,总计有十七个大项,四百多个名目,涵盖了从军火到生活物资的几十万吨东西,胃口着实不小。

    开口就要枪支二十万,651自动化枪族十五万支,654重机枪四百挺,各型子弹五千万发,各型火炮一千门,炮弹二十万发,木柄手榴弹一百五十万颗,卵形手雷五十万颗,头盔六十万顶,防弹衣二十万件等等等……甚至还要五十二种药品,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草草略过一遍名目,百里燕声色全无,只是将文书倒扣在桌面上,端起一旁的茶盏喝了一口。这个动作季锦昇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清楚,百里燕根本没有将晋王的条件放在眼里,但他也不动声色。

    【注】兵贵神速的最高奥义在于,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己方调动兵员与后勤保障,所能投入战场的资源,超过对手。

    如十万人在三百百公里的战线上,使用高效载具往来调动,地方十万人却只能用两条腿,这就意味着拥有高效载具的一方,能够实现更快速度的调度,从而实现战术上的灵活调动,实现一多打少,以强击若。

    运动战的核心宗旨就两条: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利用地方行军滞后与部队间隙,实施穿插合围歼灭。

    相较于风帆船,汽车无疑具有极高的机动效率。

    ()

    :。:


………………………………

第1188章 话不投机(十月开新书,敬请大家关注)

    少时气氛有些冷淡,百里燕才接着王砺的话说道: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晋王不是想分文不给白手取财吧。”

    “那燕子你的意思呢。”

    王砺试探问道,他觉得百里燕没有当面回绝,便是有商量余地,这时倒是季锦昇捉摸不定了:

    “难道王砺真有如此大的面子,能要到这么些物资!”

    季锦昇思索之际,百里燕说道:

    “型枪支暂且没有,防弹衣也没有,有二十万支,山炮三百门,其他的再议。”

    “为何独没有型枪支与防弹衣。”王砺问。

    “型枪支咸军尚不足用,防弹衣造价昂贵,咸国仅能装备作战咸军,并不足以大量装备全军。”

    两型系列涉及八种枪型,咸军正在全面换装这两种型号中的多数,型过去六年积累的产量,也仅仅勉强刚刚完成全部换装,略有几万支的储备盈余和地方训练。

    不计外援和咸军装备,两型老枪的储备量超过百万,能够装备诸侯的主要是两款老枪。

    眼下还没有全面扩军,也未将三十万招募的外籍兵算入装备编制。全面扩军后,两型枪族的缺口少说五十万到六十万支,加上御客还要分走一些,做人情援助一些,装备诸侯一些,缺口至少是百万支以上。

    至于防弹衣,这东西太精贵,金毛蚕丝绸的价格并不比普通丝绸低,产量有限,一号防弹钢受铤元素供应影响,产量一直不是很大,大批量的装备和生产经济成本太高,产能也不足。

    目前仅能有限供应咸军和御客作战部队,以及重点人群使用,晋王张嘴就要二十万件防弹衣,那就是抢。

    气氛沉寂了片刻,百里燕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

    “兄长,此番作战可不同于以往,晋王只出三十万兵马,未免太少了吧,而且往后打的皆是消耗战,仅仅梁国一战八个月,联军便伤亡了小三十万人,且还只是敌攻我守,晋国只出兵三十万,着实没有诚意啊。”

    此时王砺面色凝重,他知道百里燕这话很重,他说道:

    “会盟由咸国提出,出兵多寡乃诸侯之事,咸国无权过问。且我晋国不似咸国这般国力雄厚,一战伤亡三十万人,令我王如何向全国臣民交代。”

    “咸国是无权过问,伤亡是异常惨烈,但兄长可否想过,晋国会步长孙后尘,到时国破家亡,可就不是死伤三十万,而是三千万,三万万,亡国乃至灭种,是晋王承担得起,还是我咸国承担得起,兄长可曾想过。”

    百里燕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自晋国攻取江东东郡之后,晋国一直徘徊于占小便宜,搞小动作,搬弄是非的层面。如今生死存亡之际还想保存实力,若是放纵姑息任其妄为,无疑会产生极大的负面的政治示范效应。

