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咸王大可放心,我梁国绝不忘咸国深情厚谊,来日若有所需,梁国定当极尽所能助咸国一臂之力。”
“博源君给的好大的面子呀,看来寡人不想让步也不行了。”咸王态度隐有松动,下刻却话锋一转:“不过此事寡人早都托付于永兴侯,博源君何不与永兴侯商议,只要燕公子谈妥,寡人也无异议。”
姬丰脸颊忍不住抽搐,他要是能说服百里燕降价,他哪里还要费尽心机的来此多费口舌。
“永兴侯是咸王您的臣子,咸王只需一句话,永兴侯焉能不从。”
咸王未做正面回应,端起茶盏品尝着浓郁的春茶,很是气定神闲。
“寡人听闻博源君欲给永兴侯诸女说媒,可有此事啊。”
姬丰面皮一红眼珠乱转,他不曾想到咸王会提及此事,遂掩饰去脸上惊诧之色,嘿嘿笑道:
“呵呵……永兴之女出落俊美,实乃花中芙蓉女中佳人,若能与名门望族结下姻缘之好,岂不美哉。”
见姬丰不否认,咸王顺水推舟道:
“博源君这般乐善好施,不妨也替寡人做一桩媒如何。”
“呃…这……”姬丰心头猛一咯噔,转眼想到咸王太子两子业已成年,莫不是替西寰两子说媒?想到此处,姬丰小心说道:“不知咸王要替哪位贵人做媒?”
“自然是我那三个不学无术的儿子,博源君意下如何。”
“这个……”
姬丰语塞,一时无计,咸王追问道:
“怎么,博源君有何难处?”
“啊,不不不……”姬丰忙于否认,接着又道:“此事来得唐突,本君一时间倒也不曾有准备,不如下次出使贵国,本君在给咸王一个满意答复如何。”
“也罢,寡人不急,博源君可仔细替寡人诸子寻觅佳人,一定要门当户对才行啊。”
“是是,一定门当户对,一定门当户对……”
姬丰应声连连,心里不禁骂娘。他欲令百里燕以永兴城为资嫁女,以谋取最大好处。而今咸王要他做媒,还要门当户对,咸王世子的规格总不能比百里燕之女低吧,届时再把陪嫁索要回来,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翌日,太子府上
“消息属实吗?”西寰问季锦昇道。
“回殿下,基本属实。去年十二月间长孙军一战挫败卫军攻势,毙伤卫军十万余人,而且是一日伤亡十万人。”
“这么厉害,难怪柴湘当初那般从容,原来长孙军今非昔比,根本不把卫人放在眼中。”
“殿下恐怕误会了,此一战非是长孙军战力凶悍,而是拜一种从未见过的‘霸王炮’所赐。据说长孙军备下此种炮三百余尊,十分之厉害。一炮可毙伤十数人,乃至数十人。弹丸只要落入密集战阵之内,威力甚为巨大。卫军正是猝不及防之下被长孙军所害。
此番卫军二月间反扑,正是大雨滂沱,霸王炮无用武之地,长孙羸弱之态原形毕露,一击便被卫军击溃,可见长孙步军实力仍不及卫军凶悍。”
“如此说,长孙军往后还得再败?”
