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刻张阶从怀中掏出一个木函,木函是私人间亦或非官方秘密传信的工具,形制多为扁平装,长度为铁函、青铜函的一半,亦可以蜡、火漆密封。
“这是我王命本使代为转给阁下的亲笔书函,永兴侯看过便知道。”
“是吗,魏琦,将木函取来。”
“诺!”
魏琦上前取来木函交到百里燕手中,确认秘函完好无损,百里燕挑开封印取出两块帛书,字迹确系长孙国主曹衍的亲笔。
内容开头不忘废了一番笔墨恭维称颂了一番咸王和他的功绩,而接下来的内容着实令人觉得可笑。
曹衍同意用桑北一处城池属地与桑南两处城池属地换取咸国出兵,但是呢,咸国要承认长孙国日后夺取卫国两郡。
也就是说,用三块地皮换十五块以上的地皮,五倍的利润。要说做生意,他百里燕也真没见过这般厚颜无耻的。
除此之外,全文只字未提咸国对卫国土地所求的内容,也就是说,咸国若取得卫国土地,长孙国并不会承认,亦或者其还想用这个条件与咸国讨价还价。尽管百里燕无意夺取卫国土地,但这个筹码却还是得有的,没有这个筹码,谈判桌上便不好开价。
尽管确实无耻头顶,然百里燕还得表示认同,否则这个戏就唱不下去了。
他愉悦的收起帛书,目光扫了眼姬康,只见他猛是索回脖子,故作镇定,想来刚才一定伸长了脖子恨不能夺过帛书看个清楚明白。
“长孙国主真是好大的手笔啊,对此帛书内容,本侯甚为满意,只是其中似乎是少了些东西吧。”
百里燕暗示道,张阶忙是说:
“只要咸王满意,一切都好谈。”
“哦……”百里燕捻着短须点了点头。
张阶的言外之意,只要咸王认可了这笔交易,咸国对卫国土地的索取,长孙国可以适当承认,但承认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咸王的态度。
言外之意,如果咸王对长孙国出让三块土地不满意,继续索要长孙土地,那长孙对咸国索取卫国土地的底线将进一步收紧,而张阶应该还有一封密信在身,可随时拿出来,应付咸王的要求。
想透这一层,百里燕接着说道:
“长孙国主如此诚意,本侯若不全力相帮,看来也是不行的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今又缝太尉大人病危,本侯需要一些时日穿针引线,还望张使稍等几日如何?”
“这……”张阶脸色为难,他哪里能再多等几日,恨不能咸国立即出兵。
见张阶面带难色,百里燕安慰他道:
“张使请放心,物力财力本侯可以先行调动起来,人力嘛,稍迟几日也是不碍的。”
张阶闻讯大喜过望,忙是感激:
“永兴侯信守承诺言出必行,本使感激不尽,日后必厚报阁下大恩。”
“呵哈哈……张使言重了,其实当初贵国若是能早由此风度,不为了那些身外之物拒绝本侯,本侯焉能见死不救。说起来两国贸易往来本是互惠互利之举,非要闹到如今这般田地,这又是何苦呢。”
“是是是,永兴侯所言极是,本使铭记在心,一定如实转呈我王。”
不论张阶嘴上如何恭维奉承,百里燕相信,长孙早已经恨透他一个大洞。这小人一旦得志,日后一定更加猖狂。
待与张阶说定,其即刻告辞返回馆驿,多半是将消息发回国内。
姬康依旧迟迟没有走人的打算,待张阶退走,百里燕收敛起悦色,下了逐客令:
“本侯尚有公务在身,请恕本侯失礼了。”
言毕,百里燕立身而去欲走,姬康两眼犯愣深感错愕,他从没想过有人给他坐冷板凳,更别说被下逐客令生生赶走。他起身忙说:
“天花之事还望永兴侯伸手相援,姬康在此拜谢了!”
姬康俯身行一大礼,百里燕冷冷打量其一眼,不屑说道:
“用牛亦可抵御此病,天子却非要我国之药,难道天子就如此自私,非致我国百姓于死地吗,恕本侯无能为力,少侯爷请回吧!”