    但王砺的着眼点更低,他不认同百里燕的政治理念,所以他不会为了所谓的“天下大事”沦为百里燕的牺牲品,出使咸国的路上,他已经做好强硬面对百里燕的准备。

    “燕子,我不想与你争辩,如今我晋国国力有限,绝拖不起数年如此鏖战,望你理解我的苦衷。”

    “你晋国有苦衷,我咸国就是应该的吗!你自己去广信,去津邺好看看,只一战,全城沦为废墟,至今还是一片瓦砾。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这等损失落在你晋国头上,你们怎么办。难道坐等生番夷平每一座城池,杀光每一个百姓,你们才准备出兵吗!”

    百里燕质问道,话语间已然没有了此前的和气,此时王砺脸色愈沉,心中如压千斤巨石。

    广信和津邺的损失他是知道的,但这些损失毕竟没有发生在晋国身上,他无法感受毁灭一座城池带来的切肤之痛。

    广信的经济价值是津邺城的两倍,津邺的经济产值是晋国都城平汤的三倍,一个广信相当于六个平汤城的经济产出,653年炮战,咸国相当于损失了六个平汤城,二三十万人无家可归。

    而晋国自建国以来,就没有发生过一处城池三十万人流离失所的惨案,即便是旱灾、洪涝天灾引起的灾民,都分布在几个郡几十上百个县乡,完全不同于集中在一个点上的压力。

    这还仅仅是广信,桑南、清田两郡连每年流入难民近百万,过去四五年间不计各种死亡,总计超过六百万难民涌入咸国,由此带来的财政和地方压力不是王砺所能想象,更不是晋国这个农业诸侯国能够承受得起的。

    百里燕愤怒的不是晋国的小算盘,而是晋国的不作为和自私狭隘。

    自从公叔阔当道,晋国上下就刮着一股歪风邪气,但凡是一丁点不利,就埋起头来当乌龟,但凡是有一丁点好处,立刻露出贪婪的嘴脸,穷凶极恶瓜分好处。

    不可否认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但应该有最基本的下线。

    话不投机气氛越发冷淡,见此情形,季锦昇开口说道:

    “王司马今日远道而来已是疲乏,不如暂作歇息,待等明日见过咸王后再做计议如何。”

    王砺顺势接过季锦昇的下台阶,他说道:

    “季将军所言极是,今日确实有些困乏,连心情也变的极差,难免有些失妥,还望永兴侯见谅。”

    百里燕收敛怒意,起身抬手准备告辞:

    “那就请兄长暂作歇息,我明日即安排晋国使团面见我王。”

    “就有劳永兴侯费心了。”

    “告辞了。”

    略施一礼,百里燕转身离去,待其出了府宅。王砺叹气说:

    “他还是没变,依然如此强势。”

    这时季锦昇说:

    “百里燕一直如此,即便让步,也会从其他地方捞回来。眼下形势吃紧,咸国并不安定。百里燕忙于政务操劳日甚,言语不免是有些过激。”

    “季将军,您怎替百里燕开脱。”

    驻使林布栾说道,季锦昇却不以为然,他说:

    “本将只是实事求是,当下局面若换做是其他诸侯,别说四年,就是四个月也招架不住,形成如今局面已是极为不易。”

    季锦昇与百里燕斗了三十年,却也佩服百里燕才学和谋略,方才只是发自内心的公道话,别无任何政治倾向,也不代表他站在咸国一边。

    王砺听了季锦昇这番话,心里更加复杂。他始终跳不出诸侯割据的世界观,要他站在更高层面放眼看世界,他的思维被局限在了固有的枷锁中。

    沉默片刻,王砺撇开方才内容,另问其他:

    “季将军,广信一战后,咸国究竟是如何安置的广信灾民。”

    “分流法。”

    王砺听着不解,随即又问:

    “何为分流法。”

    “既是将一地居无定所之民,按一保一甲或整村,分散前往属地各县、各村安置。若是广信城中之人,则按一条街、一坊分散安置前往属地各县。此外可据个人自愿,选择前往去处,但仅限于官府提供的安置去处。”

    “那按此法,要花费多少钱粮?”

    “具体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