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是现在再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来,她都还忍不住心悸与狂喜,何况当时,可见都是皇后娘娘素日将殿下教得好,便没有有意教,也一直在默默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所以殿下才能那般洁身自好,只为着这一点,她便一定要好生孝顺皇后娘娘,拿她当自己的亲娘一般敬爱才是。
很快小夫妻两个便到了坤宁宫,就见帝后与太子夫妇,还有三皇子四公主,并宗室里排得上号的长辈们都到了。
孟氏不由有些忐忑,这样的场合,他们却来得这般迟,也未必太失礼了。
不想皇上虽一脸的威严,皇后娘娘却笑得十分和蔼,待她敬过茶赏了见面礼后,便拉着她的手温柔的说起话儿来,说完又让太子妃亲领了她挨个儿认亲去。
太子妃也是个再好不过的,出身沛国公府那样的大家族,孟氏日常又岂能没见识过母亲与伯母婶子们,还有各房嫂嫂们妯娌之间的明争暗斗?那种口蜜腹剑,脸上虽在笑,眼里却一片冰冷的“骨肉之情”,孟氏长到这么大,见识得不要太多,自然一眼就能看出,到底怎样才是真心,怎样又是假意。
这会儿太子妃待她,她就能一眼看出是真心,当然,她也不敢就凭这一会儿的功夫,就认定太子妃是个好的不藏私的,就全心全意信任净重她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不是吗?
对别人孟氏不过笑脸相迎以礼相待罢了,对上三皇子四公主时,笑容便不自觉真心得多了,都知道三位皇子感情极好,又都最宠四公主这个小妹妹,她自然也要爱屋及乌。
三皇子因是幼子,性子稍稍有些跳脱,四公主却出乎孟氏意料的好说话好相处,半点天之骄女的骄矜之气都没有,虽然这世上再没谁比她更当得起“天之骄女”四个字了。
看着满殿的俊男美女,感受着满殿和乐融融的气氛,孟氏暗暗感佩这一定都是皇后娘娘的功劳,老话说的‘好女人旺三代’果然不假,乍然换了全新地方,换了全新人际圈子的忐忑与不安都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全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等到几年后,三皇子妃丁氏,也就是荣亲王妃丁氏的娘家侄女儿嫁给天家时,少不得也经历了这样一番与孟氏别无二致的心路历程,只不过这一次无私带她融入夫家圈子的人,除了长嫂太子妃,还多了个二嫂孟氏。
妯娌三人因此处得比寻常人家的妯娌们,尚且要好出许多,一时让满盛京城,乃至全天下的人都引为佳话。
不过,三人之间也不是任何摩擦任何不愉快都没有,牙齿和嘴唇再要好,也还有磕着碰着的时候呢,何况是三个各有自己思想,各有自己意志的大活人?
而让三人都视为最大心病的,便是太子妃陆氏一直都没能怀上身孕,在她嫁给太子两年后没有,五年后没有,到了第十个年头,还是没有!
这就由不得前朝后宫上下人等不着急了,东宫安稳与否关乎国本,而东宫有无嫡长子,
,而东宫有无嫡长子,又是衡量国本稳固与否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可这么多年下来,东宫别说嫡长子了,连个女儿都不曾添过,要说问题不是出在太子妃,甚至是太子身上,傻子也不能相信。
一个连子嗣香火都无法替皇家绵延的太子,还配当这么大个国家的继承人吗?
孟丁两家免不得都生出了些见不得人的心思来,谁让他们两家的女儿争气,后来居上,已为皇上和皇后娘娘各自添了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儿和两个孙子呢?不管是过继,还是怎样,譬如……由他们的女婿取而代之,他们可都有至少一半的机会,岂能轻易放过!
