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岭南王-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全凭父皇决断!”冯戴文为难的回答道。

    这个问题关系着就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就连李渊都掺和进来,让他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为好。

    “无妨,你也不是外人,有何不好说的,他们都告诉朕,有宗室为藩可保李唐江山稳固,玄龄等人都以宗室乃家事为由推脱,朕就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李世民面无表情,让人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语气平淡的问道。

    “儿臣以为,任何人为藩镇,皆不可为,只要有了藩镇,日后就会后犯无穷,一但主弱干强,此生事端,会给后人留下隐患。

    至于宗室,想出力就按照规矩来,有能力者父皇您想必也不会让其闲着,至于皇爷爷说诸位王爷,如果真心想镇守一方,儿臣以为,等日后可以让其去开拓海外。”

    冯戴文推脱不得,又想到藩镇的危害,实在不愿意自己为之付出努力的大唐,日后因此而虚弱,于是正色说道。

    说完之后,冯戴文偷眼望去,只见李世民虽然还是面无表情,但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是出卖了他。

    “嗯,这事容朕在好好思考一下,给朕在说说,年后有和规划,这几年大唐发展快速,你功不可没,明年是否有好的建议。”李世民岔开话题,温言问道。

    “儿臣以为,这次大战之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们大唐已经有让所有人信服的实力,前番提出的货币更新推广,正好借助这股东风,提上日程!”冯戴文见不讨论那么沉重的话题,也放松不少,现在李世民问起,正好旧事重提。

    “嗯,这到也是,如果不是大战影响,朕早已着手准备。”李世民也差点忘了这件事情,冯戴文一提,他才想起,点点头说道,随即让旁边打瞌睡的内侍记下来。

    老太监动作灵活,脚步无声,快速拿出纸笔,记录下来,一点也不像刚才要老死的样子。

    “对了,父皇,第一艘全钢材蒸汽船已经试航成功,这次我们就是坐它回来的,等明年在制作四艘,儿臣打算组建一支船队,进行远洋探索。”冯戴文看了一眼老太监,回头汇报道。

    “哦?全钢的船只?也能在水上航行?”李世民一听来了兴致,往常只是听到汇报在制造,没有想到已经做好了。

    “当然!儿臣岂敢胡言欺君,只是船只过于巨大,进不了河道。”冯戴文拱手正色道,随后又解释了船只性能,规模。

    “居然如此巨大,还有何人是吾对手,哈哈!可惜近期朕没有时间,要不然一定要亲眼看一看。

    好!此事朕准了,不过既然你提出来,可是已有腹稿,是做和安排?需要朕如何支持你。”

    李世民兴奋的起身来回踱步,大笑两声,赞叹不已,也知道冯戴文他不会无故提出船只,于是停下来问道。

    “父皇英明,这第一次远航,儿臣预计用大船五艘,其中三艘让私人出钱进行商业贸易,一艘作为大唐使者,一艘为补给。

    因此需要朝廷派出能说会道之人出使,另让水师都督刘仁轨带领船队,他有多年航海经验。”冯戴文为李世民倒上茶水,继续说道。

    “为何不全由朝廷前往贸易?刘仁轨朕同意,他手下水师何人接替为好?出使之人又有何建议?”李世民点点头一连串问题问出。

    冯戴文知道李世民性格就是喜欢掌控,大事一般都会问清楚缘由,心中早有思量,他一问起立即回道:“由私人出钱,能够减少朝廷开支,毕竟一艘船从制作,到完成,需要大量钢材,工钱,还有货物到补给,非二百万贯少不了的。

    至于水师接替,儿臣推荐刘仁愿,他也有一定水战经验,出使人选建议用年轻体壮之人,因为海上航行同样幸苦,而且这是远航,一年半载回来不到的。”

    “言之有理,可有合适人选举荐?”李世民想了一下,端起茶喝一口,往后一靠,懒洋洋的问道。

    “正使儿臣建议又皇家之人担当,最好要英武不凡,相貌堂堂,且礼仪出众,这是代表大唐脸面,能力反而是其次,至于商讨细节可交由副使来做。

    人选副使儿臣推荐象林郡守王玄策,此人在南海多年,与各族皆有往来,处事稳妥,能力出众,担任副使绰绰有余,至于正使,父皇以为淮安郡王长子李道彦如何?”冯戴文考虑一下,为李世民推荐了三人。

