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7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要在距离航母400千米的海域巡逻4个小时,E…2C必须满油起飞,也就需要使用弹射器。

    白华伟首先想到的,其实是由他父亲,也就是白止战元帅参与的那场经典海战。

    第二次全球大战的北东望洋海战。

    在这场海战中,纽兰海军玩了一个小把戏,让1艘航母单独行动,妄图为另外2支特混舰队创造奇袭机会。

    结果却是,纽兰海军在此战当中大败亏输,并由此一蹶不振。

    只是,白华伟随后就否认了这个猜测。

    俗话说的,吃一亏,长一智。

    既然纽兰海军已经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吃过亏了,还付出了战败的惨痛代价,有什么理由重蹈覆辙?

    何况,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又不是菜鸡。

    以双方实际战斗力为准,就算是集中5艘航母,纽兰海军也只是略有胜算,根本不可能轻松战胜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分出1艘航母之后,靠4艘航母,战胜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希望更加渺茫。

    难道,纽兰海军的5艘航母都在北东望洋?

    真的打算攻打阿留群岛?

    虽然感到万分惊讶,但是白华伟知道,如果没有其他更加合理的推测,就得做好去北东望洋与纽兰舰队决战的准备。

    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坏事。

    在去餐厅吃早饭的时候,白华伟就告诉刘尊岭,如果到下午依然没更加确切的消息,就得让舰队转向北上。

    如果可以,还得在夜间安排进行一次燃油补给。

    至于要不要去北东望洋,暂时还无法确定,也用不着急着做决定,毕竟在5日傍晚转向北上,最快也要7日的凌晨才能进入北东望洋。如果考虑到燃油消耗,也就是不打算在北东望洋进行燃油补给,以16节的经济航速航行,最快要到7日下午才能通过霍瓦依群岛进入北东望洋。

    期间的两天多,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在本质上,白华伟依然不想北上。

    不是害怕,而是去北东望洋寻找纽兰舰队决战的意义并不大,至少在军事层面上没有这样的必要。

    哪怕击败,乃至歼灭了纽兰舰队,又能怎么样?

    阿留群岛与霍瓦依群岛已经遭到轰炸,大型军事基地都处于瘫痪状态,而且帝国海军暂时没有能力发起攻打纽兰本土的作战行动,因此就算夺得制海权,也只是维持现状,而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保持存在,同样能维持现状。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

    此外,这个“现状”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只是让珍宝港重新投入运作,以及修缮在轰炸当中被摧毁的基础设施,再完成部署,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至于其他方面,比如丢掉阿留群岛产生的政治影响,不需要白华伟去考虑。

    其实,在做这个安排的时候,白华伟就下定了决心。除非海军司令部直接下令,不然就一直在霍瓦依群岛南面活动,最多航行到靠近霍瓦依群岛的海域,摆出一副随时都能进入北东望洋的样子。

    归根结底,时间在帝国海军这边。

    不要忘了,帝国海军共有15艘现役航母,处于部署状态的只有9艘,另外6艘要么在维护,要么在检修。其中3艘肯定能够在年底重回战斗序列,另外3艘也能够在明年上半年归队。

    关键还有,在帝国的港口里,有十几艘封存的大型航母,其中状态较好的几艘,能够在年内交付。

    最迟到明年的年初,帝国海军能新增2支三航母战斗群。

    到那时候,再与纽兰舰队决战也不迟。


………………………………

第149章 迷雾重重

    虽然白华伟想到了各种可能,还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但是接着发生的事情,依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快到中午,刘尊岭准备去吃午饭,好早点回去休息,以便在傍晚跟白华伟换班,通信参谋送来了最新消息。还是来自海军司令部,仍然是转发,不过并非其他部队的战报,是一份军情局提供的情报。

    在靠近北孤大陆的东东望洋海域,雷维亚希赫多群岛西南大约2000千米之外,出现了类似纽兰战舰产生的无线电信号。还不止1艘,有10多艘,而且这些战舰集中在一片相对较为狭小的海域内。

    纽兰海军的航母战斗群?

