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车队是给西军运送军粮的。今日路过济州府,临时在此休整几日,还望行个方便。”崔天赐的话语极为官方,没带任何情绪,让李继听不出来话语中是喜是怒。
李继心中暗琢磨,这往西军送粮怎么从这里过?不过看样子这位小爷应该西军哪位将军的公子,出来历练来着。有宋一代,武将的地位不如文臣,可比一个小吏那还是高出太多。而且武将们大多性子粗鲁,一言不合,非打即骂。看这位小公子身后这些位,满身都透着杀气,看来定是军中的军汉,惹恼了他们可是现世报的没好果子吃,算了,这麻烦事还是交给知府老爷吧。
“这位小公子,实不相瞒!按说你们要进城,我理当让你们进去。只是先如今盗匪横行,知府老爷严令严查进城人员。你看你们这么多人…!要不这样,我去通报下知府老爷,只要知府老爷同意,我立马安排诸位进城。而且你们这么多人,如何安置也得知府老爷发话才行。”
“好,那你就带我去见知府老爷!”
李继没想到这少爷如此的好相与,心中也产生了一丝莫名的好感。
济州知府李大年,到任已有两年,最近这一年他过的颇为煎熬。明年就是他任期届满的日子了,到时候是升迁还是留任,或者是贬谪,那就看这三年的政绩。本来他是不担心的。当年走了童贯的门路,送了重礼,后来每年也没断了孝敬,如今也算得上是童贯的嫡系。只要他安安稳稳度过这三年任期,任期一到往上升一升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可偏偏在今年,境内出现了几处贼人,其中最令他头疼的就是这鹿儿山的匪人。狡猾悍勇。官府几次派兵围剿,不是被他打的打败,就是被他牵着鼻子在山沟里转圈圈。
最近师爷给出了个主意,叫釜底抽薪,就是堵住匪人获取粮食的渠道,将他们活活饿死在山里。这个主意虽好,自己也采纳了,可匪人真能坐以待毙?真能在自己任期满之前彻底从济州境内消失吗?
“大人,城门官李继有要事相报!”外面差役进来禀报道。
“李继?让他进来!”李大年对这个李继还是蛮有好感的。李继此人善于察言观色,每每说话都颇对自己心思,更重要的是他在城门官这个位置上,每年都能给自己一笔不菲的好处。而且此人懂得眉高眼低,知道什么人的钱要多收,什么人的钱不能收,自己上任以来从没给自己惹过麻烦。因为同姓李,李继还跟自己攀了个同宗的名分,这一下两人更是近乎了不少。
“大人,今日城门口来了一队运粮的车队。”李继进门行完礼就说到。
“哦?有什么不对吗?”李大年知道李继的为人,单单只是车队要进城,他绝不敢拿这鸡毛蒜皮的小事来麻烦自己。
“这车队有上万辆车,说是给西军送军粮的。”李继接着说道。
………………………………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 济州府(二)
“上万辆?军粮?你可问清楚了?”听到此处李大年也吃惊不小。
“小的亲眼所有,确实有上万辆,至于其他,小的已经将他们的人带过来,大人可以当面问他。”
李大年一听,也不敢大意。让李继将崔天赐带了进来。
“草民崔天赐见过大人。”崔天赐进到大堂,堂上坐着一位三十五六的中年人,头戴官帽,身穿官袍,面上无喜无怒,一看就知道是经历过宦海沉浮,拿捏官场潜规则到一定程度的人。
“听说你们这是送军粮到西北军中?”李大年问道。
“大人请看!”崔天赐没有多说,只是把兵部的行文和三司的勘合拿了出去,递给身旁的衙役,由衙役上呈给李大年。
李大年翻看了一番,的的确确是兵部的行文和三司的勘合,看来送军粮这事的确不假。他在朝中呆过,虽说是微末小官,可也明白这套流程。往年的军粮都是积年的老户运送,路线也根本不会经过济州府,而这杭州崔家没听过有这么一号人啊?
“崔生,据我所知,往年的军粮都是河北沧州王家负责,今年却如何换成你家?”
