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9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被梵罗当局寄予厚望的留学生,就没有几个回国效力。

    其中关键,并不是这些梵罗国的留学生不爱国,而是在回国之后,未必能够获得展现自身才华的机会。

    这只是人才的问题。

    与人有关的问题在梵罗国可以说层出不穷。

    要往根本上讲,这其实就是存在了几千年,始终没有解决的历史问题。

    说得难听一点,在10亿梵罗人当中,占比还不到1%的贵族阶层关心的仅仅是自己,最多只是所在家族的利益,而超过99%的平民与贱民,就算是胸怀大志,也未必能够通过拼搏改变命运。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平民,以及几乎所有的贱民,早就习惯了逆来顺受,而不是奋起反抗。

    这种界线分明的阶层观,别说是社会,即便在军队里面都很常见。

    比如,在梵罗海军当中,几乎所有军官都来自贵族阶层,而且几乎所有的贵族军官都有几个随从。这些只为军官服务的随从,对海军的战斗力没有半点贡献,却往往要占用极为宝贵的名额。在一艘有300名官兵的战舰上,往往有30到60名占用了士兵名额,却不参与作战行动的军官随从。

    当然,在社会当中,这种阶级隔阂更明显。

    正是如此,很多平民留学生在学成后,不愿意回国发展。至于贵族留学生,更加没理由回国发展。

    仅就国防工业而言,最为严重的问题,其实就是向后方转移。

    前面已经提到,梵罗国的中心是西北地区,包括当今总理迪迦拉在内,绝大部分权贵的根基都在西北地区。

    向冈伽罗河所在的北部地区转移?

    显然,这里面存在太多的未知数。

    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梵罗当局都在积极拉拢北部地区的权贵,并为此加强在北部地区的投资力度,还不惜打压南部地区,但是就总体局势而言,北部地区的那些邦依然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尤其是南边几个小邦,一直在积极的谋求更多自治权,甚至不惜跟德城当局为敌。

    帮助北部地区发展国防工业,无疑是养虎为患。

    正是如此,在大战爆发之前,梵罗当局仅把一些相对来说较为次要的国防工业,比如生产弹药的军火厂转移到北部地区,重要的国防工业,比如生产坦克的战车工厂,仍然留在了西北地区。

    为了防止北方地区坐大,梵罗当局还一度把希望寄托在纽兰军队身上。

    没错,就是投资以特里凡为中心,由纽兰驻军所在的次大陆南端的几个邦。

    按照梵罗当局做的部署,在大战爆发之前,就已经有部分重工业与军事工业转移到特里凡所在的喀拉拉邦。

    可惜的是,受各种因素限制,转移走的依然只是很少一部分。

    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核心国防工业,依然留在了西北地区。

    现在的问题是,就算迪迦拉已经下定决心,也未必能够抢在德城沦陷之前,把主要军事工厂全部转走。

    不要忘了,制空权在东方集团的手上,西北地区的主要工业基地一直遭到重点打击。

    当然,这并非杰克逊关心的问题。

    梵罗国的国防工业就那个样,哪怕成功的转移到了冈伽罗河的中下游地区,也打不了翻身仗。

    需要杰克逊操心的,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

    如何才能让迪迦拉知道,并且凭借的接受既成事实,然后采取对双方来说都最为有利的应对措施。

    这个“双方”指的是梵罗国与纽兰共和国。

    其实,在上个月的下旬,杰克逊就以汇报为名,联系了华城当局,询问要不要调整针对梵罗国的战略。

    理由也很充分,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结束之后,肯定需要对总体战略做出调整。

    可惜的是,国防部与国务院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让杰克逊耐心的等待。

    等到现在,也没有等来新的指示!

