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1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不是伙食太差,实在是咸王平日里吃惯了山珍海味,再吃士兵伙食难免有些难以下咽,于是命随行尚膳监庖厨借灶烹饪。

    翌日王驾原路返回永兴西城,经由渡船过河返回东城,上岸后直奔此行最后一站,北门车站。

    “大王且看,此乃蒸汽机车,地上为两条钢轨,机车便经由钢轨前行。”

    “好大的个头啊!”咸王惊叹道,接着又说“比此前所见多数蒸汽机要大的多呀。”

    “是的,前年曾造一台样机,仅有此机车一半,经去年两次改进与重新制造,先后制出三台样机,此乃其中一台最好的,如若两年内测试改进没有问题,今后将籍此为样机大量生产。

    往后各军调度,乃至粮草转运,均可以铁路为车马,只需烧煤,便可轻易拉动千万石粮草,不仅可节省大量人力,还可为我国其他货物转运提供运力,同时还能用作百姓乘坐,届时收取一些钱资,可将铁路建造投入的本钱在二三十年内全部收回。”

    此时卢皋已是琢磨已久,心中人存疑虑,其问道:

    “此机车万般好,若是一日不能走百八十里路,反要将上好的钢铺在路上,这未免浪费太大了。”

    这时砡工派掌门段颂之笑着说:

    “呵呵,若是一日只走百八十里路那实在是太少了,仅此机车车头,每个时辰最快可跑一百六十里路,若是拉满十车箱铁矿,每个时辰也能走四五十里。若是改为拉人,每个时辰能有六七十里路。”

    “一个时辰六七十里,这么快!”

    卢皋大吃一惊,这时百里燕说:

    “步军快速行进,六七十里一日已是极快。有此火车转运兵员,昼夜行车日驰七八百里,兵员可得修整,同时亦可赶路,十分之便利。大王,不妨上车以试,此车便利如何。”

    “嗯,寡人正有此意。”

    火车设计论证最早源于盛元年造出了一台养车,时速约为每小时十八公里,载货后只有六七公里,要说效率,肯定比骡马高,但这个速度依然太慢。

    尤其是百里燕决心修建一条宽轨中重型铁路,宽轨有利于早期传统机车的提速,因此车速太低不仅投资巨大,效率还不高。

    为此设计指标定在车头最高时速六十公里每小时的标准重新设计。

    然现实是残酷的,几经设计和改进,陆续生产的几台样车均不能满足设计指标,最快的正是眼前这一台最终投入使用的机车,机头最高时速四十五公里每小时,一个时辰就是一百六十里,一天能跑近两千里地,能拉十至十二车皮的重载货物维持十四至十五公里每小时的行速,基本满足了货运需求。

    随着一声汽笛鸣响,火车冒着白烟拖挂着五节客车车箱缓缓上路,在呜呜声中吭吃吭吃的跑在铁路上,咸王又惊又喜,忙是说:

    “爱卿,此车比马车走的快呀。”

    “是的大王,如若比马车还慢,此车便没了意义。再则,人吃马喂都耽搁时间需要修整,而此车靠站后只需装上一车箱煤,便可永远跑在铁路上,永不停息。

    臣有意明年或是后年,待永兴钢铁大幅增加之后,开始陆续修建铁路,不仅可消耗钢铁,铁路在修建完成后,平日以拉运各地货物与百姓赚取利钱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战时可做转运器具,装运粮草军资,乃至兵士迅速转往各地,十分便利。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照此说,日后亦可修到中原各地?”

    “是的,我国版图所到之处,便是我国铁路所到之处,如此便可解决因版图巨大而调兵迟误的弊端。”

    “既然永兴侯以为此法可行,那就放手去做吧,不过寡人有一点要求,爱卿务必记牢。”

    “大王请说。”

    “国库与钱坊虽然有钱了,但爱卿这个大总管可要守住寡人的财富,莫要滥用。多少年来寡人悔不当初,如今总算积攒了些家底,不能就此败了。”

    “大王放心,铁路不是一日修成的,仅从甘府郡思水江边,修至东原郡望亲江畔,臣预计最快也得八年,慢些得要十二年。期间需培养大量工匠参与建设,积累经验与技术,因此快不得。如此修通贯通全国东西的铁路所需钱资,可均摊至十二年国库岁入,倒也影响不大。”

