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师-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童有些脸红,仍是不服气,道:“虽没看过他人,但比先时确实好上许多。我嘴拙,说不出好在哪里,四郎却不能不信。”

    “是吗?”

    “正是!”

    杨瓒仍是笑,明摆着不信。

    书童梗着脖子,捧着厚厚一叠手稿,实在不明白,都是做好的文章,为何四郎要烧掉。

    “这些都不成文,烧掉吧。”

    起初,杨瓒有心藏起手稿。

    随后想想,杨土整日跟在自己身边,无论多小心,也总有疏忽的时候。况且,家书已经送出,再做防范,不过多此一举。干脆放开手,将练字的纸交给杨土,让他烧掉。

    杨土向来谨慎,口风也紧,看到杨瓒的手稿,没有多说半句。

    见此,杨瓒松了口气。

    忠心也好,其他也罢。过了杨土这关,其他都好说。

    这日,杨瓒仍在苦练策论,客栈中突起一阵喧哗。

    笔锋微顿,墨迹落在纸上,杨瓒微微皱眉,道:“你且去看看。”

    “我这就去。”

    杨土答应一声,将半块酥饼一口塞进嘴里,鼓着两边腮帮子推开门,噔噔噔下了木梯。

    不过半晌,房门重又推开,杨土走进来,道:“四郎,是贡院遣人来告,殿试推迟五日,改到下月庚子。”

    改期?

    杨瓒停笔,拿起布巾擦了擦手。

    “可说是因为什么?”

    “没有。”杨土摇头,“只说推迟,没说因由。不过……”

    “不过什么?”

    杨土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我听在客栈用饭的脚夫念叨,说他有侄子给工部侍郎家送菜,听厨下说,天子罢了午朝,又罢了早朝,他家老爷有五六日没出府门了。”

    书童说得眉飞色舞,全当八卦。

    杨瓒却是听得心惊。

    殿试日期推迟,于他而言并非坏事。比起同榜贡士,他做策论的水平只能算下等。经过数日苦练,勉强可挤入中等。

    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能多出五日,勉强也能多出几分把握。

    但天子不朝?

    放下布巾,杨瓒捏了捏额角。早知道,他应该多翻翻明朝历史。

    弘治帝,貌似是个短命的皇帝?

    实在是万贵妃和弘治帝的亲爹太有名,就算对明朝历史不熟悉,都能听到几耳朵。

    弘治十八年……

    示意杨土不必再说,杨瓒坐到椅上,单手撑着下巴,指尖无意识划过镇纸,慢慢陷入了沉思。

    客栈中,李淳程文王忠得到消息,和杨瓒的反应大不相同。

    杨瓒是心惊中带着庆幸,三人却都有些郁闷,安不下心来。但事已至此,总不能跑到贡院前…静…坐…反…对…吧?

    有家人在朝为官的贡士,多少晓得内情,比他人更添一分担忧。

    殿试推迟不怕,怕的是根本无法举行!

    以弘治帝的勤政,连续数日不上朝,政令多出内阁,简直匪夷所思。唯一的答案,就是天子“偶染微恙”不实,小病实是大病,闹不好,龙椅上会换个新帝!

    知情者多心中忐忑,惴惴不安。

    相比之下,无知淡定倒成了优势。

    京城内小道消息频传,乾清宫中,弘治帝却不像猜测中的形容枯槁,病入膏肓,起都起不来。

    虽多日未露面,但经过太医院群策群力,精心调养,精神的确好了不少。难言是药方的功效,还是丹药的作用。总之,每日里,弘治帝总能余出一两个时辰教导太子。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肆意而为。”

    “治国之道,不在事事亲为,而在御人。”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亲贤臣远小人固然不错,然朝中多君子,亦不能少了小人。君子可用,小人亦可用。君子刚正,小人诡诈,如何用,需得由尔把握。”

    “朝臣言,厂卫乃天子鹰犬。此言不假。”弘治帝顿了顿,加重声音,“然鹰的爪上有环,犬的颈上有绳,其不过看门捕盗之用,生杀皆握于尔手。”

    弘治帝谆谆教诲,恨不能将毕生所得全部灌输给太子。

    朱厚照听得认真,但能真正听进去多少,唯有他自己知晓。

    京城之外,送信的快脚已抵达涿鹿县。打听着寻到杨家,见到门上挂着白幡,族人个个带孝,不由得吃了一惊。

    寻上一个系着麻带的中年汉子,先行礼,再开口问道:“此处可是涿鹿县杨家,甲子科举人杨瓒杨老爷家宅?”

