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8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没有在兵力上做文章,而且坚持让参战部队进行编制调整,通过减少主战装备来提高机动能力。

    具体而言,也就是以空中突击为主要进攻方式。

    为此,只是增派给第7装甲师的通用运输直升机就超过了500架,而且最终很可能会达到800架。

    不过,关键其实是进攻战术。

    要说的话,这也是难点所在。

    完全依靠陆军,以及空军战术航空兵,哪怕拥有足够多的直升机,也没办法解决后勤保障的问题。

    随着进攻部队向前推进,补给线延长,直升机的运输效率必然会降低。

    在达到极限后,进攻将难以为继。

    到时,还是得寻找与依靠其他的运输手段。

    地面交通条件恶劣,那么能够依托的就只有海运了。

    正是如此,才要设置第四个战场,而且由海军担纲。

    按照丁镇南的意思,也就是让海军在梵罗国西海岸发动几次登陆作战,夺取几座吞吐能力不算太小的港口,或者安排工程兵在合适的海岸线上搭建码头,以此大幅度缩短后勤保障线的长度。

    当然,夺取的港口也是前进据点。

    为此,地面进攻就得以沿海平原地区为主,特别是在突破了边境防线,在向纵深推进的时候。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坚持安排陆战队参战。

    要说的话,在来到巴铁之后,丁镇南为进攻所做的一切准备全都与此有关。

    让丁镇南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安排产生了一个附带结果。

    按照陆军司令部发来的消息,周涌涛已经安排白华伟去斯兰,担任梵炎洋舰队司令,并且兼任南方战场总指挥。

    也就是说,负责南方战场的是白华伟!

    因为还有一些重要工作得交接跟接替的指挥官交接,所以白华伟最快能在年底赴任,而且帝国海军也要到年底,才能够向梵炎洋增派舰队。至于丁镇南最想获得的陆战队,肯定能在11月上旬部署到位。

    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正是如此,在回到卡拉港的当天,也就是收到作战方案之后,丁镇南就把发动进攻的时间订在11月10日。

    不过,这并不是说,战斗要到那一刻才会打响。

    其实,地面战争早就打响了。

    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前,梵罗国就发动了突然袭击,而且在南北两个方向上都突破了巴铁的边境防线。

    只是,随后的战斗表明,梵罗国抢先发动进攻,主要是为了获得纽兰共和国的援助。

    关键就是,梵罗军队在突破了巴铁的边境防线之后,不但没继续推进,反到把主力部队撤了回去。

    不然的话,丁镇南也不可能潇洒的搭乘专机回帝都参加军事会议。

    换个角度来看,正是梵罗军对的羸弱表现,让丁镇那有了十足的信心!


………………………………

第217章 各怀鬼胎

    跟之前两次南方次大陆战场一样,在开战初期,梵罗军队把重点放在北边,对巴铁首都伊堡发起强攻。

    在战线的南面,卡拉港这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虽然在卡拉港这边,梵罗国也投入了重兵,但是以二线步兵部队为主,仅有的主力部队还只是一个机步师,主战坦克仅100余辆。在突破了巴铁军队的边境防线之后,梵军的推进速度骤然降低。结果是,等到第五陆战师的主力到达卡拉港,梵军还在海拉城东边的沙漠里面转圈子。

    至于该方向的装甲部队,自始至终都没越过边境线。

    此后,在遭到反击之后,梵军就一路溃退。

    到10月上旬,还没有等第五陆战师上场,梵军就退回到边境线东侧,并着手加强边境防线。

    这个情况,并没有超出丁镇南的预料,或者说是不值得大惊小怪。

    道理也很简单,巴铁这一侧的道路交通条件也非常糟糕,向西进攻的梵军,或者向东推进的联军,都要面对后勤保障难以为继的难题,也就无法投入足够的兵力,因此在进攻的时候肯定会有所保留。

    当然,还有政治层面的原因。

    说得直接一点,梵罗当局就没有想过,要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前取得战略突破,因此在开战初期打得比较保守。

    在北方战场上,这个问题体现得更为明显。

    虽然巴铁当局早有准备,及时进行了军事动员,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特别是没识破迪迦拉的苦肉计,导致对局势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失误,比如在梵罗国进行军事动员的时候,还想当然的认为是在加强防御部署,没有往进攻方面考虑。由此导致的直接就是,巴军的战前准备并不充分。

    开战当天,在拉合外围防线,守军的在岗率还不到六成!

