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他还真有事儿向徐齐霖打听。初来乍到还不了解底细,现在嘛,算是个不错的时机。
徐齐霖听到牛进达询问棉花种植,也稍有些惊异,这不象是牛将军的禀性作风啊!
待到听完讲述,徐齐霖才恍然大悟,没想到牛将军这副模样,还娶了个世家女作老婆呢!
牛将军的妻子裴氏,出身河东,真正的世家大族。牛将军的岳父裴神安,是夔州长史,后封澄城公。
棉花的暴利不仅吸引到了权贵官僚,更有世家大族。搞种植业,也不象行商那般让人瞧不起。
所以,裴氏是受家族所托,让牛进达顺道看看行市,是否能在甘、肃两州开枝散叶。
对此,徐齐霖也不用为难,已有现成的规范文件,想来就来呗!当然,如果需要照顾,他也可以帮一下。
徐齐霖沉吟了一下,对牛将军说道“户籍不在甘、肃两州的,只能是租地种植,这是朝廷的规定,万难更改。可即便租地,植棉也要比种粮的收益至少多出五成。”
牛进达想了想,说道“某在长安看到棉制品的价格,因何如此之高?”
“一个原因是量少,另外则是加工费用。”徐齐霖笑着解释道“某说的五成收益,是官府的收购价。如果你自家加工出售,肯定会更多。”
牛进达恍然,点头道“原来如此。自家建工坊,恐怕在技术上不敌大盈库的官坊吧?”
徐齐霖也不讳言,说道“大盈库官坊的棉纺商品,日后是要主打出口的,自然十分精美。私家工坊要想在技术上超越,短期难以做到,制品也只能销售给普通百姓。”
停顿了一下,徐齐霖笑道“无处不植棉,无人不衣棉。牛将军能够想见这样的景象吗?即便是针对普通百姓的粗布,价格上有所降低,但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还有被褥,也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再算上军队在寒冷地带的需要,军衣、行李,又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客户。”
……………
。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
第285章 相谈甚欢
寒冷地带?!
听着徐齐霖的讲述,牛将军的思绪斗转,觉得这话里有玄机。
对于李二陛下的宏心壮志,很多臣僚都是知道的。千古一帝显然是最高的追求,退一步讲,功超秦皇汉武,也是李二陛下的小目标。
比如说这次征伐高昌,李二陛下就对众将讲过不许杀戮过甚,要展示大唐军队的王师风范。
对于一般人,听起来不过是例行的嘱咐,可能不当回事。哪支军队不标榜自己纪律严明呢,可唐军对外作战时,斩首论功,抢掠充资,还不是照样进行。
但牛进达却意识到了此次征伐的不同寻常,因为李二陛下好象还没有在战前对将领们说这些。
而在对外战争中抢掠,对于不发军饷的府兵来说,可是提高战斗力的一个激励。也正因如此,在初唐时期,出现了府兵们闻战则喜的现象。
府兵自备战马、装备,甚至是粮食,所享受到的只是田地租税的减免优惠。而出外作战,就成了赚钱、发财的机会。
那么,李二陛下为何要特意交代呢?按照牛进达的理解,这是争取民心,为征伐高昌后长期占领作好铺垫。
也就是说,占领高昌后不会象对东突厥那样复其国,而极大可能是立郡建州,把高昌划入大唐疆域。
再往深里想一下,李二陛下的意思也就明显了。汉武帝击败匈奴,建有西域都护府,统一西域。咱是天可汗,难道还做不到?
西域这边搞完了,李二陛下就能功超汉武?当然不是,辽东故土呢,汉朝四郡呢,现在可是在高丽手中。
其实,李二陛下对高丽的仇视之心,并不是什么秘密。
击败东突厥后,高丽曾遣使奉贺,献上高丽封域图。李二陛下也遣长孙师出使高丽,平毁了高丽用隋朝阵亡将士筑的京观。
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说明李二陛下没忘辽东是中原故土。从此之后,高丽便大量征召民夫,修筑从扶余城至沿海的巨型长城,做好了抵抗唐军的准备。
连高丽人都知道李二陛下的“亡我之心”,朝中众臣岂能不知?只不过,事情比较多,依着大唐的国力,那得一件一件地办。
只不过,征讨高丽的时间可能会大大提前。这既能征高昌,还能重修大明宫,李二陛下好象不怎么差钱哈。
徐齐霖终于讲述完了棉花的大大好处,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
牛进达眨巴眨巴眼睛,有些突兀地问道:“临漳县能植棉否?”
