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冯戴文就设宴款待契丹一行人,过后让侍卫安排他们休息,明日出发先带他们去海边看看。
…………
“这,这么大的战船!!”第二天冯戴文就带着一家子,以及契丹人来到海边,摩会看见行驶到还很简陋码头的船只,膛目结舌的说道,跟着他一起来的契丹随从也被惊呆了。
作为一个靠山的民族,那里见过如此巨大的船只,偶尔能看到高句丽的渔船都不错了。
冯戴文笑着说道:“这只是大唐的渔船而已。”
“渔船?”摩会不敢相信的看着冯戴文问道。
冯戴文笑而不语,示意他继续看。
然后摩会就看到更加吃惊一幕,数十艘冯戴文口中的渔船真的开始下鱼,而且不是一点点,整整一个时辰,还在不断的往下搬着。
目测有大数千人在不断的忙碌着,把活蹦乱跳的鱼分拣,挑选,用着比族中勇士还锋利的刀子杀鱼,破开,堆积如山的鱼头,内脏,搬到远处喂食那些圈养着的猪。
更远一些,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晾晒着的鱼肉,走进一看,所有的鱼前面还涂抹着平时舍不得多放的食盐,晒干的鱼肉就被放进箱子,有民夫赶着装满鱼肉的马车走向远方。
冯戴文同样看着有条不紊的人群,非常的满意,世家子弟确实不凡,随便拉出一个也能当小官用。
“都督!”正在监工修建村庄的郑勇看见冯戴文施礼道,对于一边的契丹人视而不见,这是大唐百姓的傲气,对于一切异族自觉的高人一等,世家子弟更加看不上这些他们眼中的蛮夷。
在长安城那怕是一个乞丐,都不会向异族人讨要,如果异族人胆敢施舍,轻者丢掉铜钱,不屑一顾,严重的会认为异族之人侮辱自己,会拼命搏斗,最后长安的护卫还会认为他们做得对。
其实这时候儒家还没有被后世阉割那么厉害,虽然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但也只是拥护皇家统治而已,主要思想还是春秋。
主张修身养性,君子六艺,因为融合了墨家思想,同样将就快意恩仇,这些思想经过几百年来已经深入人心。
在加上儒家本身就认为中原是大地中国,是世界中心,根本就看不起蛮夷,就连大唐偏远地方皆是蛮夷,何况异族。
冯戴文与郑勇谈了一会,了解一下,表示自己很满意,并说明自己会很快离开,在不远地方,开始种植新式农业。
郑勇表示自己明白,然后就走开了,整个过程都没有多看摩会一行人一眼。
摩会也不以为意,待郑勇走后才感叹道:“知道大唐富有,只是未想大唐已经富有到如此地步。”说完还心疼的看着鱼肉上面涂抹着厚厚食盐。
冯戴文自然见到摩会的目光,解释道:“大唐对于自己百姓,这食盐是相当便宜,只是售于外族价格才略高,只是现在不怎么赚钱,所以愿意运盐卖的人才少。”
摩会知道这是冯戴文在诱惑自己,但是没办法,说实在的,他是非常心动。
感谢呵呵大哥的月票,谢谢你们每天都推荐票,????????
