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9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依托那条穿过梵罗沙漠的铁路,梵军一直在加强防御部署,围绕着杰伊瑟尔梅尔修建了好几座军事基地,以及众多的野战工事,甚至在西边的沙丘地带布设了南方次大陆密度最高的雷场。

    虽然杰伊瑟尔梅尔的居民还不到5000人,但是驻守当地的梵军,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低于过5万。

    在第三次全球大战爆发之前,当地的梵军已经增加到了8万,此后在梵罗国参战的前夕又增加了2万。在这些作战部队当中,主力是第11装甲师与第34机步师,仅这2个师的兵力就超过3万。除了拥有数百台主战坦克之外,梵军还部署了一个装备型自行榴弹炮的远程炮兵营。

    这是在中央军之外,唯一配备M110的炮兵营。

    梵军守卫的不止是杰伊瑟尔梅尔,而是以杰伊瑟尔梅尔为中心的,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南拉贾台地。这块台地的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左右,比拉贾河谷高出了300米,而且几乎占据了半个梵罗沙漠。台地最南端就是巴尔梅尔,而杰伊瑟尔梅尔恰好在台地南端突出部的正中心。

    此外,杰伊瑟尔梅尔拥有方圆上百千米之内最大的地下水源。

    经过开发,产出的地下水最多能维持15万驻军的日常消耗。

    正是如此,梵军才围绕杰伊瑟尔梅尔修建防御阵地,而且把重点放在西边,抵御来自东方集团的进攻。

    其实,按照梵军的防御部署,杰伊瑟尔梅尔与巴尔梅尔互为依托。

    因为所处地形更加险要,加上没有通往巴铁的公路,所以杰伊瑟尔梅尔遭到攻击的概率要低一些,也更加容易防守。

    长期以来,梵军都是把主力部队放在杰伊瑟尔梅尔。

    按梵军的作战设想,在巴尔梅尔遭到攻击之后,就让杰伊瑟尔梅尔的梵军南下,攻击敌人的侧翼。

    为此,梵军还专门修建了从杰伊瑟尔梅尔到巴尔梅尔的沙漠公路。

    因为巴尔梅尔位于台地南端,海拔高度不到300米,所以北上攻打杰伊瑟尔梅尔等于是仰攻。

    在理论上,梵军只要守住巴尔梅尔北面的几处要地,就能击溃来自南面的进攻,至少能把敌人挡在离杰伊瑟尔梅尔足够远的地方。也正是如此,梵军才在沙漠公路的中间,准确说是稍微靠南的地方,营建了一座大型军事基地。在经过十多年的营建之后,已经演变成为一座拥有数千居民的小镇。

    也就是谢奥镇。

    因为在和平时期部署在这边的是边防部队,所以谢奥镇的居民主要是随军家属。

    要说的话,梵军的边防部队一直就有让随军家属就近居住的传统,而且梵罗当局将此当成维持军队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第五陆战师发起进攻之后不久,梵军从第11装甲师与第34机步师各抽调一个营,前去加强谢奥的防御部署。只不过,直到第五陆战师打下巴尔梅尔,部署在谢奥的梵军都没有南下。

    其间派了几支小股部队南下骚扰,不过均被陆战队歼灭。

    梵军的指挥官由此认定,占领巴尔梅尔的是东方联军的主力部队,因此谢奥的驻军仅够防守。

    显然,战前的设想成了摆设。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已经有很多的梵军军官意识到,过去设想的那套防御战术根本就行不通。没有制空权,让部队发起反击,等于是让官兵去送死,而且不会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既然反击行不通,就只能依托阵地打防御战。结果是,驻守谢奥的2万梵军官兵一直在积极的修建防御工事。

    讽刺的是,在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南下之后,部署在巴尔梅尔的只有2个营。

    此外,第五陆战师压根就没有打算从巴尔梅尔北上。

    当然,梵军的这一举措,也可以看成是胆怯的表现,毕竟第五陆战师在攻打巴尔梅尔时所展现出来的突击能力,远远的超过了梵军的认识,帝国空军的打击能力,更是让梵军心惊胆战。

    正是如此,在第十七装甲师突破边境,朝着杰伊瑟尔梅尔进发的时候,梵军的主力部队就在杰伊瑟尔梅尔这边,并没有因为巴尔梅尔遭到攻击向南用兵,而围绕杰伊瑟尔梅尔的防御部署也没有削弱。

