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也露出礼貌性的笑容,说道:“徐丞免礼。”

    徐齐霖施礼已毕,落座上茶。

    李四胖笑着开口说道:“徐丞考察漕路,着实辛苦。此番算是大功完成,回京复命吗?”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工作已经安排妥当,造船建仓正在抓紧进行,各地官府也已协调完毕,预计明年漕运开始前,应能全部完成。”

    对于漕运,徐齐霖改革的只是流程,并没有涉及到技术上的大变。沿途的地方官府也对漕运有经验,再加上徐齐霖手握圣旨,谁敢不配合?

    李四胖点头称赞道:“此乃利国利民的大功一件,不说别的,只是解决三门砥柱之险,现从洛阳已运至长安的粮食便有五十万石。”

    唐代漕运高峰时,每年的运量在两百至三百万石之间。按照李四胖所说的数量,现在已经达到了最高峰时的平均水平。

    当然,这得益于从洛阳运粮,而不是整个漕运的过程。如果要从扬州至长安长途运输,光时间就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但这段漕路的运费和损耗确实是大大降低。通过集中船只,机械装卸,运量和效率也是大大增加。

    而洛阳仓库中粮食堆积如山,只要能又快又省地运进关中,朝廷就满意,李二陛下就高兴。

    “孤虽从陆路来的洛阳,可也前往三门砥柱去看了一番。”李治笑着说道:“运输、装卸、吊运,皆独具慧心,可谓是又快又好,令人赞叹。”

    “两位殿下过奖了。”徐齐霖拱了拱手,说道:“某在洛阳呆上两日,便要去新安巡视。然后,就直接坐船赴京师。不知两位殿下,可有什么吩咐?”

    “这么着急呀!”李四胖有些遗憾,想来晋王在身边,与徐齐霖同赴京师的打算要泡汤了。

    “某与四哥亦将回京城,若是徐丞不急,可一起动身。”李治说道:“也是走水路,更快一些。”

    徐齐霖想了想,说道:“下官亦不好确定时间。不若这样,某先处理新安事务,如果来得及,便与二位殿下一同乘船回长安。”

    李四胖想了想,点头道:“这样也好。洛州的公务,某也要交代一番,亦不能确定启程时间。”

    接下来,三人随意闲聊。徐齐霖是有问则答,简单讲述了下漕路沿途的风土人情,没什么见识的李四胖和李治听得十分有兴致。

    眼见李治在座,徐齐霖没有与李四胖单独谈话的机会,便起身告辞。

    李四胖和李治送到厅外,已觉得是给足了徐齐霖面子。徐齐霖对此倒不在意,表面上的客套虚礼,啥用没有。

    ……………

    这些日子以来,徐齐霖虽然在考察漕路,改革漕政,可对新安基地的发展也一直关注,通过书信进行指导。

    因此,他对新安基地的情况非常了解,一些关键性的困难还是需要他亲临解决。

    在洛阳歇了两天,徐齐霖便来到了距洛阳四十余里的新安县。这个距离并不算远,如果洛阳成为首都,这里便应该是畿辅之地。

    煤矿是最先开发出来的,随后是铁矿,接下来是铝矿土和耐火粘土,最后才是石英矿。

    几个月来,按照徐齐霖的吩咐的指点,工部派来的勘探人员在工作上的成就是令人满意的。

    徐齐霖来到新安铁矿工地,便看到几座矗立而起的高炉。这也不全是徐齐霖的创造革新,古代竖炉炼铁的历史很早就有,史书有载大概是在西汉时。

    根据后世的遗迹考察,汉时冶铁的竖炉为椭圆形,高五六米,有效容积达五十六方米,日产量为五百公斤。

    而经过徐齐霖对竖炉的改造,再加上耐火砖、焦炭、预热鼓风,以及熔剂(石灰石、白云石)的使用,生产效率更高,熔炼出铁水也成为了现实。

    当炽热的铁水缓缓流进一个方形槽,又有工人举着长杆搅拌,使其与空气混合,促使铁水中的碳烧损。同时,还有工人向铁水中抛撒泥灰,作为造渣剂。

    等到冷却后,这些或是铁锭,或是钢锭的产品,便可以对外销售。因为价格低、质量好,目前最大的买家便是军器监,只有少部分流入民间市场。

    没办法,徐齐霖也造不出精确的检验仪器,无法测定其中的含碳量。而高炉出的铁水或钢水,品质上也有波动,不敢保证绝对的稳定。

    即便如此,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从块状锻炼到直接出水,省去了多少人工,以及材料的耗费。

