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撬愠隼吹模彩潜冉鲜煜ふ飧龉ぷ鞯摹!

    李二陛下未置可否,沉吟着说道:“能把沙门搞得灰头土脸,这个报纸不简单哪!齐霖想必是怕以后出了什么事情不好收拾,才要朝廷派人监督管理的。嗯,暂且放下,从长计议吧!”

    ………………

    陪着公主殿下回到长安,都要歇一歇,小昭就又自由了好几天。

    在城外的宅子里住了两天,她觉得比城里更方便,索性便长住下来。

    没有阿姐督促学习,大哥又忙着科举,小昭有时便和斯嘉丽一起往商铺跑,学习经营之道,熟悉进出账务。

    对正在施工建设的剧院,小昭极感兴趣,有空儿便跑去看看进度,有时还指手划脚对装饰上进行一些自己创意的小改动。

    剧院后面的房屋内,则住着郑团团和阿珂,还有一众在勾栏瓦舍演出的人员,他们已经被徐齐霖招募,组成了一个歌舞团。

    为了在剧院完工后一炮打响,他们正在抓紧排练歌舞话剧的大杂烩《游湖》。

    因为《白蛇传》已经开始在《民声报》上连载,也是提前宣传,打响知名度,上演时多半会受到欢迎和追捧。

    自从在勾栏看过《东郭先生与狼》、《河伯娶媳妇》、《父子扛驴》等短戏后,小昭便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

    在九成宫,她便和晋阳、新城当导演,让一群宫女当演员,还排了两个给李二陛下和徐惠看呢!

    所以,一有空闲时间,小昭便跑去看排练,顺便也和郑娘子、阿珂在一起学学琴,聊天说笑。

    自家建了剧院,还要演《白蛇传》的消息,自然不会忘了告诉两位小公主。这天,小昭进宫便向公主进行了得意洋洋的透露。

    “《白蛇传》嘛?!”兕子睁大了眼睛,“可是《民声报》上连载的那个?”

    “就是那个神话故事。”小昭嘿嘿一笑,显摆道:“我哥早就给我讲过,现在连载的是几个编辑根据故事梗概润色修改的。”

    兕子嘟了嘟嘴,心道:小舅偏心,咋没给我讲这个故事,害人家还要等着几天才有一份的报纸。

    小昭很鸡贼地四下瞅瞅,掏出几张纸递过去,“猜你肯定等得着急,我去编辑部让他们给我抄了一份。别给外人看哪,我哥说过剧透很招人烦的。”

    兕子立刻化怨为喜,伸手接过来,还高兴地拥抱了一下小昭,“小昭你真好,太好了。”

    小昭咯咯笑着,说道:“举手之劳嘛,还用那么客气。”

    停顿了一下,她又说道:“等戏上演的时候,你能去看吗?我有专用小包厢,在里面看戏可舒服啦!”

    小兕子立刻又苦了脸,嘟囔道:“父皇肯定又不准许,九成宫还差点出了事,就更没希望了。”

    啊!小昭倒是真的替公主感到惋惜和失落,在皇家就是这点不好,没自由。老姐也是一样,真可怜。

    “那,那也只好把人带进皇宫,在这里给你演了。可惜,没戏院的那个效果。”小昭也挺失望,不能让公主见识自家的戏院,见识自己的小包厢了。

    小兕子叹了口气,很是无奈地点了点头。半晌,才随意地问道:“徐小郎呢,什么时候能回来?”

    小昭摇了摇头,说道:“出门办差,干不完哪能回来?昨天才送来了信,说是要一两个月呢!”

    “你回信的时候帮我问问他呗。”兕子说道:“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又看见了什么新鲜事儿。真的好羡慕他,还有你,能到处走走看看。”

    小昭点头答应,说道:“不如你写封信,想问什么就写上,一起帮你送去。”

    兕子歪着脑袋想了想,说道:“也好,那你明天还来,我把信给你。”

    小昭咧了咧嘴,但还是答应下来,并向兕子又透露了一个消息。《白蛇传》连载完之后,便是《三国演义》了,她的画本都借出去了,正在润色编辑呢!

    “《三国演义》呀,我都记着呢!”兕子笑了起来,说道:“这下就不用等着报纸了,我还能讲给别人听呢!”

