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那我要听假话。”
“假话就是,小的在行里日子过得苦啊。天天挨打,日日挨训,每天是吃不上饭,睡不着觉。奴隶行那帮没人性的东西,天天小皮鞭子沾凉水的抽我们啊。好不容易能休息休息,还得给奴隶头子捏肩捶腿,揉背洗脚。幸亏少爷大发慈悲之心,将我们买了回来,可算是脱离苦海,否则过不了几天,小的非得死在奴隶行。”说话间竟然还真的流出两滴眼泪,这语气是听者伤心,问者落泪啊。触景伤情,阿二仿佛是真的想起了自己一天前的日子,瞬间心情低落,头都垂下去了。
但是贺兰敏之的嘴狠狠地一撇:“说真话。”
“咳咳咳,赶紧调转情绪。说实话,少爷,小的在奴隶行里边日子过得还是不错。虽然没有自由,但是比起家里吃不饱的日子算是很不错了。所以被抓过来,也没有什么想要反抗的。像我们这种人,要是在家里说不定哪天来个灾荒,也就饿死在大街上了。进了奴隶行,虽然没有前途和自由了,但是也总比饿死强。而且少爷还答应帮我们脱奴籍,更是。。。”说到这,可以看得出来,阿三是真的说到心坎里了。
收拾收拾心情,接着说:“在行里边,小的和一个管事关系不错,所以也就没有受那么多罪。但是小的吃得了苦,也能干得了活儿。既然已经被少爷买回来了,有啥事儿,只要少爷吩咐,小的绝对二话不说。”
看着阿三,贺兰敏之笑了。他要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态度,不怕你是啥样的人,也不论你经历过什么。来了这里,有了希望,好好干活儿也就是了。
“好,阿三说的你们也都听见了,我不在过问你们之前,现在我也还小。所有的东西要处理的都要指着你们,好好干活儿,将来有好的一天。”
“是,少爷。”
这次喊得比之前响亮了很多。
“阿大,你是不是练过武功?”贺兰敏之也不在熟悉了,相互之间用的时间也不短了。是时候该让他们干活儿了,很多设想也是时候搬上台面儿了。
“少爷好眼力,说不上武功,小的练过几天儿庄稼把式,之前也是因为抢劫奴隶行的商队,才不慎被捉。”说完了,阿大的脸上还流露了一丝不好意思。
嚯,这是多大的运气啊,随便买个奴隶回来,就买了个山贼。
“那你经常用啥?”
“用刀,横批竖砍,用的是刀。”
“好,有时间你带着我练练身体。”
“要说什么高端的武功,小的不行。但是当年我师父就是基础抓得好,这个没问题。”
“这个等过段时间再说。”然后看像阿二阿三。
“你们两个去长安城给我扫听,哪家的木匠出名,手艺好。哪家的裁缝,手艺好。明天一大早儿就去,东市西市,坊里之间都去打听打听,然后回来报我。顺便给阿大买把好刀,钱从我这儿拿就行。”
“对了,阿大,你用多重的刀?”
(今天是除夕了,马上要过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因为红包我没搞懂咋弄,所以就不发了。想要红包的同志们,来本书群里吧,那里边我会发红包。嘿嘿!)
