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1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我国普遍实行抚恤制,死伤一人少则十几贯,多则几十贯,与卫国交战必为恶战,伤亡数万乃至十数万都有可能,届时仅抚恤所需钱款将以数百万上千万计,仅此一项支出,便足以令府库倾家荡产,因此儿臣反对出兵。”

    太子事先已从西寰枕边听到了风声,私下表明了晋国不可能出兵的意愿。站在太子立场上,此时咸国如日中天国力日渐强盛,与庞然大物卫国开战,很难说能取得更为辉煌的胜利,如果失败,他登基后接手的会是个烫手山芋,甚至是烂摊子。

    更别说咸国单独出兵,按常理而言几乎没有太大的胜算。

    而西寰意在拖延咸国出兵,而好让歧国晋军提前进入战备,让咸国吸引卫国火力。

    太子提出反对的理由也并非没有道理,咸国实行普遍抚恤制度,死伤十几万人的直接抚恤费用超过一千万,间接抚恤略少,折合劳动力损失产生的经济损失,实际的经济损失要大得多。但这是理论上的损失,正如当年卢贾算的账一样。

    真要如其所言,百里燕当初制定抚恤法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笔帐若是算不清楚,还何谈国防建设。

    首先,咸国的经济尚处于早期工业化商品经济的初期,生产力仍然不足,货币的发行很大程度上与生产力、国民收入挂钩,因此国库发行货币的能力受到制约,能直接调动的货币资源相对有限。

    而钱的最终目的不是储蓄,是进入流通变成可购买的货物,当下多数人的生活质量标准仍停留在满足基本的生活物资需求,因此抚恤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家庭丧失壮劳力后,带来的经济物质丧失产生的生活困难。

    朝廷只要有充足的商品供应,抚恤资金最终都将回流至国库,同时抚恤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货币形式发放,同时以商品发放。

    其次,盛元641年起,棉布、粮食、食盐三大基本商品库存逐年增加,通过制度化的定期调配和库存调度,始终保持库存货物的有效品质,咸国各地的养殖场、千岳山牧场,广泛养殖牲口和禽类,足以代替货币抚恤亡者家属,其成本要比直接支出财政抚恤低得多。

    最后,咸国经济多样化,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储备的经济潜力是财政收入的数十倍,国债的发行,银行储蓄的金池,期货市场的垄断,都提供了大量可用资金,即便最后国债失灵,银行倒闭,期货市场崩盘,还有三侯家族庞大的经济潜力可以调动。

    因而咸国打一场伤亡数十万的大战,也不会破产,充其量损失一些经济产值,用以恢复元气。

    如今的咸国基本告别了传统经济单一模式,农工商三业齐头并进,尽管政治制度表面仍是君主制,实际上君主已经完全不能控制如今这台庞大的国家机器,部门的增多,职能的专业化,势必削弱个人意志的统治,权利的下放和职业领域的出现,是君主权利削弱的必然趋势。

    从根本上说,太子并不了解自己即将接管的国家是什么,不再是几个勋戚所能把持的官僚机构,而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制度化的行政中心,缺了哪个部门,这个国家都得出问题。

    不过太子言论依然得到了多数内阁的点头认同。咸王也故作难色,又问赵逊、卢皋二人:

    “赵卿、卢卿,二位熟稔军务,出兵攻卫,二位以为我咸军可否胜任?”

    “回大王。”卢皋道:“先不论攻卫如何,单单要我国出兵,三地未免太少了。我军出兵若是胜了,亦将是惨胜。若是败了,恐怕得全军覆灭。但卫国也伤了气力,最终却是解了长孙之围,如此吃力不太好,还得赔本的事断不能做。

    而且我军攻取卫地之后,伤亡惨重不仅需要支出大额抚恤,同时还要安抚卫地百姓,此种损失岂是三地所能补偿,即便是三座金矿也招架不住卫国的怒火。故而臣以为,至少一郡。”

    卢皋言毕,赵逊接话说:

    “卢将军所言极是,卫国军容强盛,我军贸然出兵无论胜败均伤亡惨重,三地如何能补偿我国损失,老臣不赞同出兵。”

    赵逊反对,卢皋张嘴一郡县,猛是让张阶吓了一跳:

    “卢将军,贵国未发一兵一卒,便要我一郡之地,未免信口开河吧!”