“禀告大人,我们崔家去年接受朝廷贡纸的供应,当时童大人对我们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什么赞赏,极力推荐我们崔家接受今年的军粮供应差事。今日我们能为国运送军粮倒是要多谢童大人的举荐!”关于这个李大年,崔天赐在路上就从李继口里侧面打听了,知道他当初是走了童贯的门路,因此这番话所说也是意有所指。
“哦,原来有这样一番渊源!既然你们也是为国效力,我济州府自当给予方便。你们有什么困难,不妨说出来!”
崔天赐也没客气,就把如何住宿,补给如何安排这方面的问题跟李大年说了。李大年当即命令当班捕头,带领手下捕快去帮助车队安置一切。
公堂上的事办完,崔天赐跟随李大年进入二堂。
“世叔在上,请受小侄一拜!”崔天赐进入二堂,赶忙重新行礼。
“贤侄,快快请起!”李大年也做出一副长辈的姿态,伸手虚浮。
两边落座,崔天赐道:“这次运粮,童大人跟小侄说,若是路过济州府一定要来拜访大人,说大人不是外人,此次小侄斗胆上门叨扰,还请世叔不要见怪。”
“若是贤侄过门而不入,我才真的要见怪。”李大年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不愧是官场打滚多年的人,刚刚见面却如多年未见的亲戚一般。
“这次来的匆忙,没带什么礼物,一点家乡特产,聊表做晚辈的心意。”说话间,崔天赐从袍袖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递到李大年面前的桌子上。
“贤侄,你这是见外了,人来了就好,何必带什么礼物!”
“孝敬长辈,应当的。”
之后,两人的言谈更加融洽。从天南到海北,从书法到绘画,两人聊得不亦乐乎。崔天赐有意无意透露自己跟童贯,蔡京这些人的关系不一般,因为崔天赐的话半真半假,把个官场老油条听得五迷三道的。等到崔天赐净手回来,看到李大年的笑容更加的和蔼。崔天赐明白这是什么愿意。对于一个自小苦读诗书的人来说,有什么能比一方极品端砚更让他心满意足的呢!
等到崔天赐说自己在路上与贼人相遇,不但将贼人杀败,而且还俘虏了二百多号贼人,李大年已经顾不上仪态,嘴巴张开就没合拢,再听崔天赐说那些贼人好像来自一个叫“鹿儿山”的地方,李大年的嘴巴差点没掉地上。
福星,绝对的福星,这是李大年对崔天赐的评价,这一刻,李大年真的把崔天赐当真自己的亲侄子了,不,比亲侄子还要亲。不但让自己的内眷出来相见,而且还令管家大排筵席款待崔天赐。笑话,自己的仕途不但保住了,还能继续向上走,崔天赐不亚于李大年的再生父母啊。
崔天赐在李大年的再三挽留下,直到傍晚才走出府衙。
等到崔天赐在捕头的带领下回到驻地,已是繁星满天。塞给捕头一锭银子后,捕头乐颠颠的走了。
崔天赐这才注意打量自己驻地的情况。宽敞的地方足以容纳自己庞大的车队。
“怎么找到这么一块地方的?”崔天赐好奇的问李国柱。
“少爷,这多亏了知府大人。”李国柱说起此事眉飞色舞,似乎之前发生的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此话怎说!”李国柱的这幅表情让崔天赐很是好奇。
“这之前杨捕头本来已经给我们找了住处,是在一个废弃的庙里。那地方虽说也能安排的下来,但地方还是窄了些,不过出门在外我们也没这么多讲究,毕竟人多,确实不好安排。”说到此处,李国柱顿了顿,咽了口吐沫。
“那后来怎么又到了这里?”
“我们刚刚安顿好,知府老爷的管家带着杨捕头一行人找到我们,将那二百多个俘虏给带走。少爷你是不知道,那管家和杨捕头看那些被俘的贼人,那眼神比看到女人还亲呐!”说这话的时候李国柱面上闪过一丝骄傲加鄙夷的神色。
“杨捕头他们将俘虏带走后,管家就跟我们说知府老爷给安排好了另外一个去处,这不我们就又搬到了这里。少爷,你可不知道,这可是军营,原来知府大人临时命令这里的安扎的军队都到城外去宿营,把营房留给我们住。少爷,这面子够大吧!”
“面子是够大,你们就安心住吧!我出去一趟”崔天赐并没有李国柱心中的高兴。鸠占鹊巢,哪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