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10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契押现象最早出现在十至十一年前,至于是谁先开的头,已经无据可靠,但经过长期孕育发展,契押行为渐形成市场默认的规则,最近两三年内趋于成熟,并有了行业自己的交易规则和暗号,强行的弹压和禁绝,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客官规律。

    既然已经开了头,籍此开立期货以解决市场矛盾,将私下的走货与倒卖,变成市场机制,将倒卖差价的空间,挤死在期货市场,不仅打击了倒卖货物扰乱市场秩序,还将中间的利润尽数收入国库囊中,说起来也还是权贵和商人自己作死。

    至于公廨,当下是没有这一概念的,最早见于隋唐“公廨本钱”一说,既官府出资投入市场参与商业活动,或是放贷,籍此获取收益,是最早的国有资本参与放贷与商业运营活动雏形。

    咸国钱坊出现之前,并无官方借贷之说,官方借钱多以进贡与协商认捐为主,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归还本金,但往往会在某些利益层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换取贵族的妥协。

    私下里,民间借贷管叫做“孕息”,借贷的利率起点就是百分之五十,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利息也是普遍现象。

    按道理,钱坊既承担银行职责,开放有贷款业务,民间的不良贷款和高利贷应该得到遏制,然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首先钱坊只对拥有咸国户籍的个人放贷,这其中又分两类,一类是地方常驻人口,第二类是流动富人。前者以平民,尤其是农民恢复基本农业生产为主,籍此稳定社会治安和民情,后者以中小手工业者为主,其他阶层贷款多有限制。

    其次贷款的审核周期长短不一,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其中个体农业贷款最快,形势也不限于资金,可以是农具种子和耕牛等等。其他审核周期相对长一些,因此远不如私人借贷随贷随拿来的方便。当然,如果有门路可以直接找轩亭侯乔廉直接划账,那没得说。

    最后,钱坊熬过了初期的创立阶段步入正规后,其国家性和规模性决定了总体具有高额利润率,但单笔业务的利润远不如高利贷,钱坊目前只对外开放半年期、一年期、两年期、三年前存款业务,限额开放四年期、五年期业务。

    以三年期为例,三年期利息百分之四点五,这个利息放在今天算是很高了,然在当下根本不值一提。高利贷的利息高达百分之百,几个月能回本,甚至几天回本,不考虑风险,几乎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而且对权贵而言,放贷的风险要低得多。

    由于钱坊的利息低,更多人愿意放高利贷而不是存钱,即便钱坊有强力的信用保证和国库支撑,但敌不过高利贷丰厚的汇报,尤其是贵族放贷,当下确实没几人敢于违贵族约的,若非战争和政治因素,风险并不高。

    此外,钱坊存款利息以支付金银通宝与实物商品为主,受老百姓好评,却不受贵族欢迎,也是有钱人不愿大量存钱的原因。

    当然,钱坊如果上调存款利息吸纳有钱人存款也可以,但结果只能是抬升钱坊贷款利息,如此与放高利贷毫无区别,扶持农业,维持社会稳定的初衷也荡然无存。

    由于高级资本市场的需求与钱坊设立初衷的目的严重分化,于是高利贷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地下市场。

    王眷城中主要有三类类人借贷高利贷,一类没有咸国户籍的外国商贾,为从契押中博取更高的利润而借贷,第二类是本国富户豪强参与借贷,第三类是贵族借贷,其利用贵族特权和渠道,基本上是黑白市场都沾。

    如果强行以行政打击非法高利贷,当下技术条件完全不具可操作性,还得得罪权贵集团。那就只有一条,规范起来,同时官府钱坊也开增限制性高利贷业务,既只对符合额定资产的个人开放贷款。以免官府高利贷危害平民阶层,引发社会性动荡。

    而今咸国物产富饶,产品丰富,工业日见规模,银行体系基本健全,海运、水运、陆路运输高度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基本具备开设期货、国债与新增印花税的基础,尽早规范地下契押交易,有利于构建顶层经济,带来更多流动资金。

    同时利用当下世人对期货特性缺乏了解的致命弊端,从中谋取暴利,回哺咸国工业,刺激产业扩容,将金钱变成教育、工业、科研资产,谋求国力的迅速崛起,不失为当下绝佳的良机。当然,这等谋划是不能当着众人的面喧之于口的。

