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7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尊山的这个举动,其实是在告诉白华伟,他并不相信那些战斗机来自纽兰西海岸。

    派岸基战斗机奔袭数千千米,至少要进行3次空中加油,还得出动大型加油机,那么有什么理由不用空军的重型战斗机?

    相对于海军舰载战斗机,空军的重型战斗机明显更适合执行这类任务。

    再说,纽兰空军的F…15并不比海军的F…14差。

    不说别的,F…15进行空中加油的效率更高。

    为海军的F…14提供服务,还要出动安装软管加油系统的KC…135,无法使用加油效率更高的KC…10。

    只是,白华伟考虑的并不是这个问题。

    “你觉得,纽兰海军为什么要把舰队放在北面?”

    白华伟问出来之后,刘尊岭朝他看了一眼,不过并没有开口回答,随后又把目光转向了海图。

    显然,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纽兰海军的目标都是,而且只是夺回霍瓦依群岛。

    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纽兰本土的纬度更高,霍瓦依群岛在其本土西南,但是从军事的角度看,纽兰海军要想用最小的代价夺回霍瓦依群岛,就得从东南方向发动进攻,而不是东北方向。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霍瓦依群岛的整体走向是从西北到东南,面积最大的几座岛屿都在东南。如果选择从东北方向发动进攻,就要直接面对东边的几座大岛,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如果从东南方向发动进攻,不但能够避开部署在其他岛屿上的防御部队,还能选择防御较为薄弱的地点发起突击。

    不过,关键其实是北面的阿拉斯地区,准确的说是属于阿拉斯地区的阿留群岛。

    前面已经提到,早在100多年之前的始武大帝时期,帝国击败当时的骆沙帝国,获得了包括阿拉斯在内的极北地区。只是受国力限制,帝国没能及时出兵占领远在北孤大陆西北角的阿拉斯地区。当时的纽兰联邦趁虚而入,出兵占领与控制了阿拉斯地区。直到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帝国才出兵夺回了阿拉斯地区,还将其设为第四十五个行省级辖区,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严格说来,帝国没有夺回整个阿拉斯地区。

    在枫叶国的西海岸外面,紧挨着纽兰共和国的门户群岛,直到现在都由纽兰共和国实际控制。

    这也成为了纽兰共和国宣称拥有阿拉斯地区主权的一大依据。

    阿拉斯地区的主要问题,其实是人烟稀少。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帝国一直在鼓励向阿拉斯地区移民,比如为长期生活在阿拉斯地区的移民免除个人所得税,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补贴,后来甚至无条件的为任何去当地定局的帝国公民提供5平方千米的土地,但是相对恶劣的天气,以及严酷的生存环境,帝国当局的鼓励政策依然显得不够给力,至少不足以打动帝国民众,移民政策产生的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直到现在,整个阿拉斯地区的居民都还不到500万!

    跟已经达到10亿的人口总量比,这点居民显然太少了。

    此外,在这500万居民当中有大约300万住在南部地区,也就是阿留群岛南端的几座岛屿上。

    至于北部地区,几乎全是人迹罕至的雪原。

    由此可见,阿留群岛是阿拉斯地区的核心所在。

    由阿拉斯地区进军北孤大陆?

    显然,这是纸上谈兵才有的想法。

    虽然阿拉斯地区是北孤大陆的一部分,东边就是枫叶国,而且其东南的门户群岛邻近纽兰共和国的西海岸地区,但是在极北地区与阿拉斯地区之间,隔着一条几十千米宽,常年风急浪高的海峡。

    关键还有,从帝国本土核心地区到阿拉斯地区,没有铁路与公路,只能走海运。

    此外,从阿拉斯地区到纽兰共和国西海岸地区,哪怕是到枫叶国,同样没有具有军事价值的道路,依然只能走海运。

    既然是走海运,有什么理由不选择霍瓦依群岛,而是去环境恶劣的阿拉斯地区?

