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7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兴2”实在是太金贵了,纽兰军队只装备了10套,援助给梵罗国4套后,就只剩下了6套。

    既然是“撒手锏”武器,肯定不应该随便使用。

    关键还有,这些导弹在开战之前,全都部署在梵罗国的南部地区。

    部署地点,距离前线战场超过2200千米。

    恰好在最大射程的外面!

    可见,如果梵罗空军没谎报战果,那么在4日上午,最迟下午的时候,这些弹道导弹就能够发挥价值。

    因为耽搁的这几个小时,加上梵罗军队决策体系造成的延误,所以直到4日下午才决定由陆军用“潘兴2”摧毁萨特莱杰河上的大桥,此后还需要几个小时,到5日凌晨才能做好准备。

    也就是说,耽搁了整整一天!

    以东方集团的动员体系,即便在完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帝国空军也能够在24小时内出兵增援巴铁。如果提前做好了相关准备,比如把保障设备部署到位,还能把动员时间缩短到12个小时以内。

    最快在4日的下午,最吃在5日凌晨,帝国空军的作战飞机就会出现在战场上。

    关键,就是针对主要军事设施的战略轰炸。

    总而言之,因为自身的问题,梵罗军队并没有赶在开战之后,立即摧毁8座至关重要的大桥。

    在战略层面上,梵罗军队已经走上了不归之路。

    其实,在战术上也乏善可陈。

    因为巴铁早就提高了部队的战备级别,空战还提前2个小时打响,准确说是梵罗陆军的炮火打击晚了1个半小时才开始,所以持续30分钟的炮击更像是在告诉巴铁军队,地面战斗就要开始了。

    要说的话,梵罗陆军的脸皮厚度,不比梵罗空军薄多少。

    按照其公布的首份战报,在进攻前的炮火准备当中,摧毁了巴铁边境防线上80%的防御工事,让5个边境守备师减员40%到60%,摧毁了近一半的主战装备,还击溃了主要进攻方向的守军。

    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半个小时里面,巴铁的5个边境守备师仅有不到200名官兵伤亡,而且主要是负责修复通信线路的工程兵。至于靠前部署的主战装备,本身就没有多少,毕竟边境守备师是步兵性质的二级部队。

    防御工事确实被炸掉了很多,不过巴铁军队从来就没有指望靠这些工事来抵御入侵。

    依托阵地防御,那还是第一次全球大战的打法。

    早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以装甲部队为主的野战就取代了阵地战,不管多么坚固的防御工事,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被进攻武器摧毁。即便是在战略上处于防御态势,在战术上也必须注重进攻。

    其实,在西北战区,也就是大陆战场那边,东方联军就已经证明,反击才是最为有效的防御手段。

    当然,在发动反击之前,肯定要花时间做准备,也就需要迟滞敌人的推进速度。

    要说的话,这也是巴铁边境守备师的主要任务。

    与伊拉克军队一样,在萨特莱杰河的东岸,巴铁守军主要依靠的就是地雷。

    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结束后的20多年里,巴铁军队在这边,埋设了大约300万枚地雷!

    这里肯定是全球地雷密度最高的地方。

    所幸,塔尔沙漠里人迹罕至,不需要担心误伤平民。

    与伊拉克军队不同的是,巴铁军队不是被动的埋设地雷,而是利用精心布置的雷场,在航空兵与远程炮兵的掩护下,在边境地区构筑了如同迷宫一般的防御阵地,以达到阻击与迟滞敌人的目的。

    可见,巴铁军队的目的非常明确。

    从不指望靠5个守备师守住边境,而是在边境地带争取3到5天时间,让后方主力部队完成动员。

    收到战报,知道巴铁空军挫败了梵罗空军的第一轮突击行动,丁镇南就意识到,除非纽兰共和国立即出兵参战,不然最快在3天之后,最迟就5天,南方次大陆上的战局就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不过,前提是,帝国空军能及时参战。


………………………………

第132章 兵力调整

    对于帝国空军及时参战的重要性,没任何人能否认。

    在根本上,巴铁与梵罗国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

    即便倾尽全力,巴铁也就只能保持一支相当于梵罗国40%的常备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就只能处于防守态势。