言毕,百里燕头也不回扬长而去,只剩下姬康独自一人俯身弯腰僵硬的立在原地,心中卷起惊涛骇浪久久无法平静。
在他看来,百里燕此举绝情无义,无异于彻耳的一巴掌掀在他姬康的脸上,这等耻辱此生未有,纵然百里燕对他有救命之恩,但从此时开始,有的只有仇恨。
然究其深层次原因,归根到底是当下世人的愚昧和无知,而百里燕不可能,也无法让所有人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是一条康庄大道,正相反他的所作所为激化了既有政治利益集团的矛盾。
因此根本谈不上让姬康,乃至让天下人清楚的理解他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的本质,也就无从谈起基础科学、卫生防疫。
姬康的仇恨与其说是恨百里燕的无情无义唯利是图,不如说是恨这个世界的本质。
他仍停留在既有的历史氛围中,而咸国正在走向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思想高度,看待事物的发展亦有本质不同。百里燕看来稀松平常之事,在世人看来都是离经叛道之举。
………………………………
第990章 回光返照
百里燕再度返回宫中向咸王禀报张阶之事,而姬康离开永兴侯府即刻去了太子府中。
“大王,这长孙国心比天高,命却是比纸还薄,张嘴要吞卫国两郡,而且应该还不止,却想以三块土地换取我国让步,简直无耻头顶至极呀。”
“那依爱卿意思,寡人应该先要几块土地为宜?”
“回大王,可再要桑南桑北三块土地,同时假以求取卫国德康、原山、秋郡三郡。张阶定会讨价还价,最后大王应坚守五块土地和卫国三郡为底线,迫使张阶妥协。如此万一此后再令长孙割地,其若不同意,我国也好籍此为中策,收了卫国三郡。”
“嗯……”咸王点头深以为意,可一听说是中策,忙是又想到下策:“听爱卿之意,难道还有下策?”
“是的,倘若遭遇外力施压,为顾全大局,只能适当放弃到手利益,谋取诸侯间的平衡。不过此种可能甚小,一旦卫国被我瞬间击溃,届时只有我国开口的份,根本没有他国压价的余地。但还是不能不做事先的提防,以防万一。”
“嗯,但愿不会行此下策,寡人可不想耗费了钱粮,到头来给他人坐收渔翁之利,拾走了便宜。另外,爱卿准备何时安排张阶来见寡人?”
“臣以太尉病危为由暂时拖上几日,一来确实需要时间暗中活动,否则太过顺利,易让张阶起疑,招来他国干涉。二来缓几天有助于卫国遣使我国,据臣推算,卫国下个月便该来人了,大王最好做些准备,以免被卫使气伤了圣体。”
公良修一早命人将消息传回国内,以便于公良文、公良晨叔侄二人谋划与卫国的交易,时间上推算,最快下月应该有派人火速前往陔陵交涉。尽管不知道公良氏会从卫国那里交易得到什么好处,但只要一想到公良修的嘴脸,多半是不会吃亏的。
而与此同时,西寰从姬康口中得到百里燕推动出兵的消息,其实心存疑虑,高度怀疑是百里燕给姬康下了圈套,然后好让姬康来给她上眼药。
“当初不出兵的是他百里燕,而今出兵的又是他百里燕,眼下长孙大败,卫国得以腾出手来抽兵东进,他反倒要出兵,难不成他百里燕傻了不成吗。”
“公主殿下,百里燕不出兵是为养精蓄锐,出兵是因卫国国力消耗巨大,此时出兵正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属下倒是以为,咸军战力远不止现在所见这般。
据属下了解,近些年御客向万川迁入大批人丁为咸国耕种土地,而且税赋极低,显然是御客已经倒向咸国,倘若御客从中协助,卫国恐怕未必是咸国对手。
而且咸国财力空前强大,产业甚多,能造更多火炮。仅仅常驻广信军港的万石战船便有二三十艘,每艘均有五十余门各型火炮,一旦开战咸国火炮数量上将全面压过卫国,卫国水军绝非其对手。
因此现在看来,百里燕这招缓兵之计极是高明。”
“那难道卫国是傻子吗,既是百里燕的缓兵之计,缘何还能信他!”
“公主殿下,这才是百里燕阴毒之处。据属下了解的消息,卫国本意在去年入秋之前结束战事,但先是遇上天子驾崩,期间停战数月,后百里燕秘密卖给长孙军火,迟滞了卫国攻势,由此令战事久拖不决至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