    长篇累牍一番追述,包括咸王在内的多数人如听天书,基本不知所云何物,咸王不禁问:

    “印花税既是税,想来必有利可图,然期货、公廨、孕息又有何利可图,寡人如今并不缺钱,钱坊有的是钱,一边放贷,为何还要一边以官府之名开增公廨,如此岂不令世人笑话。”

    “大王问的极是,官府放贷可行,官府向世人借公债确实闻所未闻,但大国可想过,日后倘若因战因灾,国库、钱坊均告急,钱又从何来,靠认捐,能认捐一次,难道还能十次八次的都认捐,如此与勒索已经无异。”

    咸王听着生气,想当年黑巾叛乱和南征期间,国库其实是破产的,若非靠权贵认捐和百里燕贡献的珍珠打了一针鸡血,咸国早完了,这一轮认捐持续了五六年,直到永兴城铁产大增,珍珠大量上市,一举扭转亏空。照百里燕说法,这五六年都是勒索。

    生气归生气,百里燕所言却是不错,咸国最近十二年的高速发展,正是国库得益于钱坊的运作,钱坊积攒的巨额存款充分投入经济运作,带来的效应短时内平复了战争带来的经济创伤,消化了四个郡的新地,全国面貌位置焕然一新。

    但万一哪一天天灾人祸不断,钱坊、国库都没钱了,靠认捐,压得住还说的过去,压不住就玩完。

    黑巾叛乱毕竟情况特殊,一群穷棒子要革所有权贵的命,权贵逼急再大的内部矛盾,也没自己人头重要,咸王勒索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的。但今后未必再有这等好的良机,到那时确实得有个另觅钱财的出路。


………………………………

第915章 平息

    想透这一层,咸王终于点头:

    “也罢,寡人准奏。此事由爱卿与钱坊、税金司、税承司、内府共同商讨拿出章程报予寡人。”

    “臣领旨。”

    百里燕暗松了口气,咸王同意之前心里还在打鼓,能否通过首肯,若不能,发还内阁商议,多半是通不过的,更别说外朝了。不能将王眷的经济现象管束起来,短时内由经济问题再度引发富人作乱是大概率事件。

    这时御史大夫李旭说道:

    “启禀大王,符凌君该如何处置,请大王明示。”

    咸王脸上浮起一丝厌恶,严厉说道:

    “削爵废封贬为庶人。”

    言毕,一直未曾开口的太子突然进言道:

    “父王,此事皆因经济迷乱而起,志人行凶在先,符凌君罪不至削爵废封,还望父王从轻发落。”

    咸王厉色看向太子,微怒质问:

    “如今列国使节均要寡人给个说法,太子让寡人舍下老脸去给他们赔罪吗。”

    “不,儿臣不敢,符凌君世祖有功于江山社稷,就此废封爵不免令诸亲贵自危,还请父王明鉴。”

    “哼!好吧,削爵废封寡人准他保留田土之外全部金银财宝子女妻妾仆奴。”

    “削爵废封贬为庶人”不仅是废黜爵位没收封地,当下贵族有养仆役与妾侍的特权,贬为平民后,庶人不得豢养超过数量的仆役,不得纳超额的侍妾,包括君主此前的赏赐都要索回,所以即便不抄家,最后多数权贵是倾家荡产,比庶人还惨。

    准许符凌君保留土地之外的全部财产,已经是最大的“法外开恩”,算是咸王退了半步,如若太子继续要求更高的赦免,以咸王的秉性,立马会收回特赦,拂袖而去。

    王眷事变波及多国数千商贾,各方死伤一千四百余人,纵然符凌君没有主观犯罪的意愿,这个锅总得有人背。当此敏感时刻,不给诸侯使节一个交代,有损的不仅仅只是咸王的脸面,处置不当将给诸侯以口实发难。

    符凌君一事到此暂告结束,咸王再令国库调拨二十万新币赔偿此番事变之损失,以安抚各国商贾情绪,恢复王眷秩序。

    削爵废封都的消息于下午通告全城,各方反应出奇的一致,闯了这么大的祸,竟然没杀头,最觉得纳罕的当属庆忝君米垣,此事尤其引发,最终符凌君背黑锅,就同做梦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