    卢皋不为所动,疾言厉色予以驳斥:

    “卫军战力如何,贵国最为清楚,而今晋国不出兵,要我国出兵与卫国正面交锋,无论胜败,我咸国都将付出巨大代价,却还要收拾卫国残地抚恤军民,是谁信口开河,以三地骗我王出兵,张使心里自己清楚!”

    “可这三地盛产生丝,数年十数年后足以弥补贵国损失,所求一郡之地,我王断然不会同意。”

    “哼哼,那就请贵国自行退敌吧,反正已经丢了七郡,想必贵国不会介意让给卫国的。”

    卢皋讥讽道,张阶脸色一僵,忙于百里燕说:

    “永兴侯你看这……”

    百里燕故作同情,替其开拓道:

    “大王,张大人所言不虚,长孙所让三地盛产生丝,转入咸国之后,只要加以经营,日后收益还是颇丰的。”

    咸王挑着眉毛质疑道:

    “是吗!”

    百里燕忙是点头:

    “是的大王。”

    “可诸位爱卿都以为我国出兵风险甚大,长孙只给三地未免太少,还是卢卿甚和寡人心意,一郡之地才能补偿我国的损失。”

    “这个……”百里燕故作语塞,忙是回头与张阶言:“张大人,你看你我两国能否折中一下,两国个退半步,贵国再给一两地如何。”

    张阶欲哭无泪一脸难色,都快给百里燕跪下磕头了:

    “永兴侯此前当着本使面前信誓旦旦说三地已经足够,为何今日又要索要。”

    “张大人,本侯可从未说过三地已经足够,本侯只说三地我很满意,现在我王不满意,诸位阁僚不满意,本侯也无能为力啊。”

    “你,你怎能出尔反尔!”张阶气的发抖。

    然此言一出,百里燕脸色大变:

    “张大人,做人要有良心啊,本侯几次三番好言相劝,可张大人呢,一而再再而三不听本侯劝告,如今到了这般田地,反倒怪罪起本侯来了,这是何道理呀。”

    二人争执之际,太子说道:

    “父王,生丝虽好,但对卫国用兵弊远大于利,切不可为了蝇头小利对卫用兵,而且两国既已签订了修好国书,咸国无故撕毁协议必令世人所不齿,还请父王慎重。”

    “协议嘛,寡人以为卫国是不会遵守的,对其不利时其便会遵守,哪日协议成了阻碍卫国野心的阻碍,其便会毫不犹豫的撕毁协议,此理太子可要谨记。”

    太子迟愣了片刻,表示认同:

    “儿臣记住了。”

    这时张阶见缝插针说:

    “咸王所言极是,卫国乃是西海虎狼毫无礼义廉耻可言,其言怎能信呢,对其不利时其会遵守协议,对其有利时,卫国也会毫不犹豫撕毁协议。”

    咸王瞥了眼张阶,不满说道:

    “哼,卫国是虎狼,贵国也不见得发什么善心吧,云节会盟之事寡人可还记得清清楚,这笔帐当年未找贵国算清楚,已是便宜了你们,今番有求于寡人,却如此毫无诚意,企图蒙蔽寡人,这是求助我国的诚意吗!”

    张阶闻讯哑口无言,当年云节会盟是晋国提议,长孙并非主谋,但出于盟国的道义,还是表示同意,并出动水军意图干涉。但结果羊没吃到反弄一身骚,为此长孙还死了十多人,颜面丧尽。

    但这件事终归是长孙的不是,咸王当时只记在了晋国头上,没向长孙发难,这也是事实。如今被咸王逮到机会秋后算账,张阶总不能做睁眼瞎说没有,谁能想到堂堂的长孙如今能沦落到求人的份上。


………………………………

第994章 压榨(2)

    沉默片刻,张阶几经思想斗争,又与百里燕道:

    “永兴侯你可要说话算数啊。”

    此言一出,百里燕知道张阶是要拿出最后的筹码,但他还得装糊涂继续和稀泥。

    “张大人,本侯说什么了,要说说话算数。”

    张阶大吃一惊,忙是说:

    “诶,永兴侯刚才还说两国各退半步,现在怎么又不承认了呢!”

    “哦……”百里燕恍然大悟,忙是又说:“本侯刚才是说了,可本侯也不能保证大王满意,诸位阁僚满意呀。”

    “你!”

    张阶气的近乎吐血,这时百里燕与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