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师-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官很是满意,顺带看几眼杨瓒的文章,见同样的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没有半点出格,不禁失笑。

    在遍举英才、以敢言能言为佳的弘治朝,这样的“小夫子”当真是难得一见。

    抚过长须,半掩着下巴,考官匆匆览过余下几人,回到殿前,仍是笑意未减。

    “贯道笑什么?”

    马文升颇为好奇,见韩文摆摆手,仍是暗笑不停。略挑起眉,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眉毛挑得更高。

    “负图兄为官四朝,这样的贡士可曾见过?”

    年少登科,必有几分锐利。不骄不躁,沉稳如斯,实在是少有。

    纵然是十二岁中举的杨廷和,十五岁上书朝廷针砭时弊的王伯安,未及弱冠之时,也没有这份定力。

    马文升目视韩文,后者示意他走到近处,看看杨瓒的文章。

    “只要一观便知端的。”

    马文升难得有好奇之心,步下考场,貌似不经意的停在杨瓒桌旁。

    不到两息,马尚书嘴角直抽,想笑不能笑,表情很是奇怪。实在忍不住,干脆背过身去,咳嗽了两声。

    韩文负着手,险些喷笑。

    杨瓒正专注于誊抄文章,丝毫不知道,出格会引人在意,小心谨慎得过头一样会引来关注。

    如果他是前生年龄,这份沉稳并不出奇。

    但杨小举人才几岁?

    十七!

    十七岁的小夫子,不引人注意才怪。

    和历经宦海的马文升等人比心眼,杨瓒还太嫩,委实有得学。

    恍然不知间,想安静做只小虾米的愿望,已同杨瓒渐行渐远。

    巳时末,复试将近尾声。

    多数贡士已答题完毕,端坐在案后。

    马文升等考官看着滴漏,取下只剩不到半个小指的檀香,自殿前开始收起考卷。

    殿外,一身大红盘龙服的朱厚照正立足观望,几个宦官小心的伺候在侧。

    等到他看够了,终于转身离开,几个中官才暗地里舒了口气,小跑着跟上。

    “孤去见父皇。”

    朱厚照正逢变声期,连续半月守在弘治帝身边,端茶奉药,声音很是沙哑。

    宦官中一人忙捧出荷包,小心取出瓷瓶,送上太医院配制的糖丸,道:“殿下仁孝,陛下龙体必将大安。”

    含着糖丸,朱厚照笑道:“刘伴伴忠心,孤知道。”

    刘瑾登时笑眯了眼,愈加奉承。

    同行的谷大用和张勇狠狠盯了他两眼,暗恨慢了一步,让这龟儿子抢了先,讨了殿下的好!

    两人互相看看,目光都有些意味深长。

    暂且先让这老小子得意几日,骑驴看账本,咱们走着瞧!
………………………………

第十一章

    朱厚照兴冲冲赶往乾清宫,不想却扑了个空。。。

    “殿下,陛下龙体大安,御驾东暖阁,召朝臣议事。”

    “父皇大安?”朱厚照眼睛一亮,“可是用的方院判的药?”

    “回殿下,正是。”

    宁瑾随弘治帝移驾,回话的是内官监太监陈宽。同是弘治帝身边的老人,宁瑾最擅长察言观色,陈宽不比前者机敏,更喜多做少言。

    “陈大伴可知父皇都召了谁?”

    “回殿下,三位阁老皆在。”

    弘治帝多日未上朝,政令多自内阁发出。今日精神不错,召三位阁老入宫实是理所当然。

    想到要见这几位,朱厚照有些发憷。

    李相公很是和气,纵是斥责,也会让人如沐春风。谢相公一派名士风范,少有动怒。唯有刘相公脾气火爆,几乎是一点就着。

    想起刘健在东宫“关照”自己的日子,朱厚照顿时头皮发麻。有心躲过这遭,等父皇返回乾清宫。然左思右想,委实不妥。

    弘治帝养病期间,没少对朱厚照耳提面命,内阁三位相公都是扛鼎之才,定要尊重。

    今日三位阁臣齐聚,在暖阁中议事。朱厚照不知道便罢,知道了却不去,甚至故意躲开,必然令弘治帝失望。

    朱厚照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皇太子,却是个孝顺儿子。

    哪怕为了让亲爹开心,也要硬着头皮捱上一回。

    “那……孤也去东暖阁。”

    想到要面对三位阁臣,先时的兴头就消失一半。

    陈宽恭送皇太子,视线扫过簇拥在朱厚照身边的刘瑾谷大用几个,深深皱了一下眉。

    待朱厚照的身影渐远,陈宽唤来一个小黄门,道:“你且去司礼监走一遭,给戴公公递个信,抽空到咱家这来一趟。”

    “是。”

    小黄门答应着,壮着胆子提了一句:“若是戴公公问起何事,奴婢该怎么回话?”

