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父大人。”公良旭行大礼,极是恭敬。
“贤婿快快免礼。”
百里燕扶他起身,下刻又问公良修:
“亲家可是带来了志王的口信?”
“大王同意出兵,但千头万绪需要时日,最快也要年底才能动身。”
“是啊,志军主力布防在东西两翼,我想志王不会调动老军主力,应该是征募新兵组建新军吧。”
公良修没有否认,他说:
“不错,尚不知腋目战法深浅,我国不能用精锐与之相拼。”
“这倒无妨,志军新军组建完成后,可先屯驻两国边境,我会派遣武官前去受训,传授新式作战技艺,另外我需要从志国募兵。不知公良兄意下如何?”
公良修心起警惕,他说:
“你咸国人力不在少数,你要向我志国募兵做什么。”
“我咸国人力是有见涨,但也没到后顾无忧之地步,你要知道,我咸国如今需要大量人力生产劳作,倘若大量征兵,国内农耕荒芜,将无法久持。”
向诸侯征募兵丁是百里燕一早制定的策略,志国、卫国、晋国、长孙国都是人口大国,是中原的兵仓,咸国的人力资源尽管有所回升,但也经不起消耗和拼杀。
而且咸国如今广泛实行教育政策,但时间并不长,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用于扩张工业人口,技术人口,贸然将人力资源投入战场搏杀,显然并不明智。
即便最后拼赢了,仅仅是击退腋目人,将其暂时赶回北半球,下次卷土重来不过是几年时间。
那时,丧失人力后劲的咸国,将不足以支撑整个中原的军需供应,而武装起来的诸侯对咸国的威胁也更大。
出于以上考虑,对外征兵是上上之选,国内就能专注生产提供军需,发展经济、基础设施和人才教育积累,不至于严重冲击国家根本。
至于外籍兵的增加否留下隐患,这取决于政治教育、国家实力、外部压力和时间。
所有招募的兵源都要进行统一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让他门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通过对其家属的抚恤和安置,使之得到更好的社会和物质待遇。
同时在咸军的压制和制约下,外籍兵源不至于出现大规模集体哗变叛乱,反客为主。
对百里燕提出的要求,公良修自是不能答应的,他没有得到志王授权,而从长远出发,志国人口的流失是不利的。
“此事关系重大,我做不了主,你还是另派使节赴禹城向我王说明为好,不要害我。”
这时百里燕笑了:
“好吧,我就另派使节赴志国商议。不过公良兄不要忘了,志国的军火都是我国供应,公良兄总不至于赤手空拳让志军去当子弹吧。”
“你呀你,永远没按好心。此事你就是说破了大天,我也不会帮你。”
公良修话音刚落,侯府护将许沺来报:
“启禀侯爷,赵焕将军电话。”
“知道了”
百里燕刚从宫中回府,与赵焕是照过面的,其突然打电话过来,让百里燕感到一丝不详的预感。
“赵将军,在下百里燕。”
电话那头赵焕火急说:
“刚得叶信鸿翎急件,腋目舰队出现在桑北郡海岸,意图不明,大王担心腋目舰队在桑北登陆进犯内陆。”
“他们是来报复的,我即刻进宫。”
挂断电话,身旁公良修问:
“发生了何事?”
“腋目人舰队出现在桑北郡沿海,我判断是前来报复六月海战失利,其主力精锐舰队前来寻仇,但也不排除会在桑北郡外滩登陆。那里咸军接手方才两年,海防要塞十分羸弱,但叶信已陆续布下地雷,但却不足以封锁全部登陆滩头,腋目人倘若强行登陆,咸西、北海、东原、江东沿海要塞将成摆设,他们会从背后迂回绕过炮台。”
话音落下,百里燕拿起电话:
“给我接北海广信公府。”
……
七月间,广信拉通了至陔陵的电路,并入电话网络,麟城的风电也并入电网,但电话仍需要人工交换机转接至广信。姜乾此时不在公府,接电话的是陈韵风长子陈诺:
“喂,我是百里燕。”
“司农大人何事吩咐。”
“一支庞大腋目人舰队两日前已到桑北郡海岸,不排除是扑向广信,请即刻告知广信公,做好应战准备。”
“诺!”