    修建铁路是一项长期工程,尤其是第一条贯通东西的主干铁路,没有经验,需要积累经验培养施工队,进度不可能太快。

    主干铁路修成后,还要修通各郡主干铁路,而后是通往各城的铁路,初步完善基本的铁路网,至少需要三十年至四十年时间,即便四十年后的铁路长度,放大到整个中原,这个周期恐怕得要上百年,才能修成基本贯通东西南北各大城市的铁路网。

    除此之外,铁路的通车还面临另一个问题,既通信。

    铁路的调度不可能靠人传,如果单纯依靠死板的铁路调度表,将严重降低铁路的效率,因此电话和有线电报的推动发展刻不容缓,发电站的建设也必须尽快上马立项。

    火车行驶了三十里后走到尽头,随后开始倒车,原路倒回始发站,速度则要慢得多。

    返程途中咸王有些心不在焉,不知想到了什么,目中透着迷茫,沉默看着车外,就像一名普通的旅客,看着窗外的风景无限遐想着。倒是卢皋与焦木华不停说着,说的内容都有些没有边际。

    火车到站,咸王要求之下,继续坐着火车往返跑了四趟,一直坐到下午过了申时,才意犹未尽的悻悻离去,进城访问了砡工派总堂,百里燕作陪,与段颂之、程济源、包宁等人一直料到深夜。

    翌日,在巡视主要车间后,王驾于当日下午返回陔陵,今年的巡幸到此告一段落。

    而与此同时,卫国使节卢贾正以“疯狂”的速度火速赶往陔陵,最终是在咸王返回第三日黄昏赶到陔陵,其一头扎进,什么事也没做,直奔百里燕府中兴师问罪。

    “侯爷,卢贾来了,看样子来的不善啊。”魏琦飞快说道。

    “哼,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就怕他不来。去,安排他去前院前堂等着,我稍后便去。”

    “诺!”

    待魏琦离去,一旁坐着的姜蓉问道:

    “卢贾来做什么,不会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吧。”

    “有些事情蓉儿你不晓得,待过几天你就明白了。香儿的婚事你考虑的怎样了?”

    “我让兄长派人打听过了,公良修的二公子公良旭样貌堂堂一表人才,聪慧的很。”

    姜蓉似乎挺满意,百里燕却不免有些担心,他说:

    “这要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倒也不碍,我就怕是个天纵奇才,可就不好办了。毕竟是公良家的人,日后我若是死了,这就有些麻烦了。”

    “那么这亲家不做也罢了。”

    姜蓉提议道,百里燕又是摇摇头:

    “不成啊,公良氏在志国朝堂有其致命之处,因而若是能与公良氏结亲,对咸国是有利的。但怕就怕咱活不到那时,这就麻烦了。”


………………………………

第999章 咆哮

    公良氏在志国有三大硬伤,其一将相不和,志王倾向于陶氏,而丞相上官太岳虽支持二公子,但武力上也更倾向于陶氏,因此即便公良氏最终夺权成功,日后难免有家道中败的那天,如此便很有可能遭到反扑。

    其二,黑巾平灭之后公良氏实际控制了新占郡县,其势力全国第一,剿灭陶氏,改为支持二公子,其已经形成的利益集团和网络将成为日后新君头上的利剑,如鲠在喉不拔不快。即便公良氏主动让一步,让出手中的势力,上官太岳未必会信。

    其三,公良氏与咸国赵家六姓同为原律国遗后,公良氏本就新赵,与赵家同根,尽管时间久远,只是理论上的血缘关系,但政治这个东西,一旦沾上了,永远打上了永不磨灭的烙印。

    如今咸国赵家如日中天,公良氏在志国处境相对艰难,如若百里燕与之结亲,近的可拉拢公良氏,远的日后公良遭上官太岳诛杀,咸国亦可发兵,以公良氏为借口,发兵攻灭志国,继而奠定中原以东版图先统一,而后自东向西再统一版图。

    这是百里燕的考虑,然公良氏一家与赵家数百年来人才辈出,新一代公良氏尚未崭露头角,却难掩其锋芒,如若公良氏反客为主,在他百里燕死后,局势将很难说。

    而且是公良氏入赘,这其中不免有公良修长远算计在内,包括刺探咸国新政,咸国科技实力,甚至不排除暗中拉拢知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