    尽管已是入冬,可高炉附近的温度却是不低。干活儿的工人一会儿就要换班,免得被灼伤烤坏。

    “浇铸实验进行得如何?”徐丞接过下人递上的毛巾擦着汗,向负责的官吏询问着。

    按照《天工开物》中的描述,冶炼出生铁水后,便可以直接浇铸成铸件,这又会使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

    “回徐丞,浇铸实验的结果还算可以。”官吏拱手答道:“虽然铁水的品质有好有坏,但浇铸造的粗制器物还是合格的。军器监下了订单,购买一批刀坯,下官以为可用浇铸法制造。”

    锻造和铸造各有优势和用途,徐齐霖的潜意识里一直以为锻造的武器会更精良一些。而且,铸件质量不稳定,这也是个问题。

    不是那种粗制的犁、耙、锹、镐等物,这可是要在战场上拼杀格斗的武器,一点马虎都不行。

    徐齐霖沉吟半晌,开口说道:“用铸造试一下也好,但品质一定要好,不能粗制滥造。这可是武器,关系到大唐将士的生命。”

    官吏说道:“徐丞放心,自是不会让军中将士拿粗劣的武器上阵冲杀,若是铸造不合格,便还是改成锻造。”

    徐齐霖点了点头,赞了几句,随着官吏又进入了一处封闭的工坊。这里也是热气腾腾,正在进行坩埚炼钢。

    用石墨粘土制成的坩埚,渗碳铁料置于其中,密闭加热,便会熔化成高碳钢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生产液态钢的方法,但是生产量极小,成本高。

    当然,生产出来的钢的质量也优良,可作为工具钢使用。比如切削工具、钻铁工具等等。

    “徐丞请看。”官吏引着徐齐霖来到一面铁板平台前,指点着上面的钢块说道:“这便是生产出来的钢锭,硬度极高。若锻打成切刀,应可削铁加工。”

    要是用这高碳钢打造一把刀剑,应该是削铁如泥的宝刃吧?徐齐霖伸手拿起块小钢锭,幻想着这是把犀利刚猛的绝代神兵,脸上露出意淫般的笑意。

    想到这里,徐齐霖说道:“打造一柄腰刀吧,形制我来设计,献与陛下,肯定能得到奖赏。”

    官吏笑着点头,满口答应。这不仅是徐齐霖拍了马屁,连带着这钢铁厂也会让陛下耳闻,好事一件哪!

    是雁翎刀好呢,还是柳叶刀,或者是牛尾刀?徐齐霖摸着下巴,琢磨着宝刀的形制。

    反正,鬼头大刀是不行了,弄得皇帝跟劫道的土匪,那不是找抽吗?

    一番巡视,细节上的指点,徐齐霖对于钢铁厂的发展还是相当满意。这也得益于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积累,得益于工部所派官吏、工匠的专业。

    临走之前,徐齐霖还特别交代,把官吏、工匠们的宿舍一定要盖得结实,烧得暖和,若在此安家落户,他还会向朝廷申请,给予一笔安家费。

    同时,对于工艺流程、生产方法,徐齐霖也要求官吏详加记录,妥善保管。

    想想,古代失传的工艺有多少,性能优越、做工精湛的唐刀便是一例,那可是代表着大唐的最高冶炼水平,竟然失传了。

    徐齐霖心中感慨,又来到了十几里外的玻璃工坊。相对于热火朝天的炼铁厂,这里就显得冷清许多。

    毕竟,烧制玻璃没有经验积累,没有学习的资料,连徐齐霖也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操作过。

    但材料是齐全的,石英矿品位很高,徐齐霖还是采用了石墨坩埚来熔化玻璃水。

    批量生产玻璃是需要时间的,玻璃制品的加工也是需要工匠们不断熟练和掌握的,徐齐霖要使利益最大化,自然盯上了玻璃镜子。

    徐齐霖相信,玻璃镜子的出现,必然引起轰动,哪怕只是巴掌大的那么一块,也将价值万金。

    历史上,一个法国的皇后结婚,威尼斯送的礼物,就是一面小小的镜子。现在看来非常可笑,当时却是最昂贵的东西——价值十五万法郎。

    而制作玻璃镜子,首先要制出无色的玻璃,也就是除去玻璃中的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