………………………………
第十七章 生意初想
听着贺兰敏之让他从新用刀,而且还给他配一把自己喜欢的好刀,阿大心里着实高兴,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回少爷,小的用大概二三十斤的就行,重了,小的舞不起来。”
看着他微微好像有一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贺兰敏之无语泪双流啊。看看阿大,在看看自己现在这小身板,实在是不忍直视。
要知道,唐朝的一斤可不是现在的十两,是足足有十六两重。简直不能想象,这么重的刀别说是砍了,就是拍在人身上是个啥样的状态。微微扫了一眼阿三,看样子这个家伙也不像是练过武功的。一拍额头:“这样吧,阿大,你也和他们两个一起去。在长安城里晃悠晃悠。一是选一把合适的刀,二是也给我扫听扫听者长安城有没有什么比较成气候的地痞流氓。”
阿大看上去很疑惑,不知道这贵族子弟怎么突然间还对者市井无赖,地痞流氓感兴趣上了。但是也没有问什么,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
“咳咳咳,最重要的啊,阿大,你的任务就是尽快的,给我拟定一个适合我现在年龄长身体,打基础的方法出来。”
“是,少爷。”
看着他们几个的状态,贺兰敏之表示很满意。然后挥了挥手:“你们在屋里边等着,待会儿会有府中管事或者是婢女带你们去别的地方。明天出府之前来见我一面,给你们条子。”
奴隶是没有自由的,想要离开主人就必需要有主人开的证明。要不然即使是出府去了,也会被京兆府的捕快或者是各坊的坊丁见了都会询问。倘若是交不出主人开出的证据,证明可以离开。那这个奴隶的下场就会很惨淡。所以贺兰敏之也必需给阿大阿二阿三开出条子证明。
然后挥了挥手让他们出去,在门外等候。离吃晚饭还有一段时间,贺兰敏之自己在屋子里面开始了第一步的商业计划。
跪坐在地上的胡毯之上,手中持着毛笔,他陷入了思索之中。如果说只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够做成的事情,他是肯定不希望借助任何人的帮助。但是目前自己还仅仅只有八岁,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很多事情,自己都没有办法处理。无论是人情关系还是资金,自己都没有。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母亲和外祖母将是必不可少的助力。
拿着毛笔一点一滴的勾画出了一张图纸,歪歪斜斜显得很是粗糙。在大唐人的眼里,这个东西显然是有点怪异。但是在后人眼中却很清晰的知道,这个东西,叫做轿子。
这也正是贺兰敏之在大唐赚钱的第一步。
通过这么几天的观察,他已经可以确定,在大唐帝国目前还没有出现轿子。众人的交通工具还停留在马车,牛车,或者是直接骑马的状态。从太宗开始也流行过一种叫做撵的东西,曾经在大画家阎立本的手中绘出过这么一幅太宗步辇图。由数人抬着,太宗一人坐在撵上,享受着众人的朝拜,享受着他作为皇帝的权威。
但是这只是皇帝或者说是重臣才能够享受的待遇,而且这个撵,夏不蔽日,挡雨。冬不御寒,遮风。根本就没有太多的用处,往往只是春游的时候,能够排上一些用处。实在是缺陷无数,可以说除了装x近乎一无是处。
但是轿子就不一样了,贺兰敏之看着眼前的图纸,他知道这个东西势必在大唐风靡起来。
唐人尚武一点都不假,这种尚武之风弥漫在整个大唐王朝。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所有人上朝都是骑马的。但是有一点,对于年轻人,或者是那些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来说,骑马上朝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对于那些年级已过半百的老人呢?要知道在这么一个论资排辈的社会中,不到那个年级想要做到长安城的高官近乎是不可能的。
如今权倾一时的长孙无忌多大岁数?五十六岁啊,年近花甲。褚遂良多大年纪?五十四岁啦。
对于一个古人来说,五十已经是差不多将近一辈子的年龄了。能活到六十岁的人少之又少,千古一帝唐太宗不也才五十多岁就过世了?
让这些五十多岁的老臣,还每日骑马上朝下朝,实在是一种煎熬。
或许有些人骑不了马,可以做马车。但是马车颠簸啊,长安城庞大非常,让这些个老臣坐上颠簸的马车,一日两日无妨,那年深日久的也是难受非常啊。而且唐朝上朝的大臣们,要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五点就要到皇城之内候着皇帝的到来了。人,在午夜瞌睡是很正常的,但是马车显然并不提供这个条件,如此颠簸,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怎么可能睡得着。
但是轿子就不一样了,由两人,四人,八人共抬。只要稍微用心,对轿夫进行培训。就能够确保轿子抬得稳稳当当,提供休息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而且,轿子相对于撵来说,冬天刻意挡风,御寒。夏天可以遮阳,蔽日。雨雪风霜不侵,者绝对是巨大的吸引力。
不光是舒适感,对于贵族或者说是重臣来讲,最重要的或许就在于轿夫的身上。
坐在马车里,被畜生拉着来回跑,在哪里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尊贵性?哪里都不能,太普遍了。几乎是有点钱,能养得起马的人家就能够被这畜生拉着跑。
但是被人抬着,可就大大的不一样了,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