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侍卫领命而去,李四胖撇了撇嘴,没本事儿的往上贴,有本事儿才不象柴令武这样死皮赖脸呢!
……………。
京师发生的事情,徐齐霖并不知道。反正,跟他也没多大关系,知道了也只会鄙视李二陛下。
自己儿子教不好,就会牵怒别人。你说要把李承乾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时时监督的话,或许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
不知道后世那句专家说的话嘛,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些想法和结论,徐齐霖早就有,可这不是他能管、该管的事情。李承乾是肯定要完蛋,李四胖能扶就扶、能帮就帮,只要不是渣男李治上位就行。
此时,徐齐霖在书房内正与快活回来的冯智戴说着重要的事情。
冯智戴已经看过徐齐霖给他的资料文件,上面是棉花的种植成本和产量,以及纺织成品售出后的价格。
按理说,这些可都是商业机密。徐齐霖之前并未答应冯家要植棉的想法,但现在却给他看这些,显得有了一些变故。
迎着冯智戴有些疑惑的目光,徐齐霖伸手点了点文件资料,似笑非笑地说道:“冯兄看过这些数据,有何想法?”
冯智戴回答得很快很短,“利润丰厚,且是一项能持之长久的产业。”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比之海关关税,却是有所不如啊!”
咦?怎么又扯到关税上了,难道是市舶司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
冯智戴眼睛一亮,说道:“齐霖此话差矣!海关关税应是朝廷收入,冯家乃是大唐忠臣,如何敢计较多少?”
徐齐霖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只有你我二人,倒不必如此谨慎小心。实话对冯兄说吧,朝廷对在广州设立市舶司迟迟不允,乃是考虑到了冯家在岭南的一些特殊性。”
“冯家虽在岭南,道途漫长,可却是大唐之臣,并无特殊。”冯智戴赶忙辩解,一副唯恐招祸的表情。
徐齐霖翻了下眼睛,觉得这冯智戴在京城呆得太过胆小了,可这也有人家的无奈。
沉吟了一下,徐齐霖说道:“朝廷已经允准,拔付棉种在岭南种植。除此以外,大盈库的棉纺工坊也将派出好手,协助冯家建织造作坊。”
冯智戴心中一喜,胡乱拱手向几千里外的陛下致谢,但也知道后面还有事情,便先开口问道:“那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的事情呢?”
徐齐霖淡淡一笑,说道:“若冯家真是出于忠心,便再次上奏吧!”
原来如此,利益的交换,算是对收回关税的补偿。
冯智戴松了口气,这话好听不好说,双方心里明白就行。
“多谢齐霖从中斡旋。”冯智戴起身,深施一礼,说道:“解朝廷之虑,宽冯家之心。”
徐齐霖呵呵一笑,起身相扶,说道:“这事某没出什么力,全是陛下英明,体谅耿国公拳拳忠心。”
“是,是,陛下英明。”冯智戴连连点头,说道:“某这便派人传书家父,过几日也便动身回京。”
徐齐霖说道:“安心陪某过完这个年,便可带上棉种回去,今年莫要耽误了种植。某这里给冯兄再挑上几个好手,去岭南指导种植。”
“又要多谢齐霖费心安排了。”冯智戴去了心事,精神状态都大有不同,笑得畅快。
徐齐霖却还有事情,说道:“冯家有海贸,可多引进外国作物。比如水稻,好象是南洋小国,什么占婆或真腊,或其他国家,有良种可一年两三熟。”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在宋朝时引入中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
根据中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
………………………………
第281章 房二到底傻不傻
占城稻现在有没有,徐齐霖并不太清楚。但让冯家多打听一下,加强农作物交流,总是没错的。
除此之外,徐齐霖还特意编写了一本比《实用农书》更少的农业知识手册,名为《水稻种植》,只有两张纸,不过数千字。
徐齐霖所作的《实用农书》有点偏重于北方,对于江南及岭外的主要作物种植,涉及较少。
而他能过各种渠道搜集过资料,询问过不少南人,对当时南方的水稻种植有所了解。
比如在岭外种稻,还多是粗放型的耕作方式。
史书就记载: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一任于天。
说白了,简单耕地后,播下稻种,便任其自然生长。旱了不浇,涝了不排,也不施肥除草。能有多少收获,全靠老天爷的心情。
如果能精耕细作,即便没有占城稻种,产量也会有很大提高。如果能在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那大唐的粮食还怕不够吃?
