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9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缘不可避免的成为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因素。

    相对而言,地缘一直是梁夏帝国这类大陆型国家最大的短板,或者说是没办法避开,必须得面对的大难题。

    说得直接一点,在没办法统治整个世界岛的情况下,就必然会遭遇来自地面的挑战。

    显然,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就是典型的代表。

    此外,在波伊战争当中遭受惨败,也与此有关。

    看得再远一些,帝国在战后,一直没有进军玄大陆,即便在利益有关地区,也主要通过扶持代言人来维护自身利益,在根本上也是地缘的问题,比如不愿意在这块远离本土的大陆上树立更多的敌人。

    这些地缘上的缺陷一直束缚着帝国的手脚。

    与之相比,像纽兰共和国这样的离岸国家,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对纽兰共和国来说,需要掌控的,也就是以南北孤大陆为核心的离岸地区,最多在世界岛上获得几处立足之地。

    显然,跟世界岛比,离岸地区小得多,也更加容易控制。

    关键还有,纽兰共和国跟离岸地区的国家,哪怕语言不一样,在文化传统,尤其是宗教信仰方面,有很强的共通性。

    这些共同特点,让纽兰共和国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完成对离岸地区的统治与管理。

    要说的话,在第一次全球大战前,纽兰就已经是离岸地区的霸主,而且霸权地位一直维持到现在。

    毫无疑问,在离岸地区长达上百年的苦心经营,以此建立起来的牢固统治地位,以及深入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本身就是纽兰共和国在战败之后仍然敢于跟梁夏帝国抗衡,保持独立地位的底气所在。

    可见,真要比地缘,优势全在纽兰共和国手里。

    “只不过,这个问题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

    “换到那个角度呢?”

    丁镇南笑了笑,说道:“我们看到的劣势,其实都是基于传统的战略观点,即不管我们付出多少,都必须面对来自陆地上的挑战。受文化、传统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我们无论如何都没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随势力范围扩大,我们的扩张步伐必然放缓,在某个时候达到平衡状态。也正是如此,纽兰共和国这类离岸国家,才能够利用地缘优势抵消实力上的差距,并且通过持续的对抗,让我们在日益严重的内部矛盾当中轰然倒塌。”

    “照你的意思,还会有别的观点?”李天凌直接就问了出来。

    “我们真的不能消除地区发展差异吗?”

    被丁镇南反问一句,李天凌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就算能,也需要足够多的时间,至少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这次,反到是白华伟首先搞明白丁镇南的意思。“不说别的,只是文化认同就需要好几代人,绝对不是在我们能够预见到未来能够实现的。”

    “确实需要很多的时间,不过只要走对了方向,那么迟早有一天能够将世界岛,甚至全世界统一起来。”

    “说这些太过遥远,”李天凌把话题拉了回来,“就目前来看,既然拥有如此明显的地缘优势,纽兰当局有什么理由再跟我们耗上几年?先不说别的,只是三年的战争开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纽兰共和国要想保持地缘优势,必须拥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至少能够阻止我们横渡两大洋。”白华伟瘪了瘪嘴,转而说道:“就算以战时速度,要想打造一支能跟我们抗衡的海军,至少都需要三年时间。考虑到我们也会加大投入,也许三年都不够,最多也只是勉强够用而已。”

    “这还是次要问题。”丁镇南接过了话题。

    白华伟愣了下,不过没接话。

    “打了几场大规模海战,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岸基航空兵,至少发挥了关键作用。很明显,在掌握绝对兵力优势之前,我们肯定不会进军孤大陆,更别说直接攻打纽兰本土。以发展的眼光看,别说是三年,哪怕再多出三年,我们也未必能获得足以进军孤大陆与攻打纽兰本土的绝对兵力优势。”

    白华伟瘪了瘪嘴巴,没反驳丁镇南的观点。

    丁镇南这番话,等于驳倒了他开始的论点,即纽兰海军需要花3年时间才能打造一支足够保护本土的海军。

    就海军的标准,所谓的“绝对兵力优势”不止要碾压敌人的舰队,还必须达到碾压敌方岸基航空兵的程度。

    显然,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帝国在掌握了绝对制海权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发起攻打纽兰本土的作战行动,最为关键的就是,哪怕依托部署到前沿基地的岸基航空兵,帝国海军都没有绝对优势可言。

    “真正的关键,其实是内部问题。”

    “纽兰共和国?”李天凌追问了一句。

    丁镇南点点头,说道:“就你开始提到的,三年的战争开支,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能承受,也必然会对纽兰的经济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关键是,除了利用战时状态来推行一些在平时没办法实施的法案与政策之外,纽兰当局必然会借此机会,对把控着国家命脉的利益集团下手。也就是我开始提到的,纽兰当局必须在大战结束之前,做好在战后跟我们长期对抗的准备。”

    “这……”

    “最为重要的,其实就是收回铸币权。”

    白华伟的眉头迅速抽动几下,李天凌也显得非常的震惊。

    “真要说,战争开支是小头。今后长达数十年,甚至持续更久的全面对抗,以及在对抗期间不可避免的代言人战争,哪怕只是打造现代化军队,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所需的资金都会超过战争开支。更何况,这是在和平时期,没有战时的便利条件。如果纽兰当局没有办法赶在大战结束前收回至关重要的铸币权,那么在战后,最多只能坚持五十年,或许二十年之后就会完蛋。”

    “真要是如此,恐怕三年都不够。”说出这句话后,李天凌叹了口气。

    白华伟没接话,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对于纽兰共和国的这个问题,三个军人其实都没多少发言权,毕竟这需要足够丰富与精深的专业知识。

    当然,关键就一点。

    纽兰当局对国家的控制力度,根本没法跟帝国当局相提并论。

    说得简单一点,纽兰的华城政府更像是一家集团公司的总部,各个州,以及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尤其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就是集团下的子公司与分公司,集团总部与各个子公司与分公司并不是隶属关系,更像是合作关系。出于维护成员的共同利益,需要一个总部性质的管理机构。

    可见,纽兰共和国更像是一个联合体。

    虽然纽兰共和国也是中央集权的政体,但是跟梁夏帝国的中央集权比,差距很明显,控制力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铸币权。

    纽兰共和国的铸币权掌握在民间金融机构手上,由几十家银行联合成立的机构掌控,华城当局没有发型货币的权利,只能够发型政府债券,或者说是让掌握铸币权的银行购买政府债券。

    关键就是,债券肯定要偿还,而且不是说华城当局想要发型债券,银行就愿意购买。

    相比之下,梁夏帝国的铸币权一直掌握在帝国当局手里,因此帝国当局能够通过控制发型的货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该方式把金融资本关进了牢笼。

    从这个角度看,在完成对本国金融体系的整顿,至少是在夺得铸币权之前,纽兰当局绝不会结束这场大战。关键是,纽兰的金融资本家也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心甘情愿的交出铸币权。

    不要忘了,掌握铸币权的那些金融资本家,已经存在上百年,早已经掌握纽兰共和国的经济命脉。

    可见,三年时间还未必够用!

    当然,讨论到这里,也就没必要继续说下去了。

    大战还会持续,至少在3年之内不会结束!


………………………………

第283章 终章

    吃完晚饭之前,准确说是在快到下半夜的时候,白华伟接到海军司令部的电话。

    就像丁镇南预测的那样,白华伟已经完成了在南方次大陆的主要使命,没必要继续留在这边打酱油了。按照海军司令部做的安排,他首先去狮泉城,然后随同第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