    只是,这份情报的可靠性存在很大的疑问。

    关键就是,截获无线电信号的并不是潜艇,不然也不会由军情局提供,而是一颗在几天前发射的电子侦察卫星。

    这种侦察卫星是以被动方式工作,通过截获的无线电信号来判断敌情。

    大部分情况下,电子侦察卫星部署在较高的轨道上,更适合执行战略侦察任务,比如监视广袤的海洋。通常只能对敌情进行定性分析,无法做到准确的定量分析,更谈不上充当战术决策的依据。

    正是如此,电子侦查卫星都是由军情局管理与控制。

    在具体使用上,比如跟海军协同,电子侦查卫星的主要价值就是进行前期侦察,以确定敌舰队的大致方位。

    虽然帝国海军拥有全球规模最庞大的舰队,所向披靡数十年,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更加是横行天下,但是帝国海军从来没放松警惕,特别是最近10多年,在纽兰海军重新扬帆远航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打赢下一场海战,以及打赢海战需要的战术,一直是帝国海军最关心的事情。

    在广袤的东望洋上作战,最为严峻的挑战,也就是前期侦察。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如何才能及时发现敌舰队。

    如果连发现敌舰队都做不到,又凭什么消灭敌舰队?

    相对,在发现了敌舰队之后,打击反到变得很简单。

    跟其他的侦察平台相比,电子侦察卫星有很多缺点,比如定位精度不够高,还无法对信号源进行定量分析,存在短则数小时、长则数十小时的回归周期,不过有一个其他任何一种侦查平台都没有的优势。

    全球覆盖!

    在理论上,只需要部署几颗电子侦察卫星,就能够做到全球覆盖,至少是除冰洋之外的绝大部分海域。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一直都在为军情局主导的电子侦察卫星拨款。

    按照相关协议,在战时,电子侦察卫星主要为海军服务,军情局只是替海军管理与控制这些卫星。

    当然,对海军来说,肯定无法忽视电子侦察卫星存在的缺陷。

    为此,帝国海军多做了一手准备。

    以“星座”的方式,用雷达侦察卫星、光学侦察卫星跟电子侦察卫星协同工作,执行定量的战术侦查任务。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由几颗不同的侦察卫星组成一个子星座,而所有子星座构成了整套天基侦察卫星系统。

    搞得这么复杂,主要还是技术不过关,特别是电子技术。

    如果技术不是问题,海军更加愿意把这些侦察手段集中到一颗卫星上,哪怕存在更大的风险。

    其实,所谓的“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不过是开脱用的说辞。如果能够用一颗卫星实现所有功能,完全可以通过部署更多的卫星,或者用其他技术手段,比如安装变轨发动机来提高生存力。

    严格说来,这种复杂的部署方式,本身就不够安全。

    关键就是,雷达侦察卫星与光学侦察卫星都需要部署在低轨道上,很容易被反卫星武器摧毁。

    在开战后不久,部署在低轨道的侦察卫星几乎都被西陆集团打了下来。

    当然,帝国空军也以牙还牙,而且做得更彻底,把很多部署在中高轨道上的卫星都打了下来。

    可问题是,这并没有解决最为关键的问题。

    虽然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前,帝国空军就按照战略预案进行补网发射,用储存的或者紧急采购的小型卫星代替那些被敌人摧毁的侦察卫星,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根本不可能补上所有漏洞。

    此外,紧急采购的小型卫星的性能肯定不太好。

    其实,在4日下午,帝国空军进行了一轮紧急补网发射,在几个小时之内,用7枚运载火箭把18颗小型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其中几颗就是主要面向东望洋,即专门为海军服务的雷达侦查卫星。

    关键还有,其中1颗是库存卫星,能进行变轨机动,有很强的战术灵活性。

    在某种意义上,变轨机动是军事卫星最有效的,也是唯一的防御手段。

    常规军事卫星与战时生产的小型卫星,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有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