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岭南王-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竹子上,竹子便挂上斑斑的泪痕,变成了南方的“斑竹”,“斑竹”也称湘妃竹。舜死了,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江,化为湘江女神,人称湘君(舜)、湘妃或湘夫人。

    楚人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在山上为她俩筑墓安葬,造庙祭祀,屈原《离骚》中的《湘君》、《湘夫人》篇就是记载此事。

    又有传说君山是老子李耳,归隐炼丹之地,所以谓之君山。

    李渊立唐,尊老子为先祖,李世民让李承乾前来岳州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君山为老子修建庙宇,以供祭祀。

    第二个目的就是云梦泽水患日益严重,每年夏秋雨季整个云梦泽近七百里(此时大小)附近州县,常常受洪水威胁。

    李承乾前来就是整理河道,治理水患。

    李世民允许他找人指点,物资任其调配,但是随行人员就是安排的那些年轻人,如果还想要帮手,也只能是年轻人,老一辈的全都不许前去帮忙。

    李承乾召集东宫幕僚,商量数日,不得要领,后来长孙提醒,这才想起还在城外忙碌的冯戴文,是以连夜赶来请教。

    “这云梦泽水患,主要是上游冲下泥沙抬升了湖底,而下游泄洪能力有限!”冯戴文看着地图说道,他又想着已经开始,并延续到后世的围湖造田,就是利用抬升湖面的土地,改造成田地,进一步挤压了湖面。

    “姐夫说得太好了,一下就说清楚了原因,其他人就只会说扩宽下游河道,却不说效果如何,最多也不过治标不治本。”李承乾高兴的击掌赞叹道。

    “不知姐夫可有解决的办法?”随后李承乾又问。

    “太子英明,能够看得清楚事实!”冯戴文满意的点点头含笑说道。

    对于李承乾能够看出,扩宽下游,只是治标不治本,冯戴文认为已经很难得可贵了,一般人有了办法还不得立即执行啊,那里会考虑日后影响。

    “至于办法,要想彻底控制,必须多方面考虑,太子可记得,前年圣上下旨,黄河两岸树木不得砍伐,违者严惩不贷,且安排不少苦力前去植树造林,并让附近百姓搬迁不少。”冯戴文没有直接说办法,发问说道。

    李承乾回忆一下说道:“这个记得,前番有工部水利监官员上报,黄河经过三年治理,已经没有以前那般含泥沙重了,姐夫可是要我效仿黄河治理?”

    “不错,这是必须进行的,无论是黄河,还是长江流域,必须注重水土流失,大量进行植树造林,并搬迁百姓,这也是近几年为何向边关,新占领区域搬迁百姓都是黄河沿途的原因。

    而长江也必须如此进行,才能治本,要不然无论如何修建河提,也只是对于当下,而搬迁百姓,植树造林,才是百年大计,千年受益。”冯戴文指着地图解释道,又用沙盘,模拟着水土流失,效果直观,明朗。

    “姐夫目光长远,承乾佩服,我会上书父皇,于此进行,随后在维护上下游河道,你看如何?可还有其他办法,一同进行。”李承乾看过沙盘模拟之后,又想了一下,钦佩的望着冯戴文说道

    (本章完)


………………………………

第380章 李承乾主政一方

    “太子能上书圣上,自然再好不过了,毕竟长江沿途太多人口,非朝廷全力配合不可,至于办法,剩下的就是刚才你说的,整治上下游河道,维护云梦泽沿岸堤坝。

    最多在根据附近城池,农田,新建水渠,一来灌溉更多农田,毕竟那一带气候宜人,最适合种植粮食,至少都能种植两季稻,如果大力开发荆湘地区,完全会是一个不输于关中的地方。

    二来分流之后,也能让云梦泽湖泊泄洪能力提高,不过如此一来,新修河渠的要求就要变高,要不然形成水患,还得坑害更多百姓。”冯戴文带着李承乾坐到地图前,喝一口茶水详细的说道。

    李承乾不断的认真做好记录,还不断的点头赞同,对于冯戴文的才干,佩服万分。

    “多谢姐夫指点!”李承乾起身,拱手弯腰郑重施礼道。

    “太子客气了,为君分忧,乃是本分。”冯戴文连忙侧身避让道,现在李承乾长大了,又是一个储君,必须要给予足够尊敬。

    李承乾对于冯戴文的态度非常高兴,也只有他才给予足够尊重,其他大儒等人,包括李世民,随时都在板着脸对他提出更多的任务,更多的要求,虽说大臣也尊敬他,但是那股看小孩的态度,明显能够感觉出来。