    其实,这已经变现证明早已在顾问团内部传开了的流言。

    纽兰高层在秘密跟梁夏帝国接触,商讨停战的事情,而且很可能已经取得进展,至少还没有谈崩。

    只要谈成,纽兰共和国很快就会退出战争。

    即便没有谈成,纽兰共和国也不会增加在南方次大陆的投入,反到会为了保住西陆集团而放弃南方次大陆。

    可见,不管有没有谈成,梵罗国都会成为祭坛上的牺牲。

    在杰克逊眼里,这个问题其实得反过来看。

    说得直接一点,南方次大陆这边的交战情况将决定谈判结果,至少会对谈判的进程产生影响。

    梵罗国最大的贡献,或者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耗费在梵罗国的海量资源,产生的最大回报,也就是在最为关键的时刻,让纽兰共和国从这场注定会输的大战中全身而退,不至于无法自拔。

    如果能够捞到一些好处,那就再好不过了!


………………………………

第263章 有利可图

    对流言涉及的事情,杰克逊一直持怀疑的态度,或者说将信将疑。

    梁夏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秘密进行停战谈判?

    如果确有其事,发起谈判的也肯定不是纽兰共和国,因为华城的那些政客,绝不会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跟对手谈判。哪怕要坐下来谈,也是在打了胜仗,掌握主动权,拥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之后。

    空着双手坐到谈判桌旁边的,只能是战败国的谈判代表!

    以当前局面跟梁夏帝国谈判,即便纽兰共和国还没战败,也要付出比丢掉霍瓦依群岛更惨重,完全无法接受的代价。

    真要如此,就算谈成了,谁敢在停战协议上面签字?

    虽然不是政客,也没有去过华城,但是杰克逊非常清楚,只要总统在丧权辱国的停战协议上签字,就肯定会被推翻,甚至有可能遭到刺杀,而且顶替上台的新总统会立即撕毁停战协议。

    关键就是,纽兰共和国的处境还没有到需要做出自我牺牲的程度。

    输掉霍瓦依群岛攻防战,也就只是失去了夺回霍瓦依群岛的希望,并不等于败给了梁夏帝国。以纽兰共和国的实力,加上无与伦比的地缘优势,只要把握住机会,仍然有希望反败为胜,至少能保持不败。

    至于能不能收复霍瓦依群岛,已经被梁夏帝国霸占了几十年,那么再霸占几十年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管怎样,梁夏大军要想跨过两大洋,对纽兰本土发起攻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这个角度看,发起谈判的就肯定是梁夏帝国。

    可问题是,发起了谈判,并不等于一定能谈成。

    梁夏帝国主动发起停战谈判,其实就是因为打赢了霍瓦依群岛攻防战,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拥有谈判的筹码。只不过,要想谈出结果来,必须做出适当的让步,准确说是能让纽兰当局心动的让步。

    在杰克逊看来,这个让步就是归还霍瓦依群岛。

    要往根本上讲,纽兰共和国与梁夏帝国的核心矛盾,其实就是霍瓦依群岛。至于阿拉斯地区,即便双方都宣称拥有主权,也因为战略价值相对较小,梁夏帝国拥有实控权,算不上主要矛盾。

    正是如此,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里,纽兰共和国最重要的述求,就是收复霍瓦依群岛。

    战后的几任总统无不以此为最高执政目标。

    为此,纽兰当局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包括跟梁夏帝国恢复正常邦交关系,也包括扶持梵罗国这样的新兴国家。

    显然,参与第三次全球大战,也是为了收复霍瓦依群岛。

    按照杰克逊的判断,只要斯塔克拟定的作战计划能顺利实施,那么在夺回了霍瓦依群岛之后,纽兰海军将由攻转守,在大力加强霍瓦依群岛防御部署的同时,还会通过出兵西大陆牵制梁夏帝国。

    打到最后,依然是逼迫梁夏帝国承认霍瓦依群岛属于纽兰共和国,并且以此为条件签署停战协议。

    可见,关键就是霍瓦依群岛。

    梁夏当局既然主动发起停战谈判,就肯定知道,只有让出霍瓦依群岛,才有签署停战协议的可能。

    那么,梁夏帝国会让出霍瓦依群岛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打赢了霍瓦依群岛攻防战,夺得东望洋战争的主动权,拥有绝对军事优势的梁夏帝国,肯定不会拿霍瓦依群岛当谈判筹码,但是杰克逊同样知道,只要梁夏当局想尽快结束这场大战,降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