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可能,也许,中国保密垄断上千年的丝绸手艺,就是因为赐婚吐蕃而外泄到了中亚的。
………………………………
第114章 跨界我最牛
最近比较忙,暂时保持一更,说声抱歉,很快会恢复两更,感谢大家继续支持。
***************************************************************************************
徐齐霖心中有了粗略的想法,再听到关于远征高昌的意向,也完全明白了李二陛下赐《管子》的全部意图。
这其中,固然有赞赏此次房地产开发的意思,但背后还有着些许的期望。可巨大的钱粮物资压力,自己真有办法加以解决,或是缓解吗?
而徐齐霖对于李二陛下的心情也很是理解,实在是战争有些频繁,百姓的负担很大。
要知道,武德年间战争不断,主要是对内的削平割据、统一国家。
从贞观元年开始,唐朝也没消停过,转向了对外战争,跟东、西突厥打,击党项羌,击吐谷浑,平獠人叛乱,与吐蕃的松州之战,几乎是大打小打、无年不打。
而在农耕时代,战争的消耗是极惊人的。比如汉武北击匈奴,不仅把爷爷和老爹二代人积攒的钱粮全部花光,还“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只以粮草为例,出动数万军队,背后就要有数量相当甚至是数倍的民伕转运;千里的距离,水陆转运差不多是对半消耗,陆路转运则三七或二八消耗,山地转运则消耗更大,甚至能达到九成。
当然,战争也是有缴获的,可入不敷出,抵不过消耗呀。
所以,在贞观年间,人口并没有大幅增长。百姓的生活也算是安定了,但负担还是很重,离过上好日子还差之甚远。
尽管如此,从徐齐霖的角度来看,这战争还是得打。不豁出血本,怎么能打出和平安定?不服就揍,揍到服为止,又是多么地令人扬眉吐气?
至于史书上所说的永徽年间的民生比贞观时更胜一筹,那还不是李治他老爹的功劳?
东突厥灭了,薛延陀完了,西突厥、高句丽残了,周边小国多数都臣服了。民生搞得好,能离开这样的大环境?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现在的唐朝,现在的李二陛下很缺钱。别的不说,大明宫可是还烂尾在龙首原上呢!
“放眼朝堂,既能谏议政事,又擅经营获利的,除了齐霖,又有何人?”马大秘充满期待地望着徐齐霖,“若是既能远征高昌,又显陛下仁德,不加赋税于民,齐霖便立下大功,授实封不在话下。或还可加官进爵,再获封赏。”
徐齐霖嘿嘿一笑,完全明白了。
自己为啥独特,在官员中最会赚钱,在经营的商人当中品阶最高。很牛掰吧,跨界巨星嘞!
而且,就算自己想不出办法,远征高昌也是势在必行。大不了重复原来的历史,老百姓负担再重一些,数郡的经济几年不能恢复,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李二陛下也是打着这样的主意,虽有期待,但并不依赖。
嗯,这时候不表现,什么时候表现?
何况,自己本来就有后着的。现在嘛,不用城东城西的工程全部完工,只要预售达到目的,两边工程的款项筹齐,便可以建言奏报啦!
“依马兄判断,这远征高昌的时间可能在几时?”徐齐霖并没有立刻给马大秘准确的回答,而是谨慎地询问。
马周沉吟了一下,说道:“至少也要在一年之后吧!”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马兄良言,某已尽数记下。有没有办法,还要待某细思。”
办法肯定是有,但得一股子一股子的往外冒。哗啦,整个大瀑布,别把李二君臣给淹着。
再说了,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若是整出一堆办法,你怎么解释得清嘛?
哦,牛掰不解释。你这么说的话,李二陛下不削你才怪。
所以嘛,得尽量弄得自然点。时常提一下子虚乌有的师傅,也是提前打个预防针,有个解释的理由,你不信那就是你的问题啦!
除此之外,徐齐霖还经常通过小昭从宫里借几本书,其实他是不看的,就是想铺垫得更自然合理。
马周见徐齐霖并没有露出为难之色,知道这小子正象李二陛下所言的无利不起早。
对此,他也不再催促,对徐齐霖盖房建楼时能建座图书馆表示欣慰和赞赏,又感慨地说道:“若不是财政紧张,这卖房所得钱财,便是在城内建座更大的图书馆,想必也没有问题吧?”