    “小弟前往岳州,不知道姐夫可有好办法让当地百姓富裕起来,还请指点,指点。”李承乾笑容满面的问道。

    冯戴文今日教导的洪水预防,河道治理,完全能够写出一本长江治理与云梦泽水患治理意见书,如果李承乾执笔写出,应该会引起不少议论。

    两人心知肚明,当然李世民也会知道,但是其他大臣只会以为这是李承乾的办法,从而提高威望,所有李承乾才心中感激不已。

    “岳州要想百姓富足,还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一带种植粮食,茶,桑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君山岛,那上面的茶叶,味道特别不错。

    云梦泽洞庭湖鱼群不少,完全可以向辽西一般,建造大船,合理打鱼,还可以开渠引水,在沿岸建设大型鱼塘,朱家庄鱼塘套种莲藕,养殖家禽你也应该见过,照搬过去就是。

    剩下就是趁现在人口不算太多,把长江沿岸百姓搬迁过去,开垦荒地,在光线充足之地,种植优良水果,蔬菜,收入同样不低。”冯戴文从不在意那点名望,功劳,对于李承乾的问题,也是给予了详细解释。

    “既然水系发达,可以修建码头,让来往商船歇脚,用来带动当地商业,日后也好让茶叶,蚕桑更加方便的卖出去。”冯戴文继续说道。

    李承乾奋笔疾书,认真听着,对着地图不时对比,查看一下。

    “父皇给小弟安排不少人手,但是有能力者甚少,不知姐夫可有人选推荐?”李承乾写完之后,又看一遍,随后抬头问道。

    冯戴文问清随行官员,仔细考虑一下说道:“现在秘书监上官仪,狄知逊,裴行俭三人能力不俗,太子可以借调,应该没有问题。

    圣上说官员只能年轻人帮忙,但东宫属官,可是太子直属,不防带几名在朝中无实质事务之人,博古堂前番有不少人被安排各地,太子不妨去请教一下颜师古严老,请他推荐一二。”

    “多谢姐夫,小弟就先告辞了,日后如有难处,还请姐夫多多指点!”冯戴文说完之后,李承乾所有事情皆有眉目,轻松下来,迫不及待的就想回去准备,连忙提出告辞。

    冯戴文也不挽留,亲自送他出去,长安宵禁,对于一个太子来说,自然是形同虚设。

    在他出宫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知道,对于他前去冯戴文处,李世民也能猜到目的,不由略带期待,想看看冯戴文的办法,要知道冯戴文可是时常给出惊喜。

    果然不出所料,李承乾回宫以后,连夜奋笔疾书,查阅资料,写出一本上万字,带着调查数据的奏折,名曰:“黄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以及治理预防意见书!”

    第二日早朝,李承乾顶着熊猫眼上朝,上奏李世民,要求加大对两水附近百姓搬迁,至少不能太靠近河边种植,对于河道附近加强植树造林,恢复地貌,造福后代。

    同时阐述了如何治理云梦泽水患,以及集中百姓,进行以村为基础的合作共赢养殖,种植模式,并根据当地特色开办作坊。

    李承乾的上书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这种有利后世之事情,也不损害哪一家利益,所有人都是举双手赞同,齐声夸赞太子目光长远,思虑周详。

    李世民虽然知道这多半是冯戴文指点,但是李承乾能够寻求谋略,采纳接受,这也是一种好事,上位者用人,这种帝王权谋,能够运用,才是一个合格的太子。

    原本只打算给予一个岳州,一群年轻人,考验他的眼光,能力,用人等,现在看来不妨加大其压力。

    李世民大手一挥,云梦泽方七百里全部交由其治理,洞庭湖边岳州,江北荆州数郡由其全权负责。

    并允许东宫属官一百多人前去听令,又调派东宫长史兼左庶子于志宁,东台舍人少詹事兼右庶子张玄素,两人前去辅助。

    同时同意李承乾请求,让秘书监秘书上官仪,狄知逊,裴行俭,以及颜师古推荐的儒生二十八人共同前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