    在梵军发动进攻的时候,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军官在家里,甚至有部分高级军官在伊堡的总参谋部。

    结果就是,在梵军攻过边境线的时候,巴铁军队根本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

    随后3天,梵军不但突破了拉合外围防线,还推进到古杰兰瓦拉郊外,切断了从拉合到伊堡的交通线。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巴铁军队不得不在古杰兰瓦拉投入重兵发起反击。

    因为一直没能击溃梵军,打通交通线,所以巴铁军队只能从西边的戈杰拉向拉合输送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

    问题就在这里。

    走戈杰拉,不但在绕行,多出几十千米的路程,道路状况也不太理想,而且当时没有在这边部署防空部队。

    和平时期,该方向的防空部队都沿着伊拉高速公路部署。

    此外,在前沿防线崩溃之后,巴铁军队来不及调整防御部署,很多撤下来的防空部队聚集在前沿防线后方,根本就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便到10月份,依然有不少防空部队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在整个9月份,巴铁军队的主要工作都是解决后勤保障与指挥协调的问题。

    受此影响,巴铁军队在拉合方向上的投入,一直不是很充足,在很多地段甚至是以民兵为主。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梵军投入足够的兵力,肯定能拿下拉合。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拿下拉合的意义,绝不在强攻伊堡之下,甚至可以说,只有在拿下拉合之后才谈得上攻打伊堡。

    此外,拿下拉合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

    哪怕北上攻打伊堡,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是从平原向高原进攻,守军能够居高临下的阻击进攻部队,可是从拉合出发,能轻而易举的扫荡梵罗河平原地区,打掉巴铁的根基。

    关键就是,巴铁八成的人口,几乎全部的农业产区,所有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几乎全部的工业重镇,都在这块面积相当于国土三分之一的平原上,而且梵罗河由南向北,在东西方向几乎没有战略纵深。

    可见,丢掉了拉合,就等于丢掉大半个梵罗河平原!

    正是如此,就算是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巴铁军队都没有放弃拉合。

    可问题是,梵军反到没在拉合投入太多的兵力。

    从第一天开始,梵军就把重点放在了北面,感情有把握能一鼓作气的拿下伊堡,主力全都在北面。

    当然,站在事后的角度,谁都知道梵罗当局的真实意图。

    只是,在当时看清楚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

    不说别的,巴铁三军总参谋长就一直在鼓吹梵军的威胁,借此向帝国施压,要求帝国把重点放在西北。

    当时,巴铁总理还亲自赶到帝都向周涌涛提出,希望帝国能够从本土西北卫戍部队当中抽调几个师的兵力,协助巴铁加强在本土方向上的防御力度,并且提前在该方向上发起战略反击。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战略反击来牵制梵军。

    以当时的情况,感情梵军已经到了伊堡的郊外,随时有可能攻入城内。

    可实际情况是,梵军的进攻部队,一直没有越过古杰兰瓦拉。

    以梵军投入的兵力,就算能够攻占古杰兰瓦拉,那也是强弩之末,根本就不可能攻占重兵把守的伊堡。

    此外,梵军也没有向伊堡进军的打算。

    在9月份,梵军的重点是在拉合这边,准确的说是动用远程炮兵,对付部署拉合西边的巴铁军队,尤其是几支野战炮兵部队。此外就是出动战斗机跟巴铁空军争夺制空权,而且主要是低效率的空中战斗。

    在古杰兰瓦拉这边,梵军投入的兵力一直没有超过5万,基本上是1个主力师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