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6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如此,数十年以来,帝国海军从来没有考虑过航母的隐蔽性,在战术层面上也不存在隐蔽的可能。

    航母称霸海洋,靠的也不是隐蔽。

    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航母体现出的就是攻击性。

    以往,在应付地区冲突,乃至局部战争的时候,这一招非常管用,基本上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航母也因此成为帝国手里的“灵丹妙药”,不管哪里有问题,派1艘航母过去,往往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不行的话,那就派2艘或者3艘航母过去,肯定能够消除潜在的威胁。

    放眼全球,能顶住一支航母战斗群的国家不超过20个。

    一支3航母战斗群的打击力量超过全球95%的国家。

    可问题是,在全面战争当中,这一招未必管用。

    虽然西陆集团至今没有超级航母,而且仅有的几艘大型航母,其技术基础都是来自梁夏帝国,但是西陆集团非常重视反航母作战,特别是迢曼帝国,一直把对付帝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当成头号重任。

    为此,西陆集团不但拥有全球最多的反舰导弹,还专门拟定了反航母战术。

    没错,就是