挂断陈诺电话,百里燕又打给司空南,详细吩咐之后火速进宫。21
………………………………
第1129章 方略(2)
此时广渊殿中灯火通明,内阁与司马府、太尉府武官齐聚外殿议论纷纷,咸王在外殿置办了办公设施,巨大的中原地图悬挂在大殿的北墙上。
“臣百里燕参见大王。”
“永兴侯免礼吧,腋目舰队出现于桑北郡沿岸,永兴侯以为是何征兆。”
“大王可否将叶信将军来函先给臣过目。”
话音落下,咸王将叶信急报交予百里燕。细看过后,百里燕来到咸国地图前,目光落在桑北郡与广信间,思考片刻问卢皋
“卢将军,陆参院有何建议?”
“陆参院认为或许只是佯攻桑北,重点仍在广信。但咸西、北海、东原、江东四郡经营数年之久,沿岸要塞林立火炮众多,腋目舰队不应在我本土登陆,故而应该攻击更为薄弱至桑北郡,大王也如此以为。”
这时咸王说
“永兴侯莫非赞同陆参院佯攻之说。”
“回大王,腋目人战法有一条核心重点,既消灭人类精锐抵抗力量,在此原则下,他们会优先消灭人类威胁最大的军队。而眼下对其威胁最大莫过于我咸国,而我咸国能直接威胁他们的是海军。故而腋目人六月失利后,此番重点是引诱我海军主力。
因此陆参院所议佯攻桑北实攻广信只是其一,其二是引诱我步军精锐驰援桑北,同时调动我海军主力赶赴桑北外海实施拦截,阻击其登陆。
然而臣怀疑,目前浮游在桑北郡海岸的腋目舰队并非其主力,应该外海还有一支更为精锐的庞大舰队等着我海军增援,而后一举歼灭。此时我步军主力已经集中于桑北郡,此时他们再扑向广信,我军再想增援广信将会非常吃力。”
咸王并不认同百里燕所言,他说
“广信坚如磐石火炮如林,腋目舰船不过木船而已,如何能从海上攻破广信,更何况沿岸已布下地雷水雷,他们如何上岸。”
“大王,我们不能站在我方的立场和想法,去推断腋目人所思所想。腋目人虽然震惊于与我国战力,但他们仍然大大低估了我国实力,因此腋目人对我国的估量仍然过于保守。”
这时太尉张佑问
“永兴侯何以见得腋目人大大低估我国。”
咸王接话说
“太尉言之有理,何以见得腋目人大大低估我军。”
“启禀大王,首先是通信,腋目人恐怕并不知晓我国已有电话,或许他们自己也没有,眼下尽管电话尚未铺到桑北,但我军有千里马与健宝马,驿站最快可日驰一千五百里,因此从桑北到广信不需两天。
而腋目人定是以长孙马匹估算我军传信速度,因此即便六百里加急飞报,单程需要六天天,往返就是十二天。这还仅仅是桑北至广信,腋目人显然不知我国国都在何处,因此他们会增加估算天数。
同时从得知消息,到决策如何应对,再到发布命令调集军队也需要时间,哪怕只有五天,加上往返的十二天,就是十七天。这十七天当中各地驻军尚未得到命令。
而如是步军调动,以全国集结三十万兵马和粮草辎重,日行八十里计算,全国完成集结需要至少二十天,如果是骑兵时间减半,但腋目人不会认为我国能集结二十万马匹,因为他们对内陆根本一无所知。
故而我国向桑北集结兵力,并完成部署所需的时间在四十天左右。但我国海军却不需要四十天,十数日便能赶到。加上海战的耗时,也差不多是四五十日。
当腋目人完成对我国海军围歼后,其在南下攻打广信,我国此时将无主力步军可以调动,要从桑北向广信调动步军,常行军徒步至少二十日,普通骑兵也要日,这还是直线行军的路程,实际中需要绕路过桥过河,可能更长,因此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攻打广信。”
百里燕深彻剖析了局势演变,咸王等人深感危机,姜蛰这时再问
“那广信能坚持多久。”
“这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