徐齐霖愣了一下,临漳县在哪呀,他真不知道。
牛进达看徐齐霖的样子,便又补充道:“临漳古称邺,现属河南道相州邺郡,与古城邯郸极近。”
哦,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邺城,曹操的老家,还有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也是蛮有名的地方嘛!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在河北道、河南道植棉,应是可行。实不相瞒,某早已上奏朝廷,今年已在两道进行种植实验,秋后便有分晓。”
河北道:大致相当于今河北长城以南,河南及山东二省的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河南道: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二省黄河以南与河南、江苏、安徽三省淮河以北的地区。
在徐齐霖看来,这两道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适合种植棉花的。
但为了谨慎起见,他只是上奏朝廷,并让大盈库在这两道的十数地,各种上十亩棉花,观察生长周期,及具体的产量。
这家伙厉害呀,牛进达眼睛一亮,若有所思地看着徐齐霖。
征伐高丽,河北道、河南道若是能象甘、肃两州一样,成为后勤基地,供应粮草物资,胜利可期。
而棉花,作为御寒佳品,如果数量足够,又可为征战辽东的唐军将士,多一层保障。
想到这里,牛进达拱手道:“如果棉花在河南道推广种植,还望徐丞多多照顾临漳县,那里有某的家乡父老。”
徐齐霖不禁竖起大拇指,赞道:“牛将军不忘旧人,令某佩服。”
停顿了一下,他又保证道:“若是今年收获可喜,某明年便让人去临漳,传授植棉技艺。”
“多谢徐丞成全。”牛进达大喜,拱手致谢。
徐齐霖拱手还礼,笑道:“举手之劳,某岂无成全将军造福桑梓之理?”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听将军说到邯郸,某听家师所言,那里似有煤铁,若能开发,带动地方发展,或是更加快速。”
“陆羽仙长,某早有耳闻,对其金语真言,钦服备至。”牛进达说道:“可惜不得一见,终生为憾。”
我也见不着啊!徐齐霖笑了笑,岔开话题,又说到了春耕后,继续借用府兵,在甘、肃两州进行基础建设的事情。
府兵嘛,平时都是农人,种地没问题,挖渠修路,也没什么困难。
牛进达一口答应,反正还有两个月,大军才能来到。府兵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活儿,徐齐霖这边还有报酬呢!
只不过,牛进达对徐齐霖说出的优惠政策表示了些许的疑虑,认为这好象有挖人,哦,是挖兵的嫌疑。
对此,徐齐霖不以为意,笑着解释道:“牛将军多虑了。某自想府兵留在甘、肃二州安家落户,但却不是现在。征伐高昌之后,府兵卸甲归田,那时候愿来则来,某是热情欢迎的。”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而且,政策不仅是对府兵,任何愿意来此安家的移民,都会享受。”
牛进达点头,笑着说道:“吸引狭乡之民迁徙,徐丞真是煞费苦心啊!”
徐齐霖端起茶杯,轻轻喝着,似笑非笑地说道:“打下高昌后,至少会有万人前来肃州定居,又能缓解人少地广的问题啊!”
“万人?怕是不止。”牛进达明白徐齐霖所指,笑着说道。
鞠文泰之罪状,不仅是倒向西突厥,并且与突厥人攻打西域亲唐势力;也不仅是封锁边境,禁止唐朝商队和使节进入高昌境内;他还扣押滞留从西突厥逃出的汉人。
徐齐霖所指的新移民,也不仅仅是将要解救出来的汉人,还有高昌亲鞠文泰的势力。这些也都是汉人,加起来肯定万人不止。
既然李二陛下要把高昌划入大唐疆域,处置这些不稳定的人员便是肯定的。徐齐霖也上奏朝廷,请求将他们安置在甘、肃两州,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