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1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笑声散去,赵逊接着此前未完的话又说

    “永兴枪炮正在源源不绝交付给大王禁军,不日即将成军,志国虽不足为虑,然诸位不可放松警惕。此番攻卫,必须抢在志国接手德康之前过江攻取全境,故而今日召集诸将前来,意在将战事提前。”

    这时陆亭训说

    “本将有一事还想请教赵帅。”

    “陆大将军但说无妨。”

    “大王可知此事否?”

    “本帅于百里副帅均已上奏我王告知此事,想来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王定会赞同发兵之举,如若大王不准,本帅即刻收兵也就是了,陆将军可放心。”

    倒不是陆亭训不放心赵逊、百里燕,毕竟他递上了投名状,赵逊、百里燕也没必要欺骗他,他更担心自己的座主张佑的态度。如若张佑要他保存实力,他自不会卖力,如果咸王决意发兵,他就必须全力以赴,给张佑长脸,博取更多的政治资本。

    安抚陆亭训,赵逊又说

    “各镇集结已有两月有余,新兵补充合练可有问题,能否一战?”

    “启禀赵帅。”叶信立身说道“此番补充新兵与征召兵士训练娴熟,只需稍加调教便可堪用,可以一战。”

    “嗯,叶将军此言看来是颇有底气呀,呵呵。”赵逊捻着白须点头认可,随即问陆亭训“陆大将军的第九镇为新筹镇军,兵士操演格杀斗技可否娴熟?”

    “回赵帅,新兵能有老卒七分斗技者实不多见,本将麾下虽多是新兵,却胜以往十倍,此等新军稍加操练便可临阵,确实可以一战。”

    叶信、陆亭训反应的情况总体反应了新军制颁布以来多年积累的成果。新军制下,全国实行通过制度化的耕战结合,非耕既战,定期轮训。并以村为单位,县城为集训点,武备营与镇军为输出单位,赴各地轮流驻点和抽查。

    除学生、工匠、技工、知识分子、商贾、百业从业者等非农业人口,农闲时期十四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男丁实行定量军训,练习简单实用的格斗技能,战时征召可随征随补,缩短战时培训时间。

    同时鼓励各地开办武官,传授武技弘扬武术,传播尚武精神,并允许农民和城镇人口前往官府报备,在指定地点购买官方出售的普通兵器和铠甲,实行定期抽查与兵器核查制度,以防止倒卖走私和非法蓄兵,籍此藏兵藏械于民间,减轻了战时国防装备的支出压力。

    当然,官府出售的兵器铠甲等级低于咸军镇军装备,不计出口兵器,官府允许出售的装备品质略高于其他诸侯自己制造的铁器钢件,对外可杀敌,对内不至于民间叛乱对镇军、辅兵形成威胁。不过随着热兵器的普及,多数冷兵器都将退出舞台,成为历史。

    此番西征征召的兵士二十万是辎工营,近五十万是当年裁汰解散,与最近七八年间服役期满退役的兵士。这七十万人战斗素养良好,作战经验丰富,重新征集调入原建制可迅速凝聚战斗力。

    剩余四十五万人都是各地征召的新兵,最长的积累了两年的轮训时长,最短的有三个月,征召后集中整训,其中十万人补入陆亭训的第九镇,其余三十五万人一分为六,被一、二、三、四、五、六镇分走。

    薛胜的第七镇、周空的第八镇,仍保持现有编制不扩充不压缩,以维持两军改编热兵器后的战斗建制,不至于因为建制的变更徒增麻烦。同时增补武备营年轻军官,以加强基层组织力凝聚力,吸收战斗经验,为日后扩充改编其他镇军提供一块试验田。

    ()

    。


………………………………

第1015章 军机会(2)

    询问过各镇情况,除东郭昌外,其余各镇兵员和整训均无问题,最大问题集中于各镇少的扩充了万人,多的扩充了二十万人,在此之前各军主官实际带兵至多四五万人,只叶信、关龙卿两人平灭黑巾叛乱统兵超过十万,其余各镇大将军、大都督均无五万人以上的统兵经验,一下冒出来这么多的兵马,个人的能力都有些捉襟见肘。

    而且多数主官都年近六旬亦或六十多岁,再成长空间极为有限,包括百里燕、赵逊两人在内,也从没有指挥一百四十万大军,八十万民夫作战的经验,恐怕中原历史上也没有一个郡集结这么多军队的先例。

