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行俭摇头道:“与徐丞未有接触,不知脾气禀性、行为举止,却是不敢妄言。”
徐齐霖哈哈一笑,说道:“裴兄且记某言,在左武卫将有贵人指点,成就裴兄文武双全。”说着,他起身拱手,告辞而去。
裴行俭莫名其妙,却也不敢小看徐齐霖。都知道他有个厉害的师父,莫不是从师父那里学到的占卜看相?
名将多如狗啊!徐齐霖边走边慨然长叹,这就是初唐,充满了尚武开拓的气息,才会涌现出那么多的名将,打下了大唐的赫赫威名。
可惜,到了武则天时代,程务挺、张虔勖、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未死于沙场征战,却惨死于武则天和酷吏之手。
尽管史书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是“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但也有观点认为武则天的统治是大唐衰落的开始。
因为朝堂上的乱局,政治上的残酷斗争,没有百十年的时间平复不了。开元盛世的背后也是一团乌七八糟,一个安史之乱便让大唐再也没有重振旗鼓的机会。
不管怎样,徐齐霖早已经坚定了决心。渣男李治不能上位,武媚儿老实眯着,引领大唐走向辉煌的,除了他,没有别人。
…………。
转天便是正月十五,唐时叫“上元节”“元夕节”“元夜节”。
初唐之时,上元节还只是一天的热闹,到了以后才是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的狂欢。到了宋朝就五天,明朝十天,后世好象就不休了。
而过完上元节,也意味着年过完了。都收收心,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再想这么热闹就要等来年了。
唐朝的宵禁制度是很严格的,也只有上元节取消。憋得够呛的市民,当然要阖家出来瞎晃,连皇宫前面都能去唱歌跳舞,你说爽不爽,是不是全民狂欢?
元宵节热闹到什么程度,可以参考后世黄金假期的长城、九寨沟。
根据史书中记载:城内花车巡游,高悬彩灯,灯火照得夜晚亮如白昼。男女老少蜂拥而出,摩肩擦踵,拥挤时能脚不沾地飘上十几步。
有木有挤早公交地铁的感觉,挤得都悬空了,凌波微步的神行术都不用练就会了。
不等华灯初上,徐齐霖、徐齐俜、小昭带上下人侍女,陈老财一家也赶来城中暂住,约好了时间便一同出门,坐车的,骑马的,前往皇宫朱雀门。
出了大门,徐齐霖便和李武忠、尉迟环、程处弼等人在前开路。
好在吃得早,也出来得早,街道上虽已有了很多人,却还未到特别拥挤的程度。
“嘿嘿,那小娘子瞅着齐霖发笑呢!”程处弼咧着大嘴,象是真的,又象是玩笑,“齐霖不去盘桓相约嘛?”
徐齐霖根本就不去看,笑道:“程兄若看得上,尽管前去。约上一起去看烟花,也是美事一桩。”
“小娘子看的是你,某为啥要约?”程处弼摇着头,“不懂风情,过了今晚可没机会了。”
唐时的上元节,也是青年男女的情人节,远比七夕更受民间的喜爱。男男女女还真有看对了眼儿的,可却不包括徐齐霖。
李武忠却是第一次在长安这个大都市过上元节,但见两旁的花灯各式各样、异采纷呈,街道上人流如织,男女混杂、缁素不分。
更有穿戴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游伎,引来众多男人的目光。弄得他也是眼花缭乱,恨不得多生几双眼睛。
顺着宽阔的朱雀大道,徐齐霖等人走走停停,来到朱雀门前时,长安城内已是万灯齐亮,成为灯火通明的不夜城。
………………………………
第252章 炫目惊艳的烟花
当时的上元灯会,分为官方灯会和民间灯会两种。
唐朝官方灯会,在盛唐时极为奢侈盛大,据史书所载,当时宫廷制二十丈灯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灯轮下,有宫女千数,衣罗绮,曳锦绣。又召歌伎无数,每人装束的费用便达到三百贯。
这还不算完,又挑选长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花服花钗媚子亦称是,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
如果说这便奢华到头儿了,那就太小看古代帝王了。到了玄宗李隆基时,灯轮、灯树已经不够档次了,又搞出了“灯楼”!
