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8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3种主战坦克的数量都不多。

    梵罗陆军到底装备了多少辆M1A1,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

    在M1问世之后不久,梵罗陆军就从纽兰共和国引进了一批,只是实际的接受数量比合同数量少得多,不到100辆。

    道理也很简单,在正式装备之后,梵罗陆军就发现,其105毫米线膛炮的威力偏低,根本无法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摧毁敌人的坦克,即便采购最新式的穿甲弹,也无法对付在服役期间遇到的新式坦克。

    为此,后面的批次全都更换成配备120毫米滑膛炮的M1A1。

    以此为准,梵罗陆军的M1A1最多也就只有500辆。

    问题就在这里。

    按梵罗陆军公布的装备清单,之前接收的M1都进行了升级改造,战斗力达到M1A1的水准。只不过,有情报表明,梵罗陆军是把这些M1返销给纽兰陆军,存放在租借给纽兰的军事基地里面,后来进行了升级改造,然后按三手装备,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梵罗陆军,而且数量比当初返销的还要多。

    关键就是,还包括梵罗陆军不肯接受,但是已经生产了出来,还运到梵罗国的M1,大约300辆。

    照此计算,梵罗陆军的M1A1超过800辆。

    以M1为蓝本的“阿琼”并不多,严格说,根本就没有量产,即该型坦克性能实在是太差了。

    不说别的,超过60吨的战斗重量提供的防护,还没达到M1的60%。

    正是如此,梵罗陆军只象征性的采购了几十辆。

    至于大改之后的“阿琼”2,性能确实有大幅度的提升,比如采用120毫米滑膛炮,防护也达到了M1的水准。只可惜,造价却高得离谱,甚至比进口M1A1还要贵,梵罗陆军根本用不起。

    虽然梵罗陆军早就宣布,要采购3000辆“阿琼”2,用来替换包括T…72在内的几乎全部的进口坦克,但是到大战爆发,“阿琼”2的产量不到100辆,而且受动力系统限制,生产速度根本就快不起来。

    “阿琼”2采用的是从迢曼帝国进口的柴油机,而不是纽兰共和国的燃气轮机。

    此外,火控系统是从洛克国进口,坦克炮来自迢曼帝国,可穿甲弹来自纽兰共和国,装甲钢则偷师西骆沙。

    要说的话,这也是“阿琼”2的可靠性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梵罗陆军的“先进”主战坦克总共3000辆,有资格跟ZT…99B正面较量的也就只有几百辆。

    别说跟帝国陆军比,就算跟西骆沙陆军比,梵罗陆军也有较大的差距。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才没有在南方战区储备太多的新式主战坦克,而且进行了全面改进的ZT…80DG也足够用了。

    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丁镇南的底气所在。

    只需通过空运,把作战人员送往前线,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在需要的方向上部署强有力的作战部队。

    当然,肯定得花点时间进行适应训练。

    关键还有,丁镇南把这个优势的价值发挥到了极限。

    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虽然南方次大陆隶属于南方战区,但是在任务分派方面,南方战区从来没有将巴铁当成主要方向。

    前面就提到过,巴铁所在的地区,其实是三大战区的结合部。

    此外,南方战区与海军关系密切。

    也就是说,站在南方战区的立场,核心地区其实是跟梵罗国隔着一条海峡,海军就能掌控的斯兰。


………………………………

第219章 南方为重

    在梵炎洋这边,除了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从布兰王国手里夺得的迪戈基地,军事价值最大的就是斯兰。

    当然,这也符合帝国的总体战略方针。

    虽然紧挨着南方次大陆,只隔着一条海峡,但是斯兰是离南方次大陆最近,面积也足够大的岛屿。

    此外,斯兰是一个独立民族国家,还拥有数座深水良港。

    在历史上,特别是在帝国海军挺进梵炎洋之后,斯兰就一直倾向于跟帝国结盟,获取帝国的庇护。

    正是如此,斯兰还是南方次大陆第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虽然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后,斯兰才借助第一次民族独立运动的风潮,摆脱布兰王国的殖民统治,成为了独立国家,但是早在数十年之前,也就是帝国海军夺得梵炎洋的霸权之后,斯兰就不再受布兰王国的殖民统治,在名义上由帝国海军托管,在非军事占领区则获得了高度的自治权。

