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松此时也觉得自己口气重了,对方毕竟是个小孩子,还是自己的恩公。便也说道:“是小的过激了,恩公也不要在意。”
“那后来呢?”王执中显然更想知道后来的事情。
“我那嫂嫂为人善良,对我哥哥也甚好,每日里在家操持家务,等待哥哥回来。谁知道这样的好日子也不过过了半年多。阳谷县城里有个风流恶少,无良霸王西门庆。不知道如何知道我嫂嫂貌美,打发一帮恶奴趁我哥哥出门卖炊饼的当口,将我那可怜的嫂嫂强抢而去。
我哥哥回家不见嫂嫂,打听的是那西门庆所为,便上门讲理,要将我嫂嫂讨回。那西门庆不但不与讲理,反而放出恶犬将我哥哥咬伤。
哥哥回到家中,忧愤至极,一病不起,后来得知我那嫂嫂不堪受辱,撞柱而死,大叫三声天理何在,吐血而亡,就这样,好端端一个家,就被西门庆给毁了。”收到此处武松已是泪流满面。
………………………………
第五十三章 武松的故事
更新时间:2013…11…18
一个汉子能哭成这样,足可见哥哥嫂嫂的离去给他带来多大的打击,这仇恨有多深!崔天赐也不知如何安慰,只是默默的递上手巾,让武松擦擦泪水。
“当我回到家中,家中是一片荒凉,杂草都已经长满了院子,我听到的是哥哥嫂嫂惨死消息。我恨呐,为何当时我未在家?若是我在,那些强徒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对,杀一双,那我的哥哥嫂嫂就不会惨死了。”武松开始嚎哭。
“武二哥,且不要哭泣,如今你还在险地,节哀啊!”崔天赐看武松控制不住情绪,赶忙劝慰道。
“武哥哥,难道你就放过那西门庆了吗?”王执中咬牙切齿,显然是被武松所讲的事情所触动。
“这等害我武家家破人亡的畜生我岂能放过?次日,我打听到西门庆在狮子楼宴饮,赶到那里,西门庆这厮还颇有些手脚,还带了十个护卫的手下,我用了一刻钟的功夫收拾了护卫,两刻钟将西门庆从狮子楼二楼打下。
在哥哥嫂嫂的坟前,我将西门庆一刀一刀活剐,活祭了他们。”
“武二哥做得好!是条汉子!”王执中挑了挑大拇指。
“哎,我杀了西门庆,便逃出了阳谷县,从此漂泊天涯,四海为家。官府发了海捕文书,四处缉捕于我,我也只得东躲西藏,因为这个去了很多地方,也结识了很多朋友。”
“那后来呢?”
“后来新帝继位,大赦天下,我才敢光明正大出来。还是在江湖上卖艺,四处飘泊,到了杭州这个地界,钱好赚,人也厚道,最重要的是有个叫高权的好知府。
这高权知府,虽是文人却颇有风骨,在杭州本地官声甚好。可惜我那时只是个打把势卖艺的粗人,根本无缘相见。
一日,高知府微服私访,却被之前他惩治的恶霸乘机报复,正好我在街边卖艺,打散了恶霸的手下,救下了高知府。
高知府感念我的救命之恩,也看中我的身手,邀我到衙门中做个都头。我敬佩高知府的为人,便答应了他的邀请!”
“高知府得你帮助,也算是如鱼得水了!”崔天赐感叹道。
“哎,小恩公,你不知道官场的险恶啊!我和高知府确实过了一段如鱼得水的日子。高知府惩治恶人,我去抓捕。高知府出巡,我护卫在身旁。却不知最危险的不是眼前的明枪,而是背后的暗箭呐!”