马大秘心心念念着为寒门学子谋福利,倒令徐齐霖十分钦佩。
他嘿嘿笑着给马大秘斟满茶水,说道:“马兄不必着急,某已经有了初步的经营谋划,只要陛下允准,别说长安城内,就是这全天下,也会一下子多出千多家图书馆。”
“那要花费多少钱财?”马周吃了一惊,不敢置信地看着徐齐霖。
徐齐霖摇了摇头,说道:“不必花费钱财,可能还会赚钱呢!嗯,且等某家写好章程,等房屋预售成功之后,便奏报陛下。”
马周眨了眨眼睛,伸手拍拍徐齐霖的肩膀,笑道:“称呼某的字便可,这样显得亲近。且透露一二,某也好在陛下面前说项,尽快奏准才是啊!”
徐齐霖挠了挠头,凑近马大秘,低声述说道:“某的想法还不成熟,但应该可行。具体的章程是这样的……。”
马周边听边微微颌首,脸上的笑意越来越畅快,听徐齐霖讲完,不由得哈哈大笑,连连夸赞道:“举一反三,齐霖真是聪慧绝顶。好,此奏议呈上,某定要全力促成,早日实施。”
徐齐霖也觉得自己办了件大好事,笑道:“写完章程,某恐有疏漏,还要先与宾王兄仔细商议,修改后方才妥当。”
“此乃某之幸也。”马大秘端起茶碗示意了一下,好象是表示感谢,然后便十分惬意地只是品茗,说些闲话。
……………
已是夜晚时分,没有风,但室内凉爽宜人。外边响着一阵阵虫声,间或会有不知名的鸟儿鸣叫几声。
灯烛下,徐齐霖奋笔疾书,思如泉涌,不求文采,只要写得详细清楚。
邸店具有仓库﹑旅舍﹑商店等多种性质,随着商业的繁荣,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第115章 仓诸 物流 服务一条龙
徐齐霖对此是完全有信心的,而随着金光门、春丽门外的房产开发,他的建议便更有说服力,更有理论依据。
如果提前把邸店开向全国各地,方便物流、仓储、交易,方便商人运输、居住,无疑是一项具有前瞻性,且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徐齐霖不想干得这么宏大,而是要把这事业交给中央政府去办,算是小小地缓解一下朝廷的财政情况。
如果是中央政府去办,可谓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因为已经有着现成的邮传、住宿的所在,那就是驿站。
自隋唐以来,驿传合一的制度继续发展,“驿”代替了以往所有的“邮”、“亭”、“传”。
因此,唐朝驿的任务包罗万象,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的传递,又传达紧急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怀柔少数民族、平息内乱、追捕罪犯、灾区慰抚和押送犯人等各种事务,有时还管理贡品运输和其他小件物品的运输。
当然,任务多也意味着驿的等级高,按照驿夫数量,驿站大小,唐时把驿站分为六等,从一等驿有驿夫二十人,直到六等驿只有二至三人。
不管驿站的大小,徐齐霖看中的是驿站的地理位置,以及每隔二十里一个的距离。
二十里呀,对于行商运输的人来说,不管你是一天百里,还是一天几十里,早点休息或贪点黑,都不太会错过宿头,要守着货物在野外过夜。
所以,徐齐霖的想法便是在驿站旁边建邸店,或由驿丁管理,或租赁给个人,说是承包也行。
要知道,驿站都是处在宽阔的驿道上,也就是陆地的交通主道,人、车必经,位置十分便利。
另外,挨着驿站开设的邸店,也能给人安全感。行商走路,还是有可能遇上强盗,住进黑店,就象孙二娘的包子铺那样的。
驿站里的驿丁,可都是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一些处于关隘要塞的驿站,还有兵丁驻防。这些,无疑都将使住宿歇脚的商人放心不少。
放眼大唐,现在就有陆驿一千三百多个,分布于七条主要道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