    不过,这没有让第十七装甲师的官兵感到意外。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第五陆战师与第十七装甲师其实是分头行动,至于丁镇南一直在强调的联合作战,要在取得突破后,准确说是第十七装甲师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攻打斋普尔,才有实施的可能。

    道理也很简单,第五陆战师的主力已经南下攻入古吉邦,就算是一切顺利,也要在围歼了乌代布尔的梵军之后,才有可能北上攻打斋普尔,而且到时候北上的是不是第五陆战师都还有得说。

    按照计划,第十七装甲师得在第五陆战师围攻乌代布尔之前,打到斋普尔城外。

    首战就很有挑战性。

    虽然梵军一直在盯防部署在巴尔梅尔的陆战队,而且在第十七装甲师的前锋部队越过边境线之后,才发现主要威胁来自西边,但是其主力留在杰伊瑟尔梅尔,并没有派往南面,不存在需要大范围调动的问题。

    要说的话,最大的麻烦,也就是把原先部署在南面的装甲部队派往防线的西部。

    其实,这也正是第十七装甲师的机会。

    在17日白天,充当主力的并不是第十七装甲师的前锋部队,而是部署在后方的前线航空兵与突击航空兵。

    在苏库尔的郊外有3座大型野战机场,部署了近200架“攻…9B”。在靠近边境线的陆军前进基地,还有第179航空旅的2个各配备30多架“直…10A”的突击航空营,第三个突击航空营在巴尔梅尔。

    只是在17日白天,前线攻击机就出动了上千架次,武装直升机也出动了数百架次。

    高强度的空中打击,摧毁了梵军仅有的一点点斗志。在当天下午,第11装甲师就撤回了出发地,而且以“伤亡巨大”为由拒绝执行司令部下达的命令,而第34机步师也在傍晚退了回去。

    经过一整天的努力,在损失了上千台主战装备,以及伤亡上万名官兵之后,梵军调整防御部署的行动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第十七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在经过一整天的急行军之后,在18日的凌晨4点左右,攻上南拉贾台地,到达杰伊瑟尔梅尔的西边,并且在前进侦查行动当中,与部署在当地的梵军交火。

    只是,第十七装甲师并没有立即发起进攻。

    到达的只是由3个营组成的先头部队,不但兵力少,也没有多少弹药,根本没有发起强攻的资格。

    关键,前方还有梵军铺设的雷场。

    要说的话,帝国军队在南方次大陆战场的头号敌人,就是随处可见的地雷,尤其是那些廉价的反人员地雷。

    其实,梵罗国与巴铁的边境地带是全球地雷密度最高的地区。

    在两次南方次大陆战争当中,尤其是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交战双方都在无所顾忌的使用地雷。

    显然,相对于其他武器,地雷在防御作战当中拥有极高的效费比。

    所幸的是,帝国陆军早就有了足够清楚的认识。在波伊战争当中,帝国陆军就因为扫雷能力不足吃了大亏。再说了,在面向西陆集团的大陆战场上,帝国陆军的战略防线同样高度依赖地雷。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一直在积极寻找与开发效率更高的扫雷工具。

    前面已经提到,帝国陆军拿装甲输送车的底盘,开发了能够伴随装甲部队作战的火箭扫雷车。

    跟传统的扫雷工具相比,火箭扫雷车的清扫效率有了本质的提高。

    只是,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相对而言,清扫能力不足依然是火箭扫雷车的主要缺陷,即在投入数十万大军的战略级别的进攻行动当中,火箭扫雷车所提供的清扫能力,无法保证突击效率在遇到雷场之后不会降低。

    要想确保以师为单位的大规模突击作战行动能顺利进行,必须提高扫雷的效率。

    也就是在这个需求之下,帝国陆军充分借鉴了火箭扫雷车的清扫原理,开发出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清扫工具。

    由凝固汽油炸弹发展来的温压弹。

    至少在开发的时候,设想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扫雷。

    原理也很简单:利用爆炸产生的超高压强,引爆爆炸范围之内的地雷,一次性清扫出一大片无雷区域。

    至于用来对付隐蔽工事里的人员,那是在实际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