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你就不用问了,总之我们葛家若不能脱得这次大难,便只能在杭州府除名了。”葛半城哀叹道。
三个月后,葛家的产业被变卖一空,葛半城及其家人也神秘的从杭州城消失了,至于他们去了哪里,却是谁也不知道。
而葛半城变卖家产的最大受益者却并非他的对头崔天赐,而是来自东京汴梁城的神秘商人名叫童小五。
不过崔天赐也不是没收获,葛半城的纸坊和雕刻坊都被他收入囊中,当初一起结盟对付葛半城的那些伙伴们也都有所收获,比如王景旺得了三家米店,柴恒则收购了所有的绸缎庄,终于实现了在独霸杭州绸缎生意的愿望,其他人也各有收获,算是满意而归。
………………………………
正文 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起点
花开花落又一春,杭州城依然是那个繁华似锦的名城,只是城里再也没有一个叫葛半城的商人了。
杭州城里现如今所有的纸张都来源于崔氏纸坊。通过一年多的发展几乎江南绝大多数城市里都有裕罗纸的身影。崔家的财富已经不是当初可比,由于在江南几乎是垄断的地位,短短一年的利润已经超过了过往所有的年月总收入。如今在各地的分店也已经达到了十处之多。
可以说崔天赐的事业在短短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本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做梦都会笑醒,可事实上自打葛半城消失以后崔天赐便很少笑,整个人安静的根本不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虽然他一直都不像)。
此前与葛半城的争斗哪怕再是激烈都还是在商业手段的范畴,而最后真正击败葛半城的却是强权。虽然最后成功击败了葛半城,崔天赐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却有深深的恐惧在里面。
无论商业做的再好,遇到拥有国家机器的官场中人,一旦成为对手,结局一定是商人倒大霉,好的是倾家荡产,坏的情况满门抄斩也不是不可能。
当初决定跟童贯合作那是没得选择,既然别人告诉你了他的秘密,哪里容得你有反悔的余地?如今想来若是有一天自己成为了童贯的对手,下场说不定还不如葛半城呢。
说起童贯如今倒是春风得意,利用葛半城的账簿成功搞掉了王景,童贯迅速上位,在朝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童贯上位成功,对崔天赐的态度倒是没什么变化,依然很是热络。只是崔天赐觉得心里膈应,反倒是他跟童贯的联系不冷不热的。
虽然是不冷不热,却没断了联系,而且愈发紧密了,主要是童贯将军中送粮的差事给崔天赐争取了一份。
给军中供军粮历来是利润丰厚的铁杆庄稼,利润高不说还稳定,更重要是一旦成为了军粮的固定供应商也就有了半官方的身份,对于商人来说那是梦寐以求的。崔天赐虽然不想跟童贯走的太近,但对于这样的好事也没有理由拒绝,便答应了下来,当然按照惯例,其中一半的利润要分给童贯,这也是童贯为什么要争取这份好差事给崔天赐的原因。
毕竟当初在对付葛半城的事情中,两人的合作还算愉快,重要的事崔天赐有把柄在童贯手里,这样用起来更放心。崔天赐做事的能力自然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
分给崔天赐的军粮份额是十万石,目的地是太原。虽说崔家自己的海船已经有五艘之多,可到西北内地还是要陆运才得行。
粗略一算至少要上万辆的大车才得行。整个杭州城满打满算也不过有上万辆车,能做长途运输的不过五千辆,就是这些可不能全部租借到,因为别人的车辆也是要用的,这送一次粮来回要下半年的时间。能租借到的不过区区两千辆而已。
那余下的车辆怎么办?想来想去只有自己造。对于造车崔天赐倒是不用担心,自打上元佳节遇到的前军器监工匠宋归仁正式来纸坊上任以来,对于打造些器具时完全不在话下。
崔天赐早已从最初的震惊中习惯了下来。想想也是,能打造出神臂弓这种大杀器的宋朝工匠对于日常的小家什会觉得有什么难度?