    小昭笑了两声,听见外面的脚步声,赶忙伸出手指表示噤声,还拿起剧透塞给兕子。

    新城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笑嘻嘻地对两个小姐姐说道:“丽质姐姐来了,叫你俩过去呢!”

    哦!兕子起身下榻,招呼着小昭。伸手想把兜里的剧透拿出藏好,可突然间灵机一动。哎,说不定这是个办法,让丽质姐姐带自己去看戏呀!

    丽质姐姐说话,父皇多半会听,再加上自己撒娇央磨。耶,大有希望啰。

    ……………。

    对于李二陛下允准开工,徐齐霖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而且,政事堂那边还没有研究讨论完,这边就可以先干起了。

    按照徐齐霖的估计,怎么也得先把三阶教干翻,才能拿来启动资金开工建设吧!

    这就是他与皇上的区别,全天下都是李二的,真说要拿钱,还用得着从和尚那里劫财?

    而洛阳的仓库里可不仅仅有粮食,还有江南上缴的调和庸,绢帛在当时可也是流通货币哪!

    初唐的赋税制度叫租庸调制,大概内容就是每丁每年要交粟两石,称做租;交纳绢两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

    每丁在每年还要服瑶役二十天,国家如果不需要其服役,则要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做庸。

    以上是主要内容,还有更详细的规定。比如服役超期,视超过的时间免调,或租调全免。遇到灾害时,按农作物的损失,免调或赋役全免。

    而在江南,几乎没有什么战事,征调民伕服役的情况比较少,上缴的粮食、绢帛已经成为唐朝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朝廷也知道漕运的陆运费高、河运多险,通常也允江南的租以绢帛缴纳,以减运量,但前提是关中不缺粮。

    李二陛下的谕旨中允许徐齐霖从洛阳仓库取绢帛,也就是直接取钱,就相当于动用了国库。

    由此可见,对于漕运改革,李二陛下很是急迫。也可以判断出明年征伐高昌将是个大阵仗,出动的人马十分庞大。

    史书所载的人马数量并不一致,有说十五万的,有说二十万的。前者可能是没把随军的工匠民伕计算在内。

    就算是十五万吧,要走几千里的路,这人吃马嚼的,需要多少粮草物资?

    也难怪魏大爷等臣工反对远征,对于农耕国家来说,这场远征的耗费确实令人心惊。

    既然知道李二陛下猴急,徐齐霖也不敢怠慢,立刻开始把准备的物资装船西运。李四胖也是雷厉风行,马上在洛州征召民夫。

    徐齐霖没等民夫全部征召完毕,便带上几百人乘船出发,前往三门峡。按照李二陛下的安排,陕州也应该接旨行动,那里才是离三门峡最近的地方。

    倒不是徐齐霖非要当先锋,事事冲在前面。而是火药这个新东西,别人不会用啊,他不去手把手地教,那是万万不行的。

    赶到三门峡东面,徐齐霖便带人登岸,在勘察确定的集津仓地址上开工建造。同时,他派人过三门峡去陕州接洽,准备着东、西两面同时施工,以缩短工期。

    一船一船的粮食物资卸下,又掉头返回洛阳,几百人的工程队伍在工部所派将作大匠的指挥下,按照设计图纸开始了艰苦的劳作。

    按照徐齐霖的设计,是在山路中间削平峭壁,直接用起重机把粮食物资吊上去。

    所以,不待山路修好,徐齐霖便带上三百多人,肩扛背驮,通过龙岩村后那条尚未开凿拓宽的小路爬山而上。

    直线距离只有两里来地,可背负重物,爬山越岭,在林木草丛间曲折前进,大半天的时间才赶到了大致的地方。

    就地简单吃喝休息后,徐齐霖又带着几个人向峭壁方向攀爬。这里已经没有了路,只能是派人在前轮流劈荆斩棘,开路前进。

    远远的,听见了河水拍击奔流的声音,越听越是清晰,离北岩的峭壁也是越来越近。

    迎面的风越来越大,甫一出树林,眼前骤然明亮起来,出现在几个人眼前的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地势。再往前看,则是突兀的岩石,挡着这块平地。

    徐齐霖等人走过平地,已能看见对面起伏的山峦石壁。来到突兀的岩石前,举目往下看,黄河、集津仓,以及在渡口停泊卸货的船只,尽收眼底。

    举起望远镜,徐齐霖仔细观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