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机群还没返回,而且有部分攻击机在战斗当中被高射炮击伤,所以一直到25日的上午,帝国海军司令部才公布了战报,宣称用损失4架攻击机的微弱代价,全歼了梵罗海军西方舰队。
当然,丁镇南在此之前就拿到了战报。
为了确认打击结果,帝国空军在当天晚上派出了1架“暗夜凤凰”飞越孟卖港,拍下了大量照片。
打击结果无庸质疑,只是孟卖港没有完全瘫痪。
毕竟,孟卖港不但是梵罗海军西方舰队的母港,也是梵罗国头号商港,甚至是南方次大陆上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在此后的2个月里,帝国空军与帝国海军航空兵多次轰炸孟卖港。
到年底的时候,帝国空军还在丁镇南的要求下,跟海军发起联合行动,出动了数十架战略轰炸机,在孟卖港的外面投下了数百枚智能水雷,封锁了主要航道。也就是在此之后,孟卖港彻底瘫痪。
只是,围绕着孟卖港进行的战斗,主要目的其实是牵制梵罗空军,分散了本来就不够的作战力量。
不管怎样,梵罗当局都得拼死守卫人口最多的城市。
此外,帝国空军与海军在孟卖港这边大做文章,让梵罗领导人不得不相信,帝国会强攻孟卖。
显然,这也是丁镇南想要达到的目的。
在24日夜间,也就是丁镇南回到前线司令部当天晚上,已经部署就位的第五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就在海得拉巴东边,靠近边境线的前进集结地出发,并且在天亮之前就把战线推进到梵罗国境内。
西南战场的地面战斗也由此开始。
不过,这只是佯攻。
虽然第五陆战师的推进速度很快,而且全程得到了空中支援,必要的时候甚至能够呼叫远程炮火支援,但是充当突击先锋的就只有一个加强装甲营,而且沿着公路线推进,套路非常的死板。
按照丁镇南的要求,进攻行动不求取得多大的胜利,主要是引起敌人注意。
结果也是如此。
到25日上午,在得知东方联军的地面部队已经突破边境线,攻入到本土之后,梵罗国上下顿时就热闹了。
………………………………
第228章 一厢情愿
德城,总理府。
天还没亮,迪迦拉就召集战时内阁的全体成员,以及军方的高级将领,为南部战区与西部战区的局势商讨对策。
虽然话是如此,但是除了由军方安排的高级参谋介绍了交战情况之外,没有一名参会官员与将领发表意见。针对当前的战局,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知道,迪迦拉召开紧急会议,主要是为了增强在领导阶层的威信,抵消失败产生的冲击,确保梵罗国上下,特别是军队依然听从他的指挥。
至于战争,还是得照常进行。所谓的对策,也不需要拿到这种高级会议上讨论。
南部战区,梵罗军对已经着手加强沿海地区的防御部署,还会按计划,逐步把空中作战的指挥权移交给纽兰远征航空队,由纽兰空军派来的将领担任总指挥,从而减轻梵罗空军的作战负担。
只是,纽兰远征航空队绝不是万金油。
除非能够打通海运航线,不然纽兰远征航空队最多就只能坚持几个月,然后就会因为没有飞机可用而丧失作战能力。至于在战前送过来的那些作战飞机,就算拼凑起来后能够正常使用,那也是杯水车薪。在打通海运航线之前,唯一能够指望的,也就是用潜艇运送一些关键的耗材,比如非常容易损坏的电子设备,使用寿命较短的零件,以及梵罗国没办法生产的特种油液。
总而言之,纽兰远征航空队再是厉害,也是无根的浮萍。
真正能指望的,其实是横垣在冈伽罗平原南面,覆盖了大半个梵罗半岛的德干高原。
换句话说,就算东方联军在南部地区登陆,也需要横穿德干高原,才能把战线推进到冈伽罗平原。
以梵罗国糟糕透顶的道路与铁路,在德干高原上行军绝对是一场灾难。
至于沿海岸线推进,因为需要夺取港口充当后勤保障的基地,所以作战难度不会小到哪里去。
关键还有,南部地区不是杳无人烟的荒漠。
除了沿海城市之外,德干高原上也有很多城镇,还有不少大城市,南部地区的人口总量高达3亿。
在理论上,占领南部地区至少需要动用100万地面部队。
战争初期,梁夏帝国去哪里找100万地面部队?