“灯楼三十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锵然成韵。乃以灯为龙凤虎腾豹跃之状,似非人力。”
光看描述,便知道这灯楼有多么宏大豪奢,要花费多少钱财。就是有钱,也没这么造的。
现在嘛,李二陛下与他的子孙比,当然是够low的。朱雀门前倒也有灯会,几十烛灯树,高约三十尺。
当然,谁也不知道日后的灯会啥样,也没人说皇家的灯会不够奢华。连徐齐霖也不知道,还觉得已经够好的了。
李武忠则更是土包子,哪里见过这般灯明如昼、人流如涌的景象,大眼珠子瞪得溜圆,嘴都合不上了。
朱雀门前当然有侍卫,已经清出了一块相当大的场子,就为了放烟花。
徐齐霖亮了腰牌,侍卫们也多认识这个常常入宫面圣的新贵,稍加盘问,便放行了。
“你们就在这里观赏烟花。”徐齐霖找了个视线好的地方,安置好众人,又指了指不远处的花树前的舞台,笑道:“看,那边还有踏歌的呢!”
官方有教坊,自是少不了歌舞伎者,在元宵节献艺演出,也有与民同乐的意思。
“齐霖自管去忙,这里某来照顾。”徐齐俜笑着让徐齐霖放心,他可是烟花表演的总指挥,若不是这个特权,估计也进不了内圈。
徐齐霖答应一声,转身去远处几辆早已在等待的大车。那里是大盈库运来的烟花焰火,还有施放的人员,以及十几个表演者。
李武忠、尉迟环等人也跟了上来,没见过什么烟花,个个都挺好奇。反正跟着徐齐霖,那些负责维持秩序的侍卫也不来拦挡。
徐齐霖指挥着卸车,把烟花摆放位置和燃放顺序一一告诉众人,便是一阵忙活儿。
不断有车辆前来,却是消息灵通的朝中权贵臣僚,都来看新鲜。可也只有官阶高、身份贵重的,才能进到内圈。
“齐霖——”一声呼唤让徐齐霖转头观看,见是长孙冲,赶忙暂时放下工作,小跑过去打招呼。
刚刚和长孙冲见完礼,旁边的车帘一挑,现出长乐公主笑意殷殷的俏脸,温声说道:“要不是兕子相告,便看不到齐霖弄出的新奇之物了。”
徐齐霖赶忙解释道:“此事也只是玩耍,却未敢大加宣扬。公主殿下有气疾,更不宜在冷天外出。”
长乐公主含笑颌首,微微张开拢在一起的手臂,却是抱着个铜制的器物,说道:“齐霖所造的手炉和汤婆子甚好,抱着取暖,倒是无妨。”
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铜制,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手”、“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
手炉作为取暖工具,一说源于春秋时的楚国;另一说是源于隋代,但直到中唐,手炉才成为官宦人家的室中用物。及至宋代,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民间百姓普遍使用的取暖器具。
至于汤婆子,则是古代的热水袋,形状象个扁扁的圆壶,有铜质、锡质、陶瓷等多种材质,里面灌进热水,抱着或放进被窝里取暖。
当然,这也是徐齐霖的创意,由大盈库打造,刚刚开始内部试销,没几个人能让他白白送出。
“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徐齐霖笑道:“如公主殿下这般使用,这手炉做得精雕细琢,方才是值了。”
话里有赞美之意,可徐齐霖年纪小,长乐公主倒也不以为意,反倒笑得更加欢畅,说道:“齐霖出口成诗,这学问倒是又见长。”
说着,她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车驾,问道:“那是你的家人?提着玻璃灯笼的是小昭吧?”
“正是家兄和小妹。”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借着指挥放烟花的便利,某是徇私不废公。”
长孙冲笑了起来,说道:“听说令兄即将成亲,不知日期定了没有?莫要忘了给某送喜帖啊!”
徐齐霖赶紧应承道:“长孙少卿若是不说,某还真不好意思送帖相邀,倒象是为了赚礼钱一般。”
“瞧你,见外了不是。”长孙冲故作嗔恼地伸手点了点徐齐霖,“虽说我与大郎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