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徐齐霖暂时离开,可甘、肃两州的工作却一反冬日的冷清,在紧锣密鼓地忙碌,全是为了征伐高昌作准备。
由关中运来的粮食到达甘州,便按照徐齐霖的布置,采取接力运输的办法,运至瓜州屯储。
准备猫冬的百姓们也被动员起来,赶着车辆前往瓜州,向五烽运送粮食物资。
可不是白干活儿,报酬很丰厚,甚至有从官府租借马车的优惠政策。
徐齐霖已经上奏朝廷,准许动用甘州市舶司的税金,以及在甘州出售的镜子、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货款。
资金充裕,徐齐霖便让利于民,运十车行百里,便有一车的粮食作为报酬。路程越远,报酬越多。
百里的路程,也就是到第一烽。在官府的组织下,由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百车为一队,能互相照应,还不虞迷路,安全是有保障的。
而徐齐霖带人探过路后,沿途加了很多指示标志,驿站虽还未建起,可却指明了途经水源的所在,更加方便了运输大军的通行。
徐齐霖甚至有个大计划,便是修筑由瓜州至伊州的公路,路线差不多与后世的兰新公路相同。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徐齐霖显然要比别人深刻得多。
哪怕修不成沥青、水泥路面,对原来道路进行平整修补,再在路旁设置防沙栅栏,那路况也要比现在提高一个档次。
徐齐霖的探路过程还是比较顺利,十三天时间到达伊州,休息一天后便往回返,只用了八天时间,就回到了瓜州。
借助于高空鹰眼的探悉,徐齐霖获取了沿路详细的地形地势,画出了精确的地图,又进行了认真的规划。
在十座烽火台之间,徐齐霖选定了驿站的地址,设计了公路的样式,便把这项工作全部交给了王方翼。
有钱,有粮,老百姓的热情还是很高的。而大军还未从长安出发,至少需要六个多月,才能赶到瓜州。
当然,这不包括要在春耕前抵达的数万关中府兵。
修路、运粮的工作交出去,徐齐霖也没闲着,暂署肃州刺史,总要让肃州有个明显的发展变化才好。
规划耕地,设村建房,安置移民,几乎就是甘州的翻版。事务虽然繁杂,可手下官吏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倒也没让徐齐霖太过劳累。
……………。
十二月,李二陛下正式下诏讨贼。
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萨孤吴仁副之,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武卫将军牛进达为行军总管,大军共十五万,奉诏出征。
十五万大军中除了唐军外,突厥、契苾、铁勒等部落有数万从军。薛延陀也主动要求出兵助战,李二陛下担心其借机染指西域,没有同意。
对征伐高昌,李二陛下可是下了血本,如此多的兵力,山聚海积般的物资粮草,在唐朝征战中也是数得上的。
史载:“铁骑亘原野,金鼓动天地,高旗蔽日,长戟彗云。自秦汉出师以来,未有如斯之盛。”
送走出征众将,李二陛下回到千秋殿,激动的心情还未完全平复。
如果劳师袭远还没有完全取胜的把握,李二陛下尚不至于如此兴奋。但现在,他却是信心满满,已经开始盘算着占领高昌后的布置。
无他,徐齐霖已经探路返回,上了奏报,可以说是去了李二陛下最大的心病。
桌案上,便是徐齐霖所画的地图,非常详细地标明了道路远近,以及沿途的烽燧和驿站。
除了地图之外,徐齐霖还汇报了道路修整和粮草物资的运输情况。到春耕撤回大批民工时,大军所需粮草物资的四分之一,便将囤积于十驿十烽,以供使用。
对于近二十万人马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极大地减轻了行军的负担,提高了行军的速度。
按照徐齐霖的计算,大军穿越戈壁大漠最多需要十六天。如果不出现意外天气的话,可能还要再快上两天。
高昌,鞠文泰,等着被我大唐军队征服吧!
