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商途-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是个车把式,却是个重义气的,在莱州城有些威望。我曾对他有过恩惠,这个给他,说不定会对你有所帮助。”说话间摔过来一个玉扳指。

    崔天赐接过一个看,这扳指不同一般装饰用的扳指,一条条弦痕历历在目,看来前主人定然是个勤于练习箭术的高手。
………………………………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万事俱备(一)

    莱州湾沿岸多浅滩,却并非没有优良的港口,只是时人并未重视,宋时的良港多在两浙路,对京东路沿海的开发并不在意。

    此时一首五千石的海船驶入了莱州湾新建的港口。港口设施简陋,并未有渔船停泊显见还只是初创。离海港数十里的地方有一处占地三千多亩的院落。却并非是哪个富家大族的私人庭院。乃是江南第一造纸名家崔氏在京东路新建的造纸作坊。

    作坊乃是新建,起初人员并不多,最近几日却是逐渐热闹起来,不断有拖家带口的工匠前来作坊。

    海船靠岸后不久,船上一位翩翩佳公子从跳板上缓缓走了下来。码头上已经有数十位迎接的人员在等待着。

    “少爷,崔福给您请安!”公子刚一到岸,人群最前面一个中年汉子激动的上前行礼。中年汉子的举动告诉后面的众人,今天的主角到了,于是后面的来人纷纷跟着行礼。

    “崔福辛苦你了!看来你的手笔可比崔喜大多了!”公子笑的很满意。

    原来随着崔氏纸坊最近一年多的急剧扩张,崔家的老人都陆续派到外地掌管当地的生意。崔喜被派到了江南西路执掌当地的纸坊,做的风生水起。崔喜和崔福平日里如同孟良焦赞一般,一向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看着自己的老伙计在外地混的人模狗样,老实如崔福也不禁起了心思。半年前崔天赐有意在京东路开设纸坊。崔福鼓了几次勇气,终于开了口。

    崔福开口主动请缨,倒是让崔天赐吃了一惊。崔福平日里给崔天赐的印象就是那种任劳任怨,不争不抢的老好人形象。

    这样的老好人到外边独自执掌一方还真让崔天赐放心不下!毕竟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拓出一片市场来绝非平庸者能够胜任。不过崔福既然提了出来,作为崔家的老人,为崔家忠心耿耿服务了几十年,崔天赐实在无法开口拒绝。最后决定让刘贺暂时陪同崔福到莱州建厂

    没想到刘贺呆了两个月就回了杭州,告诉崔天赐,崔福在当地简直是如鱼得水。崔福厚道的为人短短的时间内就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平日里招工等杂事当地人都愿意跟崔福打交道。章而为人圆滑的刘贺反而没有崔福受欢迎,这让刘贺哭笑不得。

    崔天赐听了也是觉得匪夷所思,后来想想这莱州就是后来的山东地界,山东人都是出名的忠厚实在,也就释然了。

    “少爷,崔福已经按您的吩咐去招工匠了,已经有七十八名工匠在作坊里。如今十里八乡的工匠都被咱招来了,再想招可就难了。”

    “恩,你不用着急,这事我来想办法,走,我们先去作坊,看看你的劳动成果。”崔天赐看着一脸歉意的崔福,笑着安慰道。

    到了纸坊,崔天赐一看,这地面真叫宽阔,比起这里来,崔家的老作坊实在提不上台面。崔天赐走了一圈足足花了两个时辰。看这地界,水源运输样样不缺,确实是建造纸坊的理想场所。

    围墙围起来的有三千多亩,可据崔福讲,他们买下来的地足足有万亩。而费用不过区区百余贯钱。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这块地种啥啥不出,连种子都会赔进去。百余贯钱已经让原主人喜出望外,觉得是占了天大的便宜。

    崔天赐点点头,能有这么大一块地对将来作坊扩张大有好处。至于闲置的土地,反正没花多少钱,闲着就闲着吧。
………………………………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万事俱备(二)

    崔天赐这次来,宋归仁是跟着的,不止他跟着同行的还有一百零五位木匠。算算加起来有近两百位工匠了,宋归仁大体考察了一下这些当地招募的工匠的水平。

    看了之后脑袋顿时大了许多,这些工匠大多只不过掌握了木匠的基本技能,只能做些最基本的家具,对于车辆这种对技术难度要求颇高的东西,要求他们这种水平的能做出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当宋归仁将这种可怕的结论告诉崔天赐的时候,却并没有在东主脸上看出预料之中的失望神色。

    “他们会能将一根木头打磨成需要的形状不?”崔天赐问道。

    “锯、刨、凿、磨是木工的基本工,若是连这都不会那还能成为木匠吗?”宋归仁心中充满对外行人的鄙视。

    “呵呵,那就够了!”