“恐怕是的。长孙步军孱弱不假,但其过度依仗新式兵器乃是其弊端。自古士无锐气无以成军,甲械再精良,军队无战意焉能不败。”
………………………………
第894章 夜班
如今这世道,手里没有压箱底的杀手锏都不好意思出来混饭吃,卫国与长孙自恃手中都有“秘密武器”,一个目中无人自恃天下无敌,一个不知天高地厚故作镇定,一番大打出手,卫国牛皮吹在前头,结果打碎两颗门牙,憋着劲儿不买账,长孙得意未久,反遭一掌掀在脸上,谁也没真正讨到便宜。
其实归根到底,一件新式兵器固然影响战争的进程,却不是决定战争的全部因素,除非新式兵器的数量和体系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否则决定战争的依然是既有的军事体系和军事力量对比。
抛开霸王炮的夹持不谈,长孙国步军就是一坨屎,绝非是卫国敌手。而今卫国不仅握有白磷,不久将仿制出毫无技术可言的霸王炮,届时以其人之道还以其人之身时,何尝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疼还不能喊疼。
季锦昇详尽其中厉害,随即话锋一转说道晋军:
“不过我北军已经坐船渡海陆续前往歧国,汇合岐军后总兵力将达三十余万人,卫国若在东线欺人太甚,其不得不顾及西海局势。”
“岐军靠得住吗?本宫怎听说岐军同样不堪一击。”
“其实西海诸国风土人情相近,歧、赵、陈、燕、卫五国曾是一国,因此歧国人与卫国人相差无几,歧国之所以不如卫国,一是国力羸弱,二是甲械不精。当年卤野之战西海四国皆为青铜兵器,披甲甚少,而卫国已有铁器重步兵十万众,轻重骑兵十余万,西海诸国纵然兵力占有,器械却极为低劣,难以招架卫国一击。
但自咸国出产铁器之后,铁价极为便宜,惠及各国诸侯。歧国亦装备铁器,加之去年开始咸国与歧国贸易陡增,咸国向歧国输出兵器大量增加,只需再有半年一年,歧国五成战力不会输给卫国。届时晋歧联兵在西海发难,卫国将首尾难顾。”
“可王兄会在歧国出兵吗?”西寰高度怀疑姒钧出兵的诚意,她并不认为自己的兄长会大发慈悲,为了他国牺牲自己兵士的生命。
这时季锦昇又说:
“马仲宁虽为说尽详细,但以属下对大王与范相的了解,出兵十五万前往歧国定不会空手而归的。属下斗胆猜测,大王或许是想联合西海诸国,一同对卫国发难,同时谋求在西海立足之地。”
“已经有兵驻扎在歧国,王兄还想怎么立足?”
“或许是割卫国的地,补偿给西海诸国,而后大王再向诸国索要土地,从而将之划入晋国版图,从此在西海打下根基,好日后籍此为依托攻打卫国。”
“万里迢迢的,这能行吗。”
“此乃当年公叔老丞相定下的东西对进计策,而今卫国跋扈非常,我晋国坐拥咸、志两国为屏,如何也无法殃及本土。大王此举虽远隔重洋,但只要加以经营,日后一朝功成,卫国半数以上的土地必被我晋国所获,中原一统之势从此可定。公主殿下扼控咸国之功业,也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季将军所言本宫明白了,只是本宫担心长孙国可否坚持到我北军抵达歧国,不要北军未抵,长孙便向我求救,此事可就麻烦了。”
“这个……”季锦昇犹豫,他也开始担心长孙能否坚持到今年秋后。略作思考,他说道:“若是长孙提前向我王求援,也只能调剩余北军前往增援,而且必须拉上咸国,否则结果难料。”
闻听拉上咸国,西寰黛眉一颦:
“咸王至今不曾有所表态,本宫看百里燕定是早与咸王暗定计策,坐山观虎斗,想做等卫国与长孙斗个两败俱伤之际才会动手,如何能拉百里燕出兵。”
“关键仍在歧国。属下观百里燕从去年开始陡然增加与歧国交易,并且卖给歧国大量最新的铁质农具与钢制兵器甲械,尽管是以咸国名义交易,但如若没有百里燕推动,如何能给歧国好处。
属下判断,百里燕突然加大对歧国贸易与铁器输出,定是早料定卫国与长孙一战,故而加强歧国军力,好助歧国日后夺回失地。”
“这么些年不见其伸过援手,此事百里燕却突然生此私心,本宫怎觉得其中另有隐情。本宫料他百里燕不是私利之人,其绝不会如此好心暗助歧国,这内中定是有我等不知的缘由。”
“即便有,歧国远隔万里之遥,全在大王掌控之下,其焉能翻起什么大浪。照眼下情势,形势对我晋国有利。既然百里燕有意暗助歧国,倒是日后不妨籍此为条件,约他出兵。”
“何条件?”西寰问。
“日后西海诸国出兵,共讨卫国收复失地,籍此机会可令歧国多割卫国几块土地,如此也算令歧国受了好处。他总不能睁眼看着他国吃肉喝汤,自己的母国连骨头都没得吃吧。”
西寰凝思细想,略略点了点螓首:
“不错此计是好,可百里燕毕竟是岐人,要是日后万一歧国失控了怎办,岂不是白白给百里燕做了嫁衣。”
“殿下大可放心,如今咸王年事已高,太子地位稳固,只要太子登基,便即刻除掉他!”
季锦昇果决说道,西寰心存担忧:
“杀了他恐怕不妥吧,如今百里燕已今非昔比,杀他若无十足借口,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