直到后来宋归仁根据崔天赐所花的图纸成功制造出了“回回炮”交给武松带给张金来。崔天赐越来肯定自己捡到了宝。
………………………………
正文 第二百二十章 造车
“回回炮”的制造彻底打垮了沿途的海盗。虽说“回回炮”比较原始,比起后世真正的炮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上木结构且没什么防护措施的海盗船,那还是恐怖的所在。
装备了“回回炮”的商船与海盗船遭遇了几次以后,海盗们每逢看到这装备了“回回炮”的商船,便有多远躲多远。
“回回炮”的成功,不仅让崔天赐的商船大幅扩张,而且对宋归仁的信心也越发足了。
“东主,你确定要的是一万辆而不是一千辆?”老头也摸清自己这东家的脾气了,对崔天赐说话很是随便。
“十万石粮食,你说是一万辆还是一千辆?”平时崔天赐没少和老头争论,老头有时被他的奇思妙想震得不行,有时又被气的发疯,崔天赐也早已习惯了两人说话的语气。
“十万石?一辆车最多拉八石粮食,要是十万石一万辆还不够啊?”老头吃惊道。
“是啊!所以这一万辆大车是只能多不能少!”崔天赐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一本正经的说道。
“东主,什么时候要?”看东家说的认真,宋归仁也不敢再玩笑。
“半年,只能提前不能延后!”
“东主,这绝不可能!”宋归仁回答的很干脆。
“你要多少人,多少钱,要多少我给多少!”崔天赐也表明了态度,条件可以提,但结果不能变。
“这不是人和钱的问题,你可知道南人船多车少,很多工匠善于造船却拙于造车,再者造车需要坚韧的木料,这种木料主要生长在北方,光是将合格的木材运到杭州来都要半年的时间,东主你说半年的时间我如何造的出如此多的车辆?”宋归仁稍作分析,将难题一一摆在崔天赐的面前。
听到宋归仁如此说,崔天赐呆住了,本以为有宋归仁这个大匠在,这事就是多找些人多花些钱的问题。却没想到此事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这也怪崔天赐平时缺乏具体做事的经验,包括造纸造船具体负责的都是他父亲和张金来,一句话吩咐下去要多少,什么时间出货具体的事情他就不管了,造成现在他对事情的具体进度缺乏一个客观实际的了解。
“你的意思是半年的时间造不出这么多的车辆?”
“造不出来!”
“能造出多少来?”
“一百辆!”
听完最终的答案崔天赐差点没一口血吐出来。仅有一百辆?百分之一的份额,让我如何去运这十万石的粮食?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想?”崔天赐用期待奇迹的心情看着宋归仁。
“没有!”宋归仁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匠,他是在军器监做了大半辈子事的人,对于大量器械的制作是有充分经验的。能做多少他心里是有杆秤的,他知道在这种事情上绝不能说大话。
崔天赐无力的摆摆手示意宋归仁可以走了。宋归仁同情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东主却爱莫能助,只得离开。
随后的日子里崔天赐又问了几个工匠,大多数与宋归仁说的相去不远,偶尔有一个敢大包大揽的,崔天赐稍微问了下宋归仁总结出来的难处,对方支支吾吾,崔天赐也失去了兴趣。
崔天赐已经确定这是个更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可想想一旦无法按期交付军粮,按大宋律法以贻误军机论处,那可是要砍头的啊。每个人都只有一颗脑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越沉下心来越觉得事情不寻常,眼看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崔天赐的心中真的开始着急起来。
苦思冥想了很久,崔天赐忽然眼前一亮,对了,这个人也许能帮得上忙。
………………………………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见葛半城
造纸坊码头,一艘船在夜幕中靠岸。码头上早有一个年轻的后生在那里等候着。若是崔氏纸坊的人在这里就一定认得此人。此人正是崔氏纸坊的少东主崔天赐。
只是此时整个码头上寂寂无声,方圆百步之内不见一人。
船一靠岸便有一个长长宽宽的踏板伸到岸上,踏板上先是走下来一位壮壮实实的汉子。
“武二哥,麻烦你了!”崔天赐看到下来的汉子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东主,人我给你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