只是他们还未及有所行动,宇文承川与顾蕴已先窥测到了一些苗头,将三个儿子三个儿媳都叫到了跟前儿,开诚布公的问念哥儿于自己一直没有子嗣之事上,“……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念哥儿见问,正要答话,陆氏已先跪下请起罪来:“都是臣媳无用,不能为殿下绵延子嗣,不能为天家传承香火,臣媳回去后一定立刻另挑了好生养的女孩儿封为妃嫔,争取早日为殿下诞下麟儿。”
又拿先帝也是登基成亲十数年后,才得了宇文承川之事举例,“正所谓好事多磨,大器晚成,殿下虽不敢比肩先帝爷的福气,到底也是龙子龙孙,想来福气再次也次不到哪里去,父皇与母后只管等着抱孙子罢。”
跟当年的宗皇后,后来的庶人宗氏一样,念哥儿一直没有子嗣,压力最大的从来都不是他,而是陆氏,到得二人成亲五年后,饶再不愿意承认,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辈子怕是没福气为太子殿下生下嫡子了,陆氏没办法,只得含悲忍痛为念哥儿纳了两个好生养的嫔御,以期二人能为东宫早添子嗣。
念哥儿本不愿去那两个嫔御屋里的,架不住陆氏一再恳求,只得去了,奈何二人同样也没能怀上身孕,之后陆氏又为念哥儿添了两个人,也是如此,念哥儿便坚持不肯再让她给自己添人了,说儿女都是天定,岂是人力所能更改的?
陆氏这才暂时熄了继续为念哥儿添人的心,没想到如今帝后终于也耐不住,将此事摆到了台面上说,陆氏惟恐他们怪责太子殿下,甚至因此未及到太子殿下的地位,自然只能自己站出来,将罪责都往自己身上揽,为东宫再赢得一阵喘息的时间了。
不想听了她的话,帝后还未发话呢,念哥儿倒先开了口:“太子妃你先起来,此事错不在你,你不必将什么罪责都往自己身上揽。”
待顾蕴也发了话,陆氏依言起来后,他才又继续道:“父皇,母后,不瞒您们说,儿臣私下里早已召过王原判,并太医院的其他太医了,都说儿臣是胎里带来的毛病,能平安活过四十岁,便已是万幸,子嗣的事,却是强求不来。事实也的确如此,这几年东宫竟一个有孕的妃嫔都不曾有过,可见问题不是出在太子妃身上,也不是出在那些妃嫔身上,而是出在儿臣身上,既然如此,儿臣也不想再白白耽误那些女孩儿们了,横竖还有二皇弟三皇弟呢,将来这偌大的江山也不至于后继无人,还请父皇母后明鉴。”
这几年东宫的子嗣问题也是压在宇文承川和顾蕴心口的一块大石,让夫妻两个每每想起来,都会觉得心疼与愧疚,当年若不是他们粗心大意,念哥儿又何至于身来便有不足之症,打小儿体弱多病不说,如今更是殃及了他的子孙后代?
——念哥儿私下召过太医的事,又岂能瞒得过夫妻两个,事实上,他们比念哥儿更早召过王坦,自然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都早知道了。
可如今他们再心疼再愧疚,也是于事无补了,就如今念哥儿能平安活到这么大,已经是老天爷开了大恩了,他们岂能再强求更多?反倒是念哥儿的身体,本就不算好了,若再过多的耽于男女之事,岂非越发雪上加霜?
还有他和陆氏的感情,就算只是为了子嗣,也经不起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消磨和损伤,别到头来,孩子仍没来,夫妻两个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那就真是亏大发了,毕竟能陪伴彼此到老,生同衾死同穴的,只有夫妻,顾蕴虽是做婆婆的,却也同是女人,实在不忍心让陆氏再为不是自己的错而继续自责憔悴下去,直至彻底的枯萎了。
所以听得念哥儿的话,顾蕴看了宇文承川一眼,待他微微颔首后,方缓缓开口道:“你既能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们父皇与我自然不会拖你的后腿,只会尊重你的选择,只是你二皇弟有勇无谋,三皇弟性子跳脱,都不适合弟承兄业,倒是你几个侄儿,如今年纪还小,倒还可堪栽培,你不若挑一个过继到你名下,悉心栽培,将来自然也就能子承父业了。”
说完看一眼通哥儿与泽哥儿:“你们两个也别怪母后偏心,让你们骨肉分离,你们大哥素日待你们有多好,你们自己心里最明白,何况你们日日都可以进宫,日日都可以见到孩子,只不过孩子换了个称呼而已,其他并无任何分别,也算不得真正的分离,你们意下如何?”
通哥儿与泽哥儿两个都没想过取念哥儿而代之,他们自家知道自家的事,论身体他们是比大哥强得多,可论起智计谋略来,却是两个捆一起也及不上大哥的一半儿,何况一旦当了太子尤其是皇上,就是一辈子都卸不掉的差事了,他们可不想让自己余生都与奏章为伴,也自问没有那个责任心
那个责任心。
于是毫不犹豫都道:“但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