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师-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可以,但不能太过分,吃相这么难看

    “陛下,此事不能不查”

    群情激奋,言辞如刀。

    奏禀之时,声声嘶哑,可比杜鹃啼血。

    朱厚照十分淡定,坐在龙椅上,借长袖遮掩,吞下一块米糕。任由群臣声嘶力竭,就是不出声。

    三位阁老抬头,看过一眼,即满脸黑线。

    陛下,早朝之上吃东西,能否低调点?

    腮帮子鼓起这么高,再举袖子也遮不住。

    众人参奏几回,天子始终不出声,都感到情况不太对头。

    待奉天殿中安静下来,朱厚照咽下米糕,方道:“诸位爱卿不说了?”

    群臣:“……”

    “那朕说了。”

    “……”抻着脖子喊了小半个时辰,敢情陛下就这反应?

    “此事,朕知道。”朱厚照靠在龙椅,悠然道,“是出自朕意。”

    群臣愕然,当即有户部侍郎出班,直谏道:“陛下,此事关重大,岂可不下六部商议?”

    “为何不能?下六部商议,商议到最后,能商议出什么好结果?还不是要送入京中,不知落入谁的口袋。”

    这话打击面太大,群臣都是脸色微变。

    “陛下”

    不理谏言的朝官,朱厚照转头,道:“张伴伴,把东西给廖卿家看看。”

    “是。”

    张永躬身行礼,从袖中取出一本薄册,步下御阶,走到跪地的廖侍郎跟前,道:“廖大人,您请看,看仔细些。”

    簿册翻开,摊在地上。

    廖侍郎怒视张永,对方袖着手,压根不理会。

    其后低下头,扫过两眼,立时双眼瞪大,脸色发白,额头冒出冷汗。

    “可看明白了?”

    “臣……”

    廖侍郎伏地,无言以对。

    朱厚照俯视群臣,道:“三百万两白银,户部报上来,只剩一百万两。一斛珍珠,两百多枚,经光禄寺清点封存,少去一大半。”

    “二十颗?官兵剿匪,就剿到二十颗米粒大的珍珠”

    “这且不论,钦差上报,珊瑚树十五株,宝石三十箱,玛瑙两箱,夜明珠四颗,都哪去了?”

    “龙涎香两块,特地用三层木箱装裹,又哪去了?”

    “古玩字画,玉器环佩,都长腿跑了?”

    “朕不言,非是不知。”

    朱厚照猛地站起身,扔出另一本簿册,表情严厉,目光如刀。

    “朕不是傻子”

    “杨先生钦差江浙,殚精竭虑,剿匪缉盗,为国肃净海疆。缴获金银珠宝,玛瑙玉石,俱造册封存,送入京中,未留分毫”

    “尔等倒好,袖手京中,贪得无厌,雁过拔毛朕要建卫所,调卫军戍守海岛,防御外来之敌,却是推三阻四,只道国库空虚”

    “国库为何而空?因何人而空?”

    “朕许截留缴获,即为建造卫所,亦为军饷”

    “送入京中?”朱厚照冷笑,“喂硕鼠不成?”

    群臣垂首,颈后发凉。廖侍郎跪在地上,抖如筛糠。

    “弹劾杨先生狂妄,无臣子之操,君子之德,素行贪婪?”

    “尔等也配”

    天子骤然发难,犹雷霆之怒。

    奉天殿中,刹那一片死寂。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天子一怒,非同小可。

    宝剑亮出,不见血光怎能还鞘。

    两本簿册,一本记录户部光禄寺金银玉石出入,凡被贪墨少去,不差分毫。另一本则为官员名录,凡曾伸手之人,俱在其上。

    户部,光禄寺,兵部,同为重灾区。

    这些衙门油水丰厚,往日里,文武朝臣无不羡慕。

    如今当真该庆幸,自己不在其中。否则,必也与犯事同僚一样,被摘去乌纱,除去官服,死狗一样拖出殿外。

    大汉将军早得皇命,为好好表现,拖人时豪不手软。

    原本,少年天子还想玩出点花样,来一个摔杯为号。奈何奉天殿面积太大,大汉将军同御阶距离太远,只能作罢。

    “陛下,求陛下开恩”

    “求陛下开恩呐”