    对纽兰共和国来说,阿拉斯地区同样是一片难以逾越的死地。

    从阿拉斯地区攻打帝国本土,同样是纸上谈兵。

    只是,也不能说阿拉斯地区毫无价值。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帝国耗费大量的资金,在阿留群岛南部的几座岛屿上,建造了数座综合军事基地。

    主要就是空军基地与海军航空兵基地。

    利用这些基地,尤其是部署在这些基地里的反潜巡逻机,帝国海军在此打造了全球最为严密的反潜网。

    简单的说,从阿留群岛往南,一直到霍瓦依群岛最西边的中转岛,沿着贯穿北东望洋的皇帝海山,建立起了一条以海底声纳基阵为主,由反潜巡逻机与反潜舰艇加强,隔断整个北东望洋的反潜壁垒。

    这条看不见的壁垒,是帝国核心利益圈的外围防线。

    关键就是,在霍瓦依群岛以北的北东望洋,一直到阿留群岛,就没有几座岛屿。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帝国海军的潜艇就充分利用了这个地理因素,通过北东望洋前往纽兰本土西海岸附近海域执行破交任务。也就是在此期间,帝国海军发现了一个秘密,即源自西东望洋,流经了狭夷本土,沿千岛群岛与阿留群岛向东而去,最终到达北孤大陆西海岸的北东望洋暖流。

    利用这条平均速度在5节左右的暖流,潜艇能够减少大约五分之一的航渡时间。

    到了战后,北东望洋更是成为帝国潜艇与纽兰潜艇斗法的天堂。

    当然,从巨大陆东部地区到北孤大陆西海岸的最短航线就要经过北东望洋。

    高峰时期,也就是波伊战争期间,在北东望洋活动的帝国潜艇与纽兰潜艇,加起来超过了100艘!

    帝国海军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潜艇事故就发生在这里。

    虽然帝国海军对外宣称,导致“蛟鲨”号失事沉没的原因是氧气泄漏,但是这么说只是为了应付民众,真实原因是一次差点引发第三次全球大战的潜艇对抗,“蛟鲨”号的对手就是一艘纽兰海军的攻击潜艇。不是纽兰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蛟鲨”号,而是“蛟鲨”号在对抗的时候,超过了最大潜深。

    当然,纽兰海军的损失也很巨大。

    在北东望洋的海底,至少有3艘纽兰海军的大型攻击潜艇的残骸,以及约400名官兵的遗骸。

    按照传闻,至少有1艘纽兰潜艇在对抗中被帝国潜艇用鱼雷击沉。只是因为综合实力远不如帝国,如果开战肯定会战败,没有任何的胜算,所以纽兰海军才忍气吞声,没敢大张旗鼓的对外宣传。

    相对而言,北东望洋对帝国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换句话说,帝国海军在北东望洋是防御的一方。

    道理也很简单,纽兰潜艇在通过北东望洋之后,就能对从帝国本土到霍瓦依群岛的海运航线构成威胁。再向西,还能对狭夷皇国实施战略封锁,甚至能够对帝国在东南地区的海运航线构成威胁。

    相反,在北东望洋这边,纽兰共和国并没有值得一提的战略航线。

    到了现在,准确说是在潜射巡航导弹诞生之后,北东望洋的战略价值更加突出。

    纽兰潜艇只需要航行到狭夷皇国本岛以东海域,就能用射程超过1500千米的潜射巡航导弹袭击帝国本土。

    为此,纽兰海军专门建造了巡航导弹潜艇。

    这种潜艇,能够搭载168枚潜射巡航导弹,而且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能在接到命令之后的5分钟内,把这些导弹全部发射出去。如果14艘巡航导弹潜艇同时发起攻击,哪怕只有80%的巡航导弹成功发射出去,也能打击1800多个目标。理论上,足够摧毁帝国本土任何一个方向的全部战略目标。

    何况,纽兰海军还有几十艘同样能使用巡航导弹的大型攻击潜艇。

    这些潜艇同时出动,且同时发动攻击,就算是帝国海军,也未必能够招架。

    正是如此,在波伊战争之后,帝国投入上百亿金元,在北东望洋打造了全球最完善,也是最庞大的反潜网。

    其中,最关键的支撑点就是基斯岛上的海军航空兵基地。

    这座基地,拥有3条长度超过3000米的甲级军用跑道,其中一条还宽达90米。最多能够容纳数百架作战飞机,帝国海军长期在此部署了上百架反潜巡逻机,以及至少一个舰载航空兵联队。

    大战爆发之后,部署在该地的反潜巡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