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读书的料儿。问问他们谁家的儿子能够在八岁的时候,作出这般让人肝肠寸断的长短句。”
说完之后,抱着贺兰敏之的脑袋,狠狠地在他的小脸蛋儿上亲了一口。
虽然又被美女母亲亲了一口,但是此时的贺兰敏之已经没时间激动了,心里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
‘自己就是作啊。刚穿越回来,还效仿古人作诗了?先不说以后,现在这一手毛笔字可咋整?’
“写啊,还等着啥呢?做了一天马车,娘可累的不行了。”说着还打了个哈切。
咬了咬牙,硬着头皮也得写啊。万幸的是,福灵心至,还是会用毛笔。
‘呼’
这几个小字写出来,好像是做了多少活儿一样,后背都微微有些汗迹了。不是累的,吓得。
‘阿弥陀佛,马致远兄弟,这也不是哥们对不住你啊。哪个穿越而来的人不抄抄诗词啊,您这才华亘古的,自己随随便便的再写两首吧。至于这是元曲还是长短句还是宋词啥的,不重要。’
武顺轻轻的拿起纸吹了吹墨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儿这长短句写的是真好。”赞叹完了之后,看到贺兰敏之看着自己。
迅速把脸一沉:“这几天而已,这字写的可是退步不少啊。”
“呃。。。”支支吾吾的也说不出话来。一身技能虽然福灵心至,但是这毕竟是赶鸭子上架,又不是自己从小练起。写的生疏,歪歪扭扭是很正常的。
穿越而来,第一次看母亲板起脸,还真是有些威严。这身体还是惯性的有些惧怕呢。
看着贺兰敏之的样子,武顺将墨迹吹干后把纸折起来。
“等到咱们到家了,之儿的书法可得好好练练。”
“是,是,”除了连声应答以外还能有啥办法?不过,武顺说得倒是真对。且不说唐朝人做官必须得写一手好字,就是自己这贺兰敏之的身体。即使是前世花间浪子,但是文采可是真的,那一手好字也是真的。
“好啦,我儿一路舟车劳顿,赶紧休息吧。郎中也说了,你得多加休息。快了,再有一日咱们就到长安了。”
“娘亲也早点睡。”
吹灭了烛光后,贺兰敏之也陷入了沉沉的梦乡。
。。。。。。。。。。。。。。。。。。。。。。。。。。
一声声的鸡叫将自己从睡梦之中唤醒,抬眼看了看窗外。刚刚蒙蒙亮,连一丝阳光的影子都没见到。刚想闭上眼睛继续进入梦乡,突然耳边传来了银铃一般的笑声。
“哥哥真懒,都已经卯时一刻了还不起床。”
迷迷糊糊的又睁开双眼。贺兰敏月已经穿戴整齐站在自己的床前,看着自己咯咯的笑。
‘卯时,,,一刻,,,这换算成时间应该是五点十五分吧?五点十五分起床,是要干啥去啊。’虽然心中腹诽,但是也没敢说啥。自己也知道古人就是日出而作,闻鸡起舞。
这上朝的官员们早上两三点钟就得起床,早上五点就已经到了皇城等着皇上准备上朝了。
处于统治阶层的人都这样,更何况贫民百姓了?这着急赶路的就更别说了。
“月儿,喊哥哥起床了吗?”正当准备起床的时候,武顺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喊了,哥哥懒,没起。嘻嘻嘻。”说着,就笑嘻嘻的跑出去了。
臭丫头,根本就没喊嘛!古灵精怪,贺兰敏月!
“起来了。”喊了一声,起床穿衣。唐朝的衣服还并没有往后朝代的那么复杂。唐朝的服装受南北朝时期的影响比较大,受外民族例如说鲜卑族的影响也比较大。变得比较简单,而不复杂。唐人尚武,这种衣服简单便捷,容易骑马,做事。男人大多皆以胡服为主,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贫民百姓对于胡服有特殊的偏爱。唯一的区别就是服装的颜色。
太祖,太宗时期都曾对服装的颜色有明确的规定,这才是区分阶级档次的根本。
例如说,现在贺兰敏之就只能穿着白色的胡服。这是贫民的颜色,或许白丁就是这么来的吧!
