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岭南王-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都是圣上仁德,减免税收,劳役,百姓才有能力扶养孩子。”冯戴文对于这个数据也非常满意,只要有足够的人口,在保持血性,就能不断扩张。

    “哈哈,爱卿提出生育计划非常好,医学院建立也保证了新生婴儿的存活,而且大唐有足够的粮食,这也是大家心中底气。”李世民提到这些就显得非常开心。

    “可惜粮食始终不够,今年又增加了100多万倭奴,加上其他部族的俘虏,让国库粮食始终不够多。”李世民尤自不满足的继续道。

    “父皇无忧,在等两三年就好了,明年倭奴就能种出足够的粮食,不需要由中原支援,而且如果儿臣估计不错,今年辽西又是大丰收,而且比去年增产不少。”冯戴文自信的说道。

    “可惜这几年每年天灾不断,要不然要好过许多,贞观元年,干旱,洪水,贞观二年还是干旱,蝗灾,今年关内道又是干旱,好在新建不少水渠,水井,才安全度过难关,爱卿你说是朕获罪于天,还是年号不对?”李世民深深的皱着眉头问道。

    对于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虽然有利于统治,愚民,但是也容易被儒家利用,一但有天灾人祸,就是皇帝失德,做错了事情,需要请罪这一套,冯戴文是深恶痛绝。

    “父皇何必多想,世界这么大,每年都会有许多地方发生天灾,这都是正常现象,而且是轻微天灾而已。

    这是我们生活的大地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这些就需要有人研究,父皇可以去查找史料,具记载,商末周初,以及东汉末年到西晋,整个中原大地都有非常多的天灾,而且是雪灾居多。”冯戴文解释道。

    “你的意思是因为天灾,引发人祸?”李世民问道。

    “这是一个原因,天灾引发食物不足,百姓无法生存,自然就会反抗,但是世家大族控制土地过多,耕种方式落后,粮食不够丰富这都是其中原因。

    但是在大唐这些都是不存在的,我们有足够的土地,眼见更加开阔,也有许多优良的粮食种子,而且还在不断的变得更好。

    按照目前情况,就算在过一千年我们都能够找到足够的土地。”冯戴文解释道。

    “那么如何控制世家侵占土地?”李世民对于冯戴文不同的见解很满意,也很喜欢冯戴文的建议,因为他没有掺杂办点私心。

    “这也很好解决,日后大唐更具土地多少收税,比如一个人十亩私田,不许买卖,死后官府收回,这是不用交税的,其他多余土地必须收税,世家人口在多,超过上限也要收税,这自然就限制住了,如果他们喜欢,完全可以多分一些给他们,只要愿意交税。”冯戴文轻描淡写的说道。

    “不错,百姓有了不能买卖的私田,自然不会饿死,其他人喜欢土地,只要交税多分一些也无妨,至于大量拥有,朝廷也乐见其成。”李世民一拍手掌,赞同的说道。

    “父皇英明,种地虽然是一条出路,但是也比不上经商,日后顶级世家必然都会在商业这一块,所以儿臣建议商业部设立税务研究,针对不同商品定制不同税收。”冯戴文建议道。

    “唉!每次与你谈事情,总会多出一些部门,现在大唐已经比以前多了七八个部门了。”李世民一拍额头说道。

    感谢追影若现,指尖飞翔,大哥的月票,谢谢大家支持。

    (本章完)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239章 最佳搭档

    “部门越多,越详细,说明大唐越完善,父皇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冯戴文笑着说道。

    “但是需要朕处理的事务也越加的多。”李世民幸福又苦恼的说道。

    “朝堂诸公人才济济,父皇何不在他们当中选出一部分,成立一个小组,帮助处理政务,一些不太重要的完全没有必要那么辛苦,日后大唐疆域更加宽广,事务会成倍增加,那样您会怎么都忙不过来。”冯戴文小心翼翼的又一次提出这个建议。

    “嘿嘿,这事朕也早有考虑,决定年后就按照你说的办法去做,以免成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李世民嘿嘿一笑,阴阴的盯着冯戴文道。

    “嘿嘿,嘿嘿,父皇英明,不过儿臣建议最好人选是单数,遇到重要事情必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这样就不会出现同样多的意见。”冯戴文尴尬一笑说道。