何况,还需要为占领军提供后勤保障。
别说肯定会遇到的武装抵抗,哪怕没遭到抵抗,出动百万大军占领梵罗国的南部地区都得不偿失。
正是如此,连迪迦拉都认为,东方联军不会在南部战场投入重兵,最多也就是夺取几座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几处立足点,然后由航空兵与远程炮兵打击内陆地区,通过远程封锁与打击让退守内陆的梵军不战自乱。只要封锁持续数个月,居住在内陆的2亿平民就将成为梵军的头号麻烦。
这个判断并没有错。
前面已经提到,不管是哪套作战计划,都没有考虑攻占梵罗国的南部地区,特别是内陆腹地。
以当前的战略局势,重点在西部战场。
梵罗国划分的西部战场,就是东方联军的西南战场。
如果按照人口分布划分,梵罗国在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也就是西北地区、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按照非官方统计数据,这三个地区的人口规模全都在3亿左右,没有明显的差距。
换成人口密度的话,差距就很明显了。
西北地区还不到3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8%,却供养了3亿多人。北部地区接近50万平方千米,占比为15%,人口也超过3亿。南部地区超过140万平方千米,占比超过了40%,人口还不到3亿。
可见,西北地区的人口密度最高,而南部地区最低。
如果计算农业产值,北部地区则是绝对的第一。
梵罗国的各地总面积在24亿亩到27亿亩之间,为全球第二,仅比纽兰共和国少了不到百分之十,至少都比梁夏帝国多了2亿亩。在粮食产能方面,梵罗国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梁夏帝国与纽兰共和国。
在这20多亿亩耕地中,冈伽罗平原占了4成。
得益于良好的光热条件与充沛的降雨,以及肥沃的土壤,冈伽罗平原一直都是梵罗国的粮仓。依靠4成的耕地,产出了差不多四分之三的粮食,供养了7亿多梵罗人,甚至能用来出口创汇。
其实,梵罗国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之一。
只看自然因素,由冈伽罗河冲积了数千万年才形成的冈伽罗平原,绝对是这颗星球上面最适合农业耕种的地方。拿水稻来说,同纬度地区只有冈伽罗平原能一年三熟,而且不需要大量使用化肥。
从无极高原上冲刷下来的淤泥足足有数千米厚,即便再过几千年都很适合耕种。
关键还有,梵罗国依然是典型农业国,全国有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即便是城市里的居民,也有很多是从事第一产业,或者跟农业相关,比如食品加工与农具销售。
从这个角度看,北部地区的重要性并不在西北地区之下。
虽然在地理位置上,西北地区与北部地区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从西到东,横贯梵罗国的“梵罗河…冈伽罗河走廊”,而这也是梵罗国的基本盘,但是在这条走廊的西南方向上,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缺口,也就是位于德干高原西北、冈伽罗平原西部、在德城南面数百千米之外的马尔瓦高原。
说是高原,其实更像是丘陵地带。
如果把冈伽罗平原说成第一台阶,那么马尔瓦高原就是第二台阶。
也就是说,如果敌人从西边杀入,然后沿着马尔瓦高原向东推进,就能够切断西北地区与北部地区的联系。
更加重要的是,德城所在的西北高原,在地理层面上也属于第二台阶。
说得直接一点,在控制了马尔瓦高原之后,东方联军既可以北上强攻德城,也可以南下征战德干高原,还能向西扫荡冈伽罗平原。反过来,梵军只要丢失马尔瓦高原,就必然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
早在6年之前,梵罗当局就认识到了马尔瓦高原的价值。
前面就提到过,周涌涛出任帝国首辅之前,纽兰共和国依仗SR…71A“黑鸟”3倍音速侦察机率先服役,利用在梵罗国租用的军事基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