摇了摇头,想的又多了。赶紧穿好衣服走出去了,要不然,敏月那个小丫头又该笑话自己了。
………………………………
第四章 清晨上路
穿好衣服,匆匆忙忙的洗了把脸。摇晃着脑袋,强行将自己仅剩的困意从脑袋中甩出去,推开了门,走了出去。
不出自己所料,对于唐人来说,这已经确确实实不算早了。
店家是一对儿老夫妻带着他们的儿子开的,不知道儿媳妇为什么没在。
老夫妻的儿子略显憨厚,暗灰色的粗衣略带着三分的尘土。在手边的衣服上还粘着厚厚的油渍。肩膀上搭着一快不大不小的手巾,也满是泥渍。
现在正跑前跑后的替准备离开的客人打点着行李。接过每一位客人的铜钱,憨厚的脸上都会露出笑容。
大唐是文化交融的地方,总会有来自周边各国的商人,旅者前来做生意,或者是探寻风土人情。在这一家不大的小店里,竟然还有着三位波斯人。如今正站在店门口往马车上捆绑着自己的货物。用自己也听不懂的语言不断的交流着。
“诶”手上一用劲儿,将麻绳重重一勒。店家的儿子瞬间脸都有点变得通红,手上青筋暴起。微微喊出一声,然后带着憨厚的笑意从马车上跳下来。
“行啦,保管它老老实实的待在车上,您到了长安也掉不了啊。”说着顺手还拍了拍马屁股。整个动作娴熟无比,一看就是不知道做了多少遍。
三个波斯人对视一笑,看样子也是听得懂汉语的。
“我们,长安,多远?”其中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人拍着店家儿子的肩膀,伸手朝着官道方向指了指。
虽然能听懂,不过看样子话说的还不是很流利。
顺着他指的方向,店家儿子开口说到:“就顺着这条道走,您呐,就一直走。这是官道,宽敞,也没啥差道儿。要是您脚速快,估摸着今儿个也能到了。”
“好,好,那谢谢啦!”波斯人笑着回了一句,然后叽里咕噜的又说了几句。
“您甭客气,道儿上注意安全,天儿不早了,您请吧!”
笑着送走了波斯人,还没等回店里歇歇脚,旁边喊了一声:“二哥,来货了您点点啊”
店家儿子应了一声赶紧就跑过去了。
贺兰敏之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一幕。大唐的空气真好啊,早晨又正是空气清新的时候。秋日,更是秋高气爽。让人觉得无限舒畅。
大唐的鼎盛靠的可不仅仅是李世民,靠的不仅仅是李治。大唐的鼎盛,就是靠的这一个个每日辛勤劳作的大唐人。
“之儿,快来吃饭啦,吃完了赶紧赶路。”听到母亲的招呼,贺兰敏之赶紧跑回店里。
三人跪坐在小几之上,一个老妪颤颤巍巍的把一盘子馒头似的东西端了过来。
看着热气腾腾的馒头,贺兰敏之可谓是食欲大开。
“夫人,您的蒸饼好了。汤饼在等上一会儿,老头子正给您煮着呢啊。”说话间,将手上的馒头放在小几上。
贺兰敏之随意的扫了一眼这个老妪。花白的头发,粗糙的大手。如同刀劈斧凿刻在脸上的皱纹,暗黄的肌肤。
武顺点了点头,并没有和老妪说话,只是轻轻的替贺兰敏月擦去脸上没擦干的水迹。然后笑着说到:“之儿快吃,蒸饼还是热乎的呢。”
“娘也吃。”说完之后,先拿起来递给武顺和贺兰敏月,然后就急不可耐的咬了一口。
如果说之前的汤饼可以接受,勉强吃的下去。那么这个叫什么蒸饼的馒头就实在是难以下咽了。
馒头本身没什么,但是里边的陷是闹哪样啊?
羊肉啊。
上锅一蒸,这一股子腥臊气息啊。我的天啊,想吐又不能吐,想咽又咽不下去。眼泪含在眼圈里不知道该怎么办?
“娘,好好吃,月儿还要。”正在贺兰敏之难以下咽的时候,贺兰敏月像是搞怪一样赞美了这个羊肉馒头。
揉了揉小丫头的脑袋,又掰了一块儿给她。
“这小店儿人家还真是不错,汤饼做的可圈可点,蒸饼竟然真的有羊肉的,待会儿多打赏几个钱。之儿干嘛呢?快吃!”
听着两人的话,贺兰敏之是欲哭无泪,强硬着头皮总算是咽下去了。如同咽药一般的吃了半个就再也吃不下了,只得推脱说身体刚好,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