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齐霖思来想去,也认为依靠民间商人的运输不靠谱。民以食为天,若因粮价暴涨,或是闹出饥荒,这可不是小事。

    既然民间商人承担不起这个重任,那就换一种思路,由大盈库来管理这个航运公司,对运输的物资进行调控。粮多了就改运布帛钱财,还能减少运量。

    同时,南北货物的交流也能掌控在手,从更高的层面加以调控,尽量使运输船只来回不走空,提高运输的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把漕运的费用真正降下来。要知道,别看开陆路绕过了砥柱之险,运费降到每石七百文差不多已是极限。

    当然,七百文已经是节省了三成,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对于徐齐霖来说,还想更进一步。

    漕运嘛,主要是南粮北运,或者是换成布帛钱财。而船只再往南走,便几乎是空船,相当的浪费。

    至于那些运货买卖的商人,则需要另雇船只,花费既高,又很辛苦麻烦。

    嗯,算是国营的航运公司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国家着想,而不仅仅是赚钱,甚至是囤积居奇,发国难财。

    徐齐霖觉得已经考虑清楚,便开始提笔书写,上奏朝廷。

    “徐丞。”一个小官吏进门躬身,呈上《民声报》,说道:“刚刚送到的。”停顿了一下,他又有些犹豫地问道:“徐丞看过,能否让下官也读读新闻。”

    徐齐霖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算什么,我看过之后便送与你了。”

    “多谢徐丞。”小官吏躬身致谢,退了出去。

    嗯,《民声报》总算是打响名头了。徐齐霖暂时放下笔,翻阅着报纸,特意留心着新闻版面。

    显然,因为李二陛下的首肯,隶属于大盈库的《民声报》得到了很多朝廷允许公开的消息。

    比如徐齐霖手中的这份报纸,便登载着科举的日期和注意事项,以及李二陛下要亲自殿试以定进士名次的事情。

    改革终究还是开始了,离自己提建议不过半年时间,李二陛下还真是有魄力。看来,他也是对士族早有不满,正好借机削弱。

    今年封卷糊名誉写殿试,明年制科,这一步一步走得很稳健哪!徐齐霖沉思半晌,也不由得佩服李二陛下的深谋远虑。

    以最小的动荡,或者说是以徐缓的手段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确实是上策。从这方面来看,李二陛下和徐齐霖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也很正常,他们处的地位,看问题的角度,都决定了他们的想法和行动,会有差异。


………………………………

第218章 新戏院新感觉

    舞台又宽又大,与后世相差已是不多。背景是西湖美景,荷叶碧绿,荷花吐艳,还有一弯小桥,上面是几个形人。

    咦,新城好象发现了什么秘密,指着地板叫道:“这上面有小眼。”说着,她还蹲下向里瞅。

    小昭笑着介绍道:“里面是扩音的喇叭,舞台上的声音传下去,便能放大。”

    “真的?”新城转着大眼睛,张嘴便叫了两声。

    小女娃的声音在空荡的戏院里回荡,回音壁的效果,再加上大喇叭的增幅,效果还真是很明显。

    哈哈哈哈,兕子发出清脆的笑声,也同样被增幅后传向四方。

    李丽质相当惊讶,四下瞅着这剧院的结构,琢磨着声音是怎样变大,并且有回音的。

    在没有扩音器的年代,在室内表演还好,距离近、有屏蔽。可要是在室外,一个大戏台,上面唱的,演奏的,估计也只有前几排的人能听清,后面的只能听个断断续续。

    所以说,在古代要想成为歌唱家啥的,你的嗓门得非常高。而历史上的记载,这样的歌唱家也没有几个,在唐代声乐艺术的繁荣时期好象只有永新和念奴是以音高而著名。

    相传许永新是开元年间著名歌手,出身乐家女,开元末被选人宫,籍于宜春院。她美貌聪慧,尤其善歌,能变新声。

    韩娥、李延年殁后千余载,无人继其能,只有永新可与他们相提并论。“遇高秋朗月,台殿清虚”,永新“喉啭一声,响传九陌”。

    她的演唱音域非常广,甚至能超出乐器达到的高度。相传唐明皇曾让宫廷音乐家李谟吹笛为永新伴奏,曲终笛身竞爆裂。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大宴宾客,观者成千上万,人多言杂,围聚喧哗,淹没了歌舞百戏之声。玄宗大怒,要罢宴回宫。太监高力士马上向玄宗建议:只有永新出场演唱,方可压住嘈杂人声。