李二陛下的手指沿着地图划了一圈,愈发地愉悦得意。占领高昌,拓展西域,功盖汉武已是指日可待了。
高兴之余,李二陛下又想起了徐齐霖奏报中对探路过程的描述,“白天地面灼热如火,呼吸着充满烟雾的浑浊空气,路上不见路标,只依骡马、骆驼,及人的尸骨而行……”
这臭小子,用词就这般繁琐,不显文才,倒是生动形象,使人如身临其境。
李二陛下捋须微笑,猜想徐齐霖这是邀功来着。这么辛苦,这么尽心竭力,是提醒朕准备封赏吧?
不过,这封赏即使徐齐霖不说,李二陛下也给记着呢!从漕政改革,到宝镜创收、市舶司建立,再到经营甘州,最后则是支应大军征伐。
可以看出,这些功绩,这些举措,对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征伐高昌,都起到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
更令人称奇的是,时隔数年,大明宫也开始了重建。等到明年夏天,预计将全部完工。
既有开发建设甘、肃两州,又有十几万大军的远道攻伐,财政本来应该是很紧张的状况。但事实,却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
连李二陛下也很是吃惊,没想到商贸之利竟大于斯。光售卖宝镜,以及市舶司的收入,就已经达到了往年财政总收扩的三成还多。
………………………………
第277章 利之所引,他乡故知
而漕运改革之后,已经运进长安几百万石粮食,光运费就又省下了一大笔。
再加上毛纺、白糖、钢铁等逐渐稳定的创收,李二陛下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什么征伐高昌,什么重建大明宫,说话相当地有底气。
欣喜感叹了片刻,李二陛下才起身离开宫殿,去晋阳宫看自己的爱女兕子。
新戏《李娃传》上演,兕子和新城又找借口跑去阿姐家里住了几天,昨晚才刚回来,让李二陛下这个宠女狂魔很是想念。
未到晋阳宫,便听见里面的乐曲和羯鼓声。旋律和节奏很是熟悉,李二陛下不禁捋须微笑。
这又是徐齐霖作的妖,教会小昭,又教给兕子和新城。小公主带着宫女跳起鬼步舞,那画面简直了。
美其名曰:锻炼身体。李二陛下看过两次,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只要不出宫,公主爱跳就跳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进了宫门,便看见几个宫女正在很带劲儿地跳着舞。在小公主的教授下,她们已经跳得很熟练。
鬼步舞嘛,人多又整齐才好看。
兕子和新城穿得厚厚的,在殿门外看得兴高采烈,叽叽咯咯地说笑着。
看到李二陛下,宫人赶忙停舞止乐,拜见施礼。两个小公举则笑着跑地来,拉手扯袖,一口一个父皇地叫着,李二陛下笑得脸都皱成了一团。
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李二陛下被爱女牵着进入殿内,落座上茶,随意闲聊。
“在丽质那里玩得可畅快?”李二陛下把新城抱到腿上,笑着问道:“又是去看戏,又是去和小昭去坐爬犁,你俩这几天比父皇还忙呢!”
新城咧开小嘴,嘿嘿笑着,说道:“本来还想着多玩两天,可又想念父皇,就回宫来了。”
呵呵,李二陛下老怀大慰,连最小的女儿都这么懂事了。
兕子给父皇捧了杯茶,似乎有点热,脱下厚外衣,露出里面的细棉内衣,还穿着个红色缎面的棉马夹,全是甘州织造工坊的出品,既舒服又暖和。
嗯,还有那棉被。李二陛下瞟了一眼,棉里缎面的棉被就撂在床榻上,盖着真是舒服呀,早起的习惯都差点被赖床给破坏了。
入冬之后,甘州那边的棉制品便运进了京城。细棉内衣、棉被套、棉坎肩等物先试用,再收钱,很快就征服了权贵官僚。
都不差钱,只要穿着、盖着舒服暖和,谁不喜欢呢?而且,这售价也配得起身份,没有才跌份呢!
不用说别人,连李二陛下也觉得好。细棉内衣穿在身上,既不象麻布那般粗糙,又不象丝绸那般冷滑不吸汗,可舒服了。
软软暖暖的棉被窝,在冬天简直就是抵挡不住的诱惑,比毛毯好得不是一点。
已经有了火炕,嫌热就是内衣加马甲,显得就是那么干净利索。
李二陛下这时候才明白徐齐霖为何念念不忘了,棉花还真是个好东西,大盈库这下子又有了个大进项,比毛纺还要有前途。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