    “朕想在秋收之后,由你主持改造长安城,如今长安许多地方都显得破旧不堪,道路狭窄,而且房屋多是树木结构,每年冬天都会发生不少火灾,这两年因为烧炕火灾这才减少不少。”李世民又说道。

    “改建长安!这到是没有问题,分为几期进行就是,冬日以及农闲之余招募百姓进行修建,还能让百姓多一分收入。”对于这一点冯戴文非常赞同,国家有钱,就进行大工程,能够极大的刺激市场经济。

    “朕也是如此考虑,不但是百姓需要,不少官员都羡慕武院那三个改造好的坊市。”李世民点点头说道。

    略微迟疑,李世民带着一点期待看着冯戴文又问道:“朕想在龙首原修建宫殿,爱卿以为如何?”

    “修建宫殿?请问父皇,是用劳役还是招募?银钱又从何而出?”冯戴文愣了一下反问道。

    “当然是招募工人,银钱朕内库出。”李世民毫不犹豫,用斩钉切铁的语气说道。

    “既然如此,当是好事,自然可以修建。”冯戴文立即赞同道。

    “哼,有御史上奏,说朕修建宫殿是劳民伤财,会让地方官员趁机献媚。”李世民冷哼一声道。

    “内库出钱自然不存在劳民伤财,最多不用地方树木,现在有了砖石,水泥,需用树木本来就用不了多少,儿臣以为,完全可以用岭南的梨木,楠木。

    虽然楠木没有蜀中的好,但是更加多,而且运送方便,这样一来也就避免影响各地。”冯戴文轻易的给出解决办法。

    “哈哈,好!好!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尽快做出图纸让朕过目,工部各衙门人手你去随意调配,另外太子这几年长进不少,就让他跟着你学****府属官也由你调配。”李世民有了解决办法,立即高兴起来,雷厉风行的下了旨意。

    冯戴文这才反应过来,改建长安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修建宫殿,这都是李世民有钱了开始折腾,毕竟这两年不但皇家产业赚了大钱,长孙的工厂也开得如火如荼。

    有了钱就想用,这是人之常情,在说李世民作为皇帝,不能远离长安,自然就像在附近折腾一下,这也是家族血脉的遗传性,杨广是他们亲戚当中折腾最厉害的,把江山折腾没了。

    李渊也喜欢折腾,风花雪月,声色犬马,都是爱好,玩腻了就开始折腾骠国,结果没有折腾到就跑到倭岛去。

    这下轮到李世民了,好在要求不高,作为老子让儿子出力是正常要求,那怕是女婿,李世民更本就是惦记着岭南的黄花梨,楠木,假意为难,那里知道冯戴文轻易的就自己说出来了。

    冯戴文看着兴高采烈的李世民,这才反应过来又被坑了,只得在心里哀叹遇到不良岳父,嘴角一抽答应下来:“儿臣遵命!”

    “好了,朕会仔细思量,这段时间你就自己安排吧,应该何时去辽西自己做主就是。”李世民事情办妥,立即过河撤桥摆摆手说道,说完就开始逐客。

    “母后!”辞别李世民,冯戴文就到长孙处接老婆孩子,看见长孙正在和小玲珑对话,一个不停的说,一个咿呀着回应,画面和谐温馨。

    冯戴文上前对着这个大唐最大的纺织业大亨打招呼,要知道现在长孙依靠宫中五千宫女为班底,雇佣了长安附近十五万妇女,不但制作丝绸,绢,绫,棉,麻等衣物,而且还涉及到被子,玩具,口袋等一切有关物品生产。

    长安城最大的纺织厂就位于渭水之畔,每日一早一晚,都有大量上工的妇女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非常壮观,都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许多青年男子前去观看,可惜有不少守卫,虽然都是一些残疾人,但全是战场杀过人的,作为守卫自然绰绰有余。

    而且作为长孙的产业,只负责生产,销售都是分润给其他人,所以不但没有人说坏话,反而好话不断,就连最刁钻的御史都无话可说。

    “本宫听说万年县汝的庄子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富裕之地。”长孙示意冯戴文坐下,又回过头去看小玲珑,小玲珑正和另外一个粉雕玉琢的孩子一起玩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