    “正是。”汉子带着几分戒备,问道,“你是何人?”

    快脚长出一口气,脸上带出几分喜色,忽见汉子腰间麻带,忙又收了回去,正色道:“我从京中来,带有杨老爷的家信。”

    “四郎的信?”

    “杨老爷高中今科春闱第五十九名,不日将要殿试面君。跟着杨老爷的书童交代,这封信必送到杨宅,交到杨翁手中。”

    “四郎考中了?!”

    汉子愣住,脸颊抖动,继而现出狂喜,一把抓住快脚,道:“随我来!”

    拍开木门,汉子高声道:“三叔,四郎中了,中了!”

    说话间,屋内奔出一跛脚男子,同样麻衣在身,脸上亦带着狂喜。

    “中了?真中了?”

    “中了!还有四郎的书信!”

    汉子抓着快脚,道:“三叔这里我顾着,你快让娃儿给族长送个信!”

    “哎,对,送信!得快送信!”

    快脚一路被拽着,根本来不及张口。

    待进到屋内,扑鼻一股苦涩的药味。

    一位年不及五旬,却满头白发的男子被搀着走来。其身上披着布袍,肩背裹着绷带,隐隐渗出血色。

    见到快脚,男子面带激动,问道:“可是我家四郎的家信?”

    得知男子身份,快脚忙行礼,道:“杨翁在上,正是杨老爷的书信!”

    论理,杨父乃是不惑之年,称不上“翁”。但杨瓒已是贡士,殿试过后,再不济也是三甲同进士,官身有望。

    快脚不至下九流,身份也是不高,见到杨瓒家人,自要恭敬十分。

    “好、好啊……”

    杨父接过书信,不待细看,已是滚出热泪,语不成声。

    快脚之后,闫大郎亦抵达家中。

    此番未能得中,又在闫璟处落了不是,险些酿成大祸,闫大郎很有几分郁郁。见到父亲母亲,只是草草行礼,借口行路疲惫,早早回房歇息。

    后宅中,一个小丫环急匆匆行过,穿过一座跨院,寻到娇客暂居处,同看门的丫环耳语几句,得了几个铜钱,欢喜离去。

    关上门,丫环行到内室,临窗正坐着一名蓝衣少女,豆蔻之年,脸庞还有几分稚气,眼尾微微上挑,自有一股难言的妩媚。

    “红姐儿,大郎回来了!”

    听到此言,少女头也不抬,仍一心瞄着花样子。

    丫环瞧了瞧,又道:“红姐儿不去看看?”

    “有什么好看?”

    “大郎未中,杨家的四郎却是中了,姐儿此时去,也好安慰……”

    少女忽然抬起头,眸中凝出一抹冷色。

    “我奉父母之命暂居于此,为的是什么,你也清楚。舅母的心思实不可取,你也别眼皮子太浅。”

    丫环张张嘴,却不敢再劝。

    “我视你为第一得用的人,才告诉你这些。”少女扫一眼窗外,柔声道,“刘氏祖上乃是功臣,虽逢难没落,我父亦在县衙得用。不是闫家在京中有门路,我何必来同这等庸人虚与委蛇。”

    丫环讷讷不出声,更不敢提醒,红姐儿口中的庸人可是她的亲舅和舅母。

    似是有许多话压在心中,不吐不快,少女继续言道:“闫家同杨家之事,我也知晓几分。可笑舅舅做事拖沓,虎头蛇尾。要么就不做,也好扯开关系。要么就该做绝,现在这样算怎么回事?”

    少女冷笑,花费银钱上下打点,却是不能成事。

    只累死十六个杨氏族人有何用?想要压下杨家四郎,只需送他亲爹上路,诸事可成。

    父死必当服丧,苦候三年,何种手段用不得?

    即便消息延滞,让他得中殿试,一个“服丧赶考”,不孝的罪名压下去,还想做官?功名都会革掉!

    留在闫家这些时日,少女事事看在眼中,只觉这一家都是烂泥扶不上墙,不堪大用。舅母那点心思更是可笑至极。

    “你且牢记,我姓刘。也需明白,我的出身不在此地,当在京中!”顿了顿,少女继续道,“不过,大表哥回来,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