    “就说咱家有事同他商量。”陈宽顿了顿,压低声音道,“关乎东宫,他必会晓得。”

    “是。”

    小黄门躬身退下,半点不敢耽误,一路往司礼监去了。

    陈宽袖手立下廊下,眉头始终未能舒展。

    弘治帝身边的中官,多是由怀恩一手挑选。才干不提,忠心却是一等一。

    长伴陛下身边的宁瑾,前往宣府的刘清,敢言“佛书诞,不可信”的覃吉,乃至早年间的几地镇守,都称得上行为端正,堪为天子所用。再如何鼎一般,敢当面斥责国舅无礼,以金瓜击之,虽没落得个好下场,身后也有个好名声。

    厂卫是天子的鹰犬,最重要的就是忠心,没有太多的花花肠子。

    今日见到刘瑾几个,陈宽着实心头一跳。

    这几个中官,自太子少时便伺候在侧,性格鲁直不是问题,只要没有坏心思,都可一用。但随着陛下久病,渐有将江山托付太子之意,这几个都开始露出狐狸尾巴,尤以刘瑾为甚。

    刘瑾曾经犯错,虽不大,却能躲过东厂刑罚,伺候在太子身边,心思手段定然不缺。

    若他怀揣歪心,只想讨好太子,将朱厚照往歪路上带,必是国之大患。

    想到这里,陈宽不禁咬牙。

    最好不要让他拿到实据,否则,咱家必收拾了他!

    刘瑾弯腰跟在朱厚照身边,半点不知,弘治帝身边的陈大伴已经盯上了他。

    怪就怪在朱厚照尚未登基,他把持不住,过早露出了心思。晚上一年半载,纵然陈宽再恨,也奈何不了他半分。

    东暖阁外,守门的中官见到朱厚照,连忙行礼。

    “殿下。”

    宁瑾伺候在暖阁内,另一名大伴扶安为朱厚照通禀。

    进了暖阁,热风扑面。

    朱厚照不觉半点温暖,反而打了个哆嗦。

    太子畏刘相公如虎。

    虽有些夸张,然也着实形象。

    弘治帝端坐在案后,见到朱厚照,招手让他立在身旁。

    见礼之后,君臣继续商讨凤阳等府州大灾,以及军粮不足之事。

    李大学士进言,令巡抚凤阳等处的都御史查情上报,并催督户部开仓,以积年所存麦粟赈济。

    “凤阳临近金陵,可由太仓等地运粮。今河南亦饥,且夏粮未减,兼北疆为鞑子所侵,灵州被围,辽东数堡粮草被抢夺焚烧,事已急。臣请暂免凤阳等府税粮。河南等地,可以每米一石折银三钱,许其三年内补足。军粮之事……”

    顿了顿,李大学士方继续道:“可再令商人往边境运粮,给以盐引。”

    “李先生之意,是恢复高皇帝的开中法?”

    李东阳点头,并道:“事急从权。臣知行此事必有弊端,然边患未除,唯有先解边军之困,方可言其他。若有不肖之徒以此牟利,当以高皇帝之法严查。”

    刘健、谢迁皆点头附议。

    一旦恢复开中法,必有勋贵朝臣插手其中,谋取盐利。然两害相较取其轻,为解决边军的粮草问题,只能暂行此法。

    复试考题,便是内阁发出的信号。

    既能试探朝中态度,也可借机发出讯号,看谁有胆子伸手!查不到便罢,事情泄露,定要砍手断脚。

    内阁商讨时,吏部尚书马文升和户部尚书韩文都在场。

    韩尚书只是皱眉,马尚书则轻飘飘道出一句话:“旁人不论,寿龄侯和寿宁侯,刘相公打算如何?”

    张皇后的两个兄弟,皇帝的两个小舅子,堪称弘治朝第一号滚刀肉。

    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刘健都恨得牙痒。

    盐引的闸门一开,张氏兄弟必要见机而上,如黑熊遇到蜂巢,不捞个够本绝不罢手。

    有他们在前头顶着,别人还怕什么?

    如果撇开他们,单以为严法处置他人,又何言公正?

    要处置张氏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