    看着满不在乎的东主宋归仁痛心疾首。

    “你知不知道制作一辆车对木匠的要求有多高?一要车轮必须为正圆,否则就转不快,二要轮子平面必须平正,必须与圆盘严丝合缝,三要辐条必须笔直,四要每个轮子在水中的沉浮一致。五要同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尺寸重量必须一致。六是轮子的整体结构必须非常坚固。七是要求车毂的粗细长短要适宜。八是要求车轮的长度要适宜。九是车轴选材务必要精良,坚固耐用,转动灵便,十是整个车轮都要求选用坚固的材料。这十要可不是一个平庸的木匠就能具备的。”

    看着宋归仁气急败坏的样子,崔天赐觉得很搞笑,只是轻飘飘的说了句“他们不具备,可是你具备啊!”

    宋归仁几乎要求气炸了,眼看着时间一天天流逝,没有合适的工匠就意味着不能按时做出这么多车辆,不能做出车辆的后果有多严重,宋归仁是心知肚明的,可偏偏东主还当做儿戏。

    “我是知道,可你也知道那是一万辆车啊!我全身是铁能打几颗钉?既然你都不怕到时候延误了军粮,那我有什么好担心的?”

    看宋归仁真的急了,怕气坏了真心关心他的老人家,收起戏谑的语气认真的说道:“你虽然不能做一万辆车,可你知道这一万辆车怎么做。你也知道每个部件怎么做。你只需要让他们每个人负责一个部件,按照统一的标尺做出来,技术好的负责打造车轮这种难度大的部件,技术差的就负责打造车把车身这种简单些的部件,最后再统一组装起来,问题岂不就解决了吗?”

    崔天赐的话虽然说得简单,宋归仁却琢磨了半天才听明白,刚开始下意识的想反驳,可仔细一想却觉得非常有道理。分工协作,各负责一块,这样虽说技术有差距,但只负责一小部分,孰能生巧,自然能把负责的部分做到最好。

    有道理归有道理,不过宋归仁并不认为真的可以这么做,因为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这样造过车。

    “东主,你这想法虽然奇特,老夫也觉得有些道理,可这根本不是造车的程序,我们时间有限,根本没多余的时间让你胡搞,当务之急还是多找些熟练的木匠来,早日开工才是正理。”

    晕了,这在后世是人人皆知的流水线作业程序居然被怀疑,崔天赐很是无奈!倒是不能怪宋归仁脑筋顽固,他活了几十年从没见过人这样造车。

    “这个方式在极西之地甚为盛行,那里几十人就可以组装上万辆车,先生莫要担心。”崔天赐只好搬出莫须有的极西之地来试图说服宋归仁。

    “我不管你极西极东,反正老夫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是从未见过。若是你那般说,木匠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保证车把与车身能严丝合缝?如何保证轮和轴能次次恰到好处?若是不能,每个人造出一个部件,最后组不到一起,只能成为一堆废料,到时候你哭都来不及。”老头越来越生气,最后竟是声色俱厉。

    崔天赐看老头固执的可爱,不得不拿出最后的杀手锏。

    “呵呵,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只要将标尺全都统一,保证标尺都是一样的,再制定统一的操作步骤,您来做监工,监督他们严格执行,我保证一定能让不同工匠所产的部件可以完美的组合在一起。若你还有疑问不如我们按这种方法试做出一部车来,看结果如何?”

    宋归仁觉得自己够固执了,没想到东主比自己还坚持,看看再坚持只会让时间越来越少,既然东主说试试,那就试试吧,尽快试完让东主死心也就是了。

    崔天赐看宋归仁答应了,心中大喜,只要愿意尝试,那宋归仁就跑不出自己的手心,崔天赐心中暗爽。

    宋归仁是个行动派,说做就做。第二天就挑了几个手艺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