    南征时百里燕最多指挥过三四十万的乌合之众,一百四十多万人的撤离,但乌合之众却是要比治军方便的多,因为只要重点照顾好各个山头大哥,下边的人马控制起来更容易。

    但三四十万军队乃至上百万大军,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整个系统性的改变,是没有借鉴经验的。

    为此百里燕的计划是

    “有鉴于各镇情况于此番西征目的,本帅与赵帅、卢将军、关龙军师商议后,决定新置‘集团军’军制,以协调各镇军作战,便于指挥。”

    话音未落,徐谨一镇军大都督鲍睿问道

    “副帅,何为‘集团军’?”

    “简而言之,是由多个镇军亦或是戍军集中于一人统御之下,但原有建制不变的高一等建制,此法是效仿金雪狄人军团编制所创立。

    金雪狄人每次北犯,其最大建制为总长,相当于我们的大都督乃至大将军,统兵一万或是数万乃至十数万不等,总长之上设军团长,以统辖各总长,各军团长之上以蛮王或蛮王的亲信为军团群,继而容纳各个军团,构建更为庞大的军队。

    如此可便于指挥,乃至拆散编制重组,这也是为何金雪狄人臼打不夸的原因,他们可不断调整完好建制的军队重新组建军团。而我中原则是以大都督为作战集群,兵力至多万余人,如此便极大制约了统兵将帅的兵力调度。”

    金雪狄人军事上最大的成功是完善了作战建制,建立了更为先进的垂直指挥机构,极大的便于其指挥层下达作战命令,乃至重组被重创的建制。

    中原军事体系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单纯依靠将帅个人层面,而不是依赖军事体制提升军队效率,这是双方军事主导思想最大的差异。

    咸制改革的目的,意在建立更为完善的扁平化指挥结构,在推动科学进步,武器更新迭代的同时,同步完成军事体制的转变。

    集团军很大程度上是军制改革成功后,更进一步的大胆尝试,以当下既有的传统作战系统,三十万至五十万已经是当下指挥系统所能容纳的极限,这还仅仅是保证不出大事,吃喝拉撒都管好的最低要求,要做到行动如一,令行禁止,乃至作战,根本不可能。

    新增集团军建制有利于重塑指挥结构,明确战役和战略层级的区分,将原本复杂纷乱的各镇指挥权利,集中于零星几个人,而这几个人最终向一人负责,以此类推继而再构成集团军群、集团军集群等更大编制。

    “现在本帅命令,陆亭训将军第九镇、高培将军第四镇及其东郭昌将军各部置第一集团军,由赵帅亲领指挥。顾中将军第五镇、莫云风将军第二镇置第二集团军,由卢将军、关龙军师统辖。

    徐谨将军第一镇、叶信将军第三镇,方亮、田鹏第六镇、薛胜将军第七镇、周空将军第八镇,及东郭昌将军广信一部兵马置第三集团军,由本帅亲领,诸位将军可有异议。”

    “敢问副帅,为何抽走末将广信军编入第三集团军?”东郭昌立身问道,百里燕接话说

    “首先本帅也不避讳,广信军乃本帅岳丈兵马,带在身边本帅使者顺手,也放心。其二,诸位将军也该听到,本帅所率第三集团军连同广信军在内下辖六个独立建制,如此编制与接下来攻卫任务有关。

    其三,东郭昌将军麾下各部如有广信军一般能杀,本帅即刻调该部出阵,若是没有,东郭昌将军率众安心留守赵帅身边巩固后方,不要做无畏牺牲,你可明白。”

    “本将明白了。”

    “那好,现在谁人还有异议?”

    这时海军大都督陈瞿立身说

    “各镇军皆有分派,为何独漏了末将海军与水军。”

    “陈将军稍安勿躁,海军与水军本帅另有安排。”

    陈瞿海军、水军战前员额约两万八千人,扩充后达四万八千人,补了两万人。

    第三集团军的任务是向西突击,需要精简的编制和灵活的战术,编制过少势必引起地盘过多而拆分原有建制,打乱配属,不利于兵力调配。

    周空、薛胜两部合计九万两千人,各型火炮三百六十门。叶信第三镇原有重骑兵两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