粮食充足,就可以多种经济作物,让农民兄弟的腰包尽快鼓起来。百姓有钱了,就能提高消费,又促进商贸的发展。
对于徐齐霖的建议,冯智戴满口答应,不仅冯家的船队会留心国外作物,还可以让其他海商也多加注意。
对此,徐齐霖也没抱太大希望,姑且一试而已。
正说着话,便听见外面的喧嚣之声。两人赶忙起身去看,刚出门,便听见斯嘉丽、阿佳妮笑得欢快,说笑声中,两个丫头领着两位娘子走了进来。
“阿郎,你看是谁来了?”斯嘉丽看见徐齐霖,便高声招呼,身子闪了闪,让出视线。
徐齐霖惊愣了一下,但随即便大笑了起来,“阿珂,唐娘子,怎么是你们来了?”
阿珂循声施礼,却含笑不语。
唐依依也施礼相见,笑着说道:“奴家和阿珂是蒙徐郎见召,才急忙赶来的。怎地,徐郎似是不喜?”
徐齐霖赶忙摆手,笑着说道:“某只是要你们随便派几个人,不想却劳动了两位大明星。意外之喜,喜出望外呀!”
说着,他便让斯嘉丽先引着客人去后宅安置休息,晚上便设宴接风。
对于徐齐霖来说,唐依依和阿珂的到来,确实很意外。他只想让剧团派几个演员过来,在这甘州也肯定是大受欢迎,为过年增添气氛。
可唐依依和阿珂千里跋涉,来到甘州,却还有她们的心思。
唐依依虽然脱了贱籍,但长安到底还是有太多相熟的。在表演戏剧时,经常有观众提起旧事,指指点点,显得自己知道得多。
从良嫁人,过平安清淡的日子,这本就是她的期望。可在长安,有风尘青楼的过往,还真没什么良人敢娶。
浅薄粗俗、重钱轻义的商贾倒是有看上她的,可唐依依却不想去做仰大婆鼻息的妾室。
所以,唐依依早就有离开长安,在陌生之地重新开始的想法。正好借着徐齐霖写信要人,便主动前来。
阿珂呢,自然也有她的想法。
郑娘子和伍菘终是成了亲,虽然对她依然很好,可她总觉得有些碍眼。在长安便要自己搬出去住,被郑娘子和伍菘拦阻。
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她百般争取,才得以与唐依依同行,来到甘州散心。
徐齐霖自是不知道这些,女人的心思,他也不想猜,不去猜。反正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谁来都是差不多。
但对斯嘉丽和阿佳妮却是大不一样,在甘州挺好,就是没有朋友,这恐怕是最大的问题。
现在好了,来了两个熟人,既能说话聊天,又能一起过年,两个小丫头甭提多高兴了。
转眼就是除夕,两个丫头白天又带着唐依依和阿珂去逛商贸街,给两位女客买了好多东西。
至于随行的成员,徐齐霖都安排到城内客栈,最好的一家,吃住都很舒适。徐齐霖还给每人发了五贯钱,缺啥自己去买。
其实,过年还不是太需要什么精彩的演出,主要是元宵节,那才是万民狂欢的盛大节日。
唐依依撩开车帘,看着外面的景象,给阿珂作着解说:“甘州虽没有长安大,可人不少。商贸街说不用说了,天南海北的哪都有,你也听到了杂乱的口音吧?”
阿珂点了点头,说道:“人声嘈杂,车来车往,能够想见是一副繁华景象。”
唐依依笑了两声,说道:“城里也是过年的气象,不比长安差。家家门上都贴着楹联,还挂着灯笼。”
“晚上还有烟花表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