    对于冯戴文推荐的三个人,李世民还是很满意,刘仁愿也是有作战经验的将领,只是年轻了一点,这影响不大,王玄策在南海做的成绩一直都在他关注之下,毕竟南方现在已经取代北方,成为重要的粮食,食盐,霜糖产地。

    至于李道彦,无论是相貌,能力,还是身份都非常合适。

    (本章完)


………………………………

第372章 闲聊

    “朕同意你的看法,准备妥当之后,朕会下旨加封!”李世民怀揣双手,半躺着回答道。

    “年后你又打算弄出一点什么?别告诉朕会老老实实呆在辽西。”李世民眯着眼睛问道。

    “嘿嘿!儿臣就是打算老老实实呆在辽西,在把广安与孩子接过去,这几年都没有好好陪陪她们。”冯戴文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

    “哼!你陪广安和孩子,这是好事,朕同意,不过说老实,朕可不相信,那一年不弄出点事情来,才是怪事,辽西那个不用马拉的火车,能不能在长安修一条路出来。”李世民从鼻孔发出一声冷哼,讽刺的说道。

    “父皇这可是冤枉儿臣,这弄出的事情可都是好事啊。”冯戴文睁着眼,一脸无辜样子回答道。

    “好事是不错,但是朕的宫殿,两年了,进展还如此缓慢,长安城都快改造完成了,龙首原上宫殿才打好基础。”李世民不悦的说道。

    冯戴文一愣,这才明白过来,大战完了,李世民又想起了他的宫殿,至于火车,正好辽西运行了几个月,已经没有问题,剩下只是改进,为长安这边修建一条铁路也是好事。

    “这个为父皇修宫殿,岂能马虎,当然要慢慢来,儿臣休息几日,年后就监督他们加快进度。

    至于您说的铁路火车,儿臣建议先修一条通往洛阳的,这样一来许多到长安的货物就能够快速往来,也能维持火车道路的费用,您意下如何?”冯戴文考虑着说道。

    “城里不能修建?”李世民眉头一皱,睁开眼睛问道。

    “火车快若奔马,百姓许多都未见过,城里人口太多,容易造成百姓伤亡事故,而只修建到洛阳的道路,这也是因为长安洛阳,来往货物,人群较多,这才能维持开支,乃至于赚钱,其他地方必须要等朝廷富足之后,在来修建。”冯戴文解释道。

    “嗯,就按你说的办,不过这火车成本有多高,不会像大船一样吧?”李世民点点头,又摇摇头问道,对于冯戴文做事,花钱的速度相当头疼,一般几十万贯都不是一个事情,开口就是百万贯往上说。

    “有过之而无不及,火车道路地基要结实,上面铺设钢轨道,而车身也需要每日检修,铁路也需要有人巡查,维修,这就是不小的开支,而且还要不停往返,燃烧的煤炭也要不少。”冯戴文解释道。

    “嗯!这几年你也辛苦了,朕虽说富有天下,但你也不缺财富,所以也就没有赏赐多少,不过要是有何要求都可以给朕提出来。”李世民坐起来,仔细看了一下冯戴文变粗糙的脸,略微感慨的伸手拍拍他肩膀说道。

    “父皇一直对儿臣信任有加,对冯家也是多番恩宠,冯家上上下下实在难以报答圣恩,岂有过多要求。”冯戴文心头一暖,感动的起身拱手说道。

    “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开国以后,朕一直处理政务,深有体会,这几年国泰民安,百姓富足,国库充裕,乃前所未有之盛世,爱卿居功至伟,朕心里一清二楚。

    无论是军政,你或者说冯家,都是为国考虑,并无私心,这一点朕心甚慰,实在难得,尤其是军事,军校,武院也好,还是狂信徒也好,都可以算是朕之亲卫,所以汝带在多兵马,朕从未有过担心,日后有何想法,尽管放手施为。”李世民点点头,双手扶他坐下说道。

    “臣肝脑涂地难报圣恩万一,定当尽心尽力,回报圣上!”冯戴文感动的说道,虽然自己初衷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推动历史方向,但是李世民的信任,实在让人不得不感动。

    “贞观五年比贞观四年,粮食收入多了三成,百姓收入增加更多,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