    只是,在第一次全球大战结束后,斯兰土邦的自治权遭到了践踏。

    到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帝国海军重返梵炎洋之后,斯兰才重新获得了自治权,并且以此为基础,组建了自治政府。至于战后的独立运动,更多的只是顺应时代潮流,更换了一个名字而已。

    正是如此,斯兰算得上是南方次大陆地区最特殊的一个国家。

    即便是在独立之后,斯兰依然坚持跟帝国结盟,签署的第一份国家间条约,就是把十多处一直由帝国军队使用的军事基地租借给帝国,而且租期均为49年,在租约到期后还会自动续约49年。

    此外,斯兰还是东方集团初创缔约国当中唯一的南方次大陆国家。

    数十年来,斯兰的基本国防战略都是依靠梁夏帝国,或者说由梁夏帝国为斯兰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正是如此,斯兰一直就是梵罗国的眼中钉。

    要说的话,比巴铁还更让梵罗国忌恨。

    道理也很简单,利用斯兰的基地,帝国海军能轻而易举的封锁梵罗国,帝国空军能对梵罗国全境实施战略轰炸。相对的,梵罗国的战略防线要扩大数倍,原本相对较为安全的南部地区也变成了前线。

    在第一次民族独立运动之后,特别是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结束后,梵罗国把矛头对准了斯兰。毕竟在巴铁加入东方集团之后,梵罗国在北部战场上已无腾挪空间,只能在其他方向上寻找突破口。

    也就是遭到梵罗国干预,斯兰的国内局势急剧恶化,最终演变成内战。

    只是,主要原因还是在帝国这边。

    当时,帝国处在战略调整期,由战略扩张转为战略收缩,因此在斯兰爆发内乱之后,帝国不但没有在第一时间出手干预,甚至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还以“非外来侵略”为由,拒绝提供必要的军事援助。

    正是斯兰内战愈演愈烈,存在完全失控的可能,帝国海军才耗费巨资打造迪戈基地。

    当时在海军主持大局的是周涌涛,把迪戈岛打造成帝国海军在梵炎洋的总基地,也就是周涌涛的决定。

    显然,这绝非孤立事件。

    帝国当局的不作为,甚至可以说成是绥靖政策,斯兰的国内局势迅速恶化,获得梵罗国支持的叛军一度夺得主动权,政府军只能勉强招架。在新历143年的年底,叛军就已推进到首都郊外,还包围了几座帝国的军事基地。在当时看来,再过几个月,叛军就能取得内战的全面胜利。

    其实,也就是在几个月之后,叛军攻入了首都,还攻占了总统府。

    不过,帝国在此之前迎来新首辅。

    没错,就是周涌涛。

    前面已经提到,周涌涛在上任后下达的第一份作战命令,就是授权海军出兵平定斯兰的内战,护送流亡到帝国的斯兰民选总统返回首都科伦城,帮助这个东方集团的初创缔约国恢复民主与法制。

    再回过头来看,就不难发现,周涌涛决定出兵斯兰,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当然,在帝国军队的护送下,斯兰民选总统顺利回到了首都,重新组建了象征民主与法制的政府。

    此后数年,斯兰国防军在帝国军队的支持协助之下,恢复了对北部地区的控制。

    到新历149年,也就是去年,在遭到了连续数月的猛攻之后,占据着北部重镇贾夫港的叛军缴械投降。虽然有少数被打散的叛军逃入山区,而且在继续负隅顽抗,但是大规模作战行动已经结束,国防军控制了全国所有的城镇,斯兰政府也在积极的推动民族和解,消除内部动荡的根源。

    毫无疑问,斯兰国防军能够打赢内战与帝国的支持密不可分。

    不说别的,把原政府军改组成国防军,就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

    关键就是,斯兰“政府军”在本质上是准军事力量,更像是武装警察,主要职能是维护国内社会秩序。因为不存在跟外敌作战的可能,所以没有配备多少重武器,就连机关枪之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