(本章完)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168章 山民下山
“都督,可否卖多一些鱼肉,食盐给我族。”摩会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个鱼肉没有问题,只是食盐这边也不产出,商人不运来,如之奈何!”冯戴文故作为难的说道。
“还请都督帮忙,契丹全族感激不尽!”摩会弯腰施礼道。
“这样吧,也不是本官不尽人情,高句丽与中原的恩怨你们也清楚,现在圣上让本官开发辽西,但是这里人口凋零,如果你们能抓来俘虏,无论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人都可以,毕竟草原上突厥人都被抓得差不多了,你们去和薛延陀,回纥争抢也很为难。”
“只要有俘虏抓来就换食盐,鱼肉都可以,这样你们部落也不需要付出什么。”冯戴文一副我为你着想的样子,爽快的说道。
“多谢都督指点!”摩会对于冯戴文让他们去抓俘虏来换物资,没有一点心里压力,本身他们部落平时也会出去抢劫,只是不抓人而已,抢粮食还要选地方,穷了的地方还没有东西可抢,抢人就不一样了,到处都是。
所以不但没有压力,反而是高兴多了财路,听到冯戴文如此说,摩会差点高兴的笑出声音。
“还有那个人参,本官非常喜欢,如果有尽管送来,保管给你一个满意的价格,最好是整株采下,一根须都别掉是最好的,越是完整,我给的价格越高。”冯戴文迟疑了一下说道,毕竟人参都生长在冰天雪地,还是让这些契丹人去采,只要日后把山控制一下,就不用担心采太多了。
“没有问题,我回去之后,会告诉族人留意,连根带叶,一跟须都不弄断的送来,只是恐怕不会很多,这些都长在大山里面,而且许多人都不认识。”摩会笑着道,毕竟冯戴文越是对他们有要求,越说明没有那他们见外。
“无妨,我也是听你说得神奇,想让御医看下能治什么病,所以你们如果采道就拿盒子单独放起来,完整的就在里面放点土。”冯戴文故作不在意的说道。
随后冯戴文送了100支钢刀给摩会,又告诉他自己人手不够,让他派人来拉鱼肉。
摩会差点乐疯了,平时有铁刀就不错了,冯戴文送的钢刀,可是比族里最锋利的还要好的多。
摩会眼珠一转,难得聪明的说道:“都督,您看您人手不足,我让族里派点人来帮忙怎么样?反正杀鱼这些一看就会。”
冯戴文心里乐开花了,连忙对摩会说道:“当然没有问题,贵族之人前来帮忙,也不能让你们白白付出。”
“这样吧!管吃管住,青壮一天十斤鱼肉,妇女八斤,折算成食盐也可以。”
“哈哈,多谢都督,明日我就回去,组织好人以后在通知您!”摩会高兴的哈哈大笑,不断的在心里盘算,干脆把族里不带娃的妇女全都送来,这样的话冬天能省不少粮食。
青壮就刚好出去抓人,年龄大的就看家,摩会不断的在心里美美的想着。
冯戴文也在想,等这些人来了以后,过惯了好日子,如果在回到过去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愿意。
这样就平白的多了如此多人口,也就不由契丹人不加入大唐,至于加入以后嘛,有的是办法收拾,朝廷那些老狐狸,能够算计得让他们被卖了还高兴的帮着数钱。
两人都在心里计算,也都认为自己赚到了,相视哈哈大笑……
送走契丹人以后,时间已经进入九月,正是秋收之季,好在四郡人口不多,种的地也不宽。
秋收是一件大事,所有的人都在为此忙碌,冯戴文把人手分散出去,带着百姓统一收割,根据统计出来的地方,由远及近。
不断帮着百姓收割粮食,一直往后推进,等到收割完成,最早收割的百姓粮食已经晾晒完成,开始搬迁。
由于宣传到位,又帮着百姓收割,前段时间出来做工的百姓也收到了工钱,鱼肉等福利品,所以都非常相信官府,很积极的配合着搬迁。
好事成双,秋收之后,各地传来消息,不断有大量山民下山落籍,冯戴文也说话算话,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徒,一律接收,统一安排到抚宁来。
更加让人欣慰的是,山民大部分都是男人,拖家带口的很少,唯一不好的是都不能算壮,身体普遍较差。
好在医官来了不少,到抚宁的山民第一件事就是医官检查身体,然后弄去清洗身体,杀虫,毕竟都是在山里生活多年,头发上,身上许多虱子,而且最怕的是鼠疫被带出来。
这是冯戴文最为担心之事,毕竟这个时代发生瘟疫死的人就不是一点,而且医疗条件有限,一个感冒对于平民百姓都是要人命的事情。
好在辽西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一般细菌无法生存,所有山民在检查,清洗过后,都分到了房子,新的衣服,农具,粮食,当然这些不是免费的,需要他们日后做工来还。
山民没有一个不满意的,下山以后吃到第一顿有盐味的饭菜,眼泪都留下来了,更不用说还有鱼肉,蔬菜,就是太浪费了,每一样菜盐味都非常的足,吃完以后又多喝了一碗水。
搬进新家,有了新的衣服,粮食,这些都让山民们感动,所以他们对于冯戴文这个都督都非常拥护。
冯戴文也很高兴,有了如此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