    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

    在这场差点引发第三次全球大战的地区战争的初期,巴铁空军可以说独挑大梁,在地面防线被击溃后,单独承担起反击重任,为地面部队重振雄风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可是到战争后期,梵罗空军只是通过拼消耗就拖垮了巴铁空军,夺得战场主动权,完成肢解巴铁的战略目的。

    当时,要不是巴铁已经溃不成军,梁夏帝国必然会出兵参战,第三次全球大战也会就此爆发。

    通过这场战争,巴铁当局认识到,当兵力规模差距太大,提高质量未必能扭转劣势。

    可惜的是,巴铁没办法跟梵罗国比拼兵力规模。

    虽然巴铁的工业更发达,但是人口总共才2亿,而梵罗国的官方统计人口超过7亿,实际人口可能接近10亿,哪怕只有10%的国民参加社会生产,梵罗国的工业人口也比巴铁多得多。

    众多的非工业人口意味着在战时能动员更多的兵力。

    此外,梵罗国的国土面积也大约是巴铁的4倍!

    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准上。

    正是如此,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之后,巴铁加强了跟梁夏帝国的关系,将国家安全完全建立在跟梁夏帝国同盟的基础上。说得简单点,巴铁的常备兵力,只是负责本土的战略防御。

    涉及进攻,哪怕是战略反击,都高度依靠梁夏帝国。

    这个特点,在空军体现得最明显。

    巴铁空军装备的全是中型与轻型作战飞机,就没有一架重型战术飞机,哪怕必须得采用不太顺手的海军舰载机。

    比如,源自帝国海军的“攻…6EP”。

    在第二代攻击机中,帝国空军没有轻型机,“攻…7”是30吨级重型攻击机,“攻…8”还突破了50吨。在帝国军队的装备体系中,唯一的轻型攻击机是海军的“攻…6”。为了说服巴铁采购这种轻型攻击机,加上空军也确实需要轻型攻击机执行低强度打击任务,取代已经服役几十年的“攻…2”,才少量采购了一批“攻…6E”。出口给巴铁的“攻…6EP”就是在空军型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

    相对于巴铁空军的战术需求,“攻…6EP”算得上是理想选择。

    关键就是,巴铁空军承担的,主要是战术打击任务,攻击机的作战半径往往在500千米以内。

    因为缺乏战略纵深,还是以战略防御为主,所以巴铁空军不需要那些作战半径动辄就超过1500千米的重型攻击机。就连作战半径在1000千米左右的20吨级中型攻击机,都显得有点多余。

    此外,较为昂贵的大型飞机,也超过了巴铁的承受能力。

    从战略层面看,等到巴铁军队稳住了战线,能不能发起战略反击,以及在何时发起战略反击,那就得看帝国空军了。

    在南方次大陆,帝国空军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梵罗国事实战略打击。

    理由也很简单,梵罗国是一个庞大到无法通过闪电战消灭的敌人!

    接近30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以及近10亿的人口,能让包括梁夏帝国在内的超级霸权望而却步。

    无法一战而灭,就得从长远考虑。

    正是如此,帝国对梵罗国的总体方针,一直是战略压制。

    具体来说,就是在梵罗国周边地区部署足够多的战略轰炸机,确保在开战之后,能够迅速的摧毁梵罗国的战争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帝国一直在积极打造迪戈基地。

    这座位于梵炎洋的中部,原本是布兰王国的殖民地,在上次大战结束之前,帝国出兵控制的岛屿,拥有整个梵炎洋地区最为庞大,同样最为完善的空军基地,理论上最多能够部署数百架战略轰炸机。

    波伊战争期间,帝国空军曾经在此部署过450架战略轰炸机!

    此外,巴铁本土的几座大型空军基地,还能够部署大约500架战略轰炸机。

    再把帝国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空军基地算上,在梵罗国的周边,理论上能部署2000架战略轰炸机!

    别说对梵罗国,哪怕更加强大的迢曼帝国,也未必顶得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