    先时满面正气,直言进谏,弹劾钦差狂悖,江浙卫军不法的官员,此时皆噤口不言,自同寒蝉。

    眼见同僚被拖走,求饶声音远去,一个个脸色发白,双手颤抖,几乎握不住朝笏。

    朱厚照摔出的名册,并非全部。上录之人,仅涉事官员一半。

    名录中,官职最高者为户部侍郎,其后为光禄寺少卿,通政使司誊黄右通政。再之后为户部员外郎,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最后为户部兵部照磨等小官。加上左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数名文武官员,总计达二十六人。

    在朝官员,当即被拖到殿外,除去官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行廷杖。

    未有资格列朝者,由锦衣卫至刑科开出驾帖,至部中衙门或府中拿人。

    弘治帝性格宽厚,向以仁慈著称。

    朝官犯错,也少有行刑。除万妃党羽,即便有朝官犯下死罪,送三法司会审,也没动过廷杖。

    现如今,正德帝登基刚刚一载,便当着满朝文武大动廷杖,如何不让人心惊胆寒。

    内阁三老早知此事,未见半分惊讶。

    天子手握名单,早晚都会发作。

    仅暗中思量,早朝之上,天子雷霆之怒,下这般狠手,怕是要杀一儆百。

    六部九卿,武将功臣,同样心情复杂。

    今日被摘乌纱之人,多为三品以下官员,无一名六部主官。天子能知晓一名八品照磨贪钱,如何会错漏正二品的尚书?

    唯一的解释,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行刑”

    奉天殿前,石阶之下,十一名犯官只着中衣,被按在地上。

    锦衣卫持杖,大汉将军报数,中官监刑。

    犯官不停挣扎,惊骇欲绝,声音渐渐沙哑。传入殿中,愈发变得模糊,听不清楚。

    啪

    第一杖落下,求饶声陡然变作惨叫。

    啪

    第二杖落下,惨叫拔高数阶,不绝于耳。

    啪

    第三杖落下,少数几名犯官,竟碍不住,当场晕了过去。

    真晕还是假晕,无人计较。

    锦衣卫在场,自有办法让人清醒。

    禁卫没有半分留情,一杖接着一杖。到后来,只闻报数,听不到一声惨叫。

    立在殿中,文武百官手脚冰冷,如同身受。

    第十杖落下,犯官多已脸色惨白,晕死过去。中衣下摆却未见血痕。

    非是行刑人留手,实是用了暗劲。

    这些人中,有一个算一个,贪墨之数皆以千计。甭管投入诏狱,还是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审,都是死路一条。

    流放戍边?

    怕还比不上砍头。

    上法场,一刀了结,好歹痛快。流放南域北疆,路途遥遥,依这些官老爷的身板,十有**会死在路上。

    侥幸抵达,遇上土官作乱,鞑子扰边,必须和边军一样,举起腰刀,扛起长矛,戍卫边防。

    问题是,走路都成问题,能扛得住鞑子的冲击?

    综合起来,结果还是一个死。

    廷杖行毕,大汉将军入殿禀报。

    朱厚照坐回龙椅,摆摆手,道:“送刑部大牢关押。”

    既要警告众人,投诏狱不如送刑部。

    正好让六部官员天天看着,日日回想,觉睡不好,饭吃不香,一月瘦十斤,才算出了这口气。

    顺便也告诉“逃过一劫”的诸位爱卿,朕的钱气势好拿?

    不是不办,时候未到。

    不想和昔日同僚狱中作伴,该怎么做,自己看着办。

    “遵旨”

    得天子口谕,大汉将军行出殿外,传达圣意。

    禁卫齐声应诺,抓起犯官手臂,拖着就走。

    抬着?

    想得美

    不打个血肉模糊,甭想有这份“待遇”。

    犯官被拖走,耳边不再有惨叫声,奉天殿内仍是一片死寂。

    朱厚照高坐龙椅之上,扫视群臣。

    说啊,之前不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很能说吗?

    更引经据典,弹劾杨先生狂妄,痛骂江浙卫军贪婪,顺便刺朕几下,直言朕不察,用人不明。

    现下里,怎么都哑巴了?

    “诸位卿家。”

    四字传入耳中,同往日未有区别,甚至不带怒意。群臣却是生生打了个寒颤,不敢抬头。

    “江浙设卫之事,诸卿以为如何?”

    以为如何?

    兵部官员当先反应过来,刘大夏未在朝堂,左右侍郎同时出班,平举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