“后来是不是汤通判使坏?”王执中隐隐感觉到了脉络。
武松微微点了点头。“一日,城中有几个富户,愿意捐献大笔的银两给知府,让知府赈济灾民,修建学馆。这几个富户虽称不上良善,如今有这个心,也算是将功补过,知府大人便答应了。
那日,知府派我去富户家取银,富户声称要夜晚押运,怕白天运银露富。我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便答应了。
谁知道,当我将银子运抵衙门的时候,汤通判派兵包围了我们,将我与高知府一起押进了大牢。
原来,这都是汤通判和富户们密谋的毒计,汤通判早已向上级密报高知府向城中富户索贿,上级派人下来秘密调查。
汤通判趁机导演了这一幕。献银的富户一口咬定是高知府逼迫于他们,他们不得已才向高知府行贿。加上汤通判在其中使坏。
高知府百口莫辩,最后朝廷下旨将高知府贬至琼州,我则被刺配沧州。”
“这个汤通判,真是阴险歹毒!”王执中涉世不深,听到世上竟然有这样陷害人的,顿时气愤填膺。
“小恩公,你还没听到后面,听到后面你也就觉得此时他做的并不算什么。”武松苦笑一声。
“这汤通判,又做了什么伤良心的事情?”王执中好奇的追问。
“我刺配之后,被两个解差押赴沧州,一路上风餐露宿,都不觉得什么,唯一牵挂的便是高知府,高知府虽然为人高洁,却只是个文弱书生,琼州山高路远,却不知道能否安全到达。
“到了沧州,我被押至牢房营,牢房营中都是受苦受难的弟兄,日子虽累,却也不难过,我日日想办法打听高知府的消息,数月后,我才得知,高知府在赴琼州的路上,遇到强人,全家遇害,唯一的女儿下落不明。”
“听到此等噩耗,我如何能在这牢城营中呆的下去?这分明是有人谋害了高知府一家,这人肯定和汤通判脱不了干系。高知府为人清廉,平时并无私仇。汤通判使阴谋诬陷高知府,定然怕将来事情败露。
在一个夜晚,寻到一个机会,我便逃出牢房营,当时情况紧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杀了数十个牢子,哎,想来也是他们也是无辜受累。”
说道此处,武松叹了一口气,崔天赐王执中面面相觑,武松说的简单,他二人却能想象的出当时战况的惨烈。武松身在牢房营,本身就是自由受限制之人,想来也是徒手而已,却能击杀数十个牢子逃了出来,这是何等勇武?
武松接着说道:“到了杭州城,心情稍微平复了些,我也怕自己冤枉了汤通判,便深夜潜入汤府管家的住处,托言是高知府冤魂索命,套出实情。实情果然如我所料。
高知府被贬之后,汤通判与当时密谋的几家富户商议,觉得以高知府的资历将来未必没有起复的机会,以他嫉恶如仇的性子,一旦高知府起复,他们几人便绝没有好,便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汤通判府中也养着几个高来高去的江湖人,派他们去结果高知府一家的性命,斩草除根。
汤府管家带着几个江湖人追上高知府全家一行,在一个四处无人的山岭将高知府一家的性命暗害,女儿高瑶瑶被江湖人带走,下落不明。
弄明白了事实经过,既然是血债就要血偿,当夜汤府全家一十三口,除了一个小女儿,全被我斩杀。”
“这…是不是有点太残忍了?”崔天赐听得五味杂陈,觉得汤通判的确该死,只是杀了汤通判全家,有点过了!
“这有什么残忍的?血债血偿本应如此,武二哥,杀得好,痛快,这等贪官奸人就该是这等下场。”说话的竟然是王执中。
求收藏!
………………………………
第五十四章 高瑶瑶
更新时间:2013…11…18
没想到王执中居然是这种看法,转念一想,是了,古人的想法跟现代人大不一样,讲究的就是有仇报仇,有怨抱怨,汤通判杀了高知府一家,武松杀汤通判一家为高知府报仇,从宋朝人的观点来说无可厚非,看来是自己这个“假宋人”矫情了!
“崔公子宅心仁厚,武松佩服,事后想来,武松也觉得当时做的有些过了,汤通判虽恶,他的家人却罪不至死,哎,只是人死不能复生,也是武松的一桩罪过,只能等到将来阴曹地府让阎王爷他老人家发落了。”武松长叹一声,表情郑重不似作伪。
崔天赐心道,武松做事果决,恩怨分明,不愧是江湖人本色,更难得的是有自我反省精神,并不随波逐流,做事也有勇有谋,不是莽夫所为。
“那武二哥后来去了哪里?为何今日又出现在此处呢?”王执中显然对武松后来的去向更感兴趣。
“当日做了这灭门大案,我怕官府胡乱抓人,残害好人,便在内室写了“杀人者武松”五个大字,逃出杭州城后,我在一个江湖朋友处弄了这样一套行头,和一份度牒,从此便以行者的身份,在江湖中行走,本来想着就这样混混日子,等阎王爷召见,好了却一身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