    玄宗同意后,永新缓缓登楼,“撩鬓举袂,直奏曼声”,“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千万观众顿时鸦雀无声,沉浸在这美妙的歌声之中,“至是广场寂寂若无一人”。

    念奴也是天宝年间的名歌手,史载她“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有一天宫中设宴招待宾客,也是人声嘈杂,无法控制,众乐为之罢奏。

    唐玄宗就命念奴出场演唱,并由二十五人吹小管为其伴奏。歌声、笛声两相追逐,美妙异常。

    能以一人之歌声压倒满场喧哗,可谓是音高难遏,但毕竟只是寥寥数人而已。

    而徐齐霖正是听了戏,看了演出后,深感其不足,才琢磨着用土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在室外空旷之地,这样做的效果便有打折扣了。

    戏院里除了扩音设施外,还有灯光,十几面铜镜在舞台两侧,反射着灯光,虽是很简陋,可也将室内光亮稍差的缺陷予以了弥补。

    兕子和新城在台上又蹦又叫,幸而离观众入场的时间还早,没什么人看见两位公主殿下的嬉闹。

    “走啦,走啦,时间也差不多了,都上包厢吧!”长乐公主有些看不下去了,生怕人多眼杂,传扬出去可是不好,便牵着两个小妹,招呼着小昭下了舞台。

    剧院分两层,二楼一共七个包厢,正中间的便是小昭留好的,除非她不来,要来这个包厢就是她的专属。

    一楼的前面是五排普通座位,座位前是一排长桌,可以放置吃喝;普通座位后面则高出一尺,又是七个包厢,都用帘笼遮掩。

    可以说,剧院能容纳的人不多,坐满了也不会超过三百人。就这样的布置,也显示出不是普通大众能经常进来消遣娱乐的。

    不是经常能进来,但攒点钱,一年看个两场,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就算有钱,平常百姓又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看戏听歌,都在为生活奔忙,根本没有形成稳定又有闲的市民阶层。

    在长安这样的大都市,情况还要好一些,权贵官僚富豪比较多,娱乐行业比较发达,也不愁没人来看。

    长乐公主带着三个小丫头上了二楼,进了包厢,围坐在桌旁,吃着瓜果零食,随意地说笑聊天。

    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逐渐入场,嘈杂声也逐渐大了起来。几个小二模样的侍者在戏院里穿梭,把观众要的小零食饮料端来。

    旁边的包厢里也陆续进了人,虽然订票不分贵贱,但包厢的票价确实是很高,二楼比一楼更邪乎,能买得起的非富即贵。

    三个小丫头吃喝说笑,李丽质则拿起戏折子慢慢翻看。

    这种戏折子也是徐齐霖的创意,有点象后世的节目单。除了主戏《相会》外,前面还有歌舞、百戏,算是个热场。

    《沧海笑》,演唱者阿珂。长乐公主轻轻点了点头,她没见过,可却听晋阳和新城说过,还不止一次。一个盲女,唱得极好,真是令人惋惜。

    《二泉映月》,演奏者郑团团。这个名字也听说过,是小昭的琴技老师,阿珂也是她教出来的。

    只看了这两个,下面的百戏,长乐公主便不感兴趣了,直接翻到了主戏《相会》。

    尽管在《民声报》上有连载,但折子上还是介绍了故事的前因,一条白蛇修炼成仙,为报千年前的恩情,携侍女小青出山寻找恩人。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若是千年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

    长乐公主淡淡一笑,这词虽是通俗,可读起来朗朗上口,却不知唱起来是个什么样子。

    有些好奇,长乐公主抬头问道:“小昭,这戏你看过排演吧,里面的歌曲好听嘛?”

    “好听呀!”小昭点着头,放下手里的饮料,说道:“阿珂唱的最好,可惜她的眼睛看不见,不能演戏,只好让别人唱了。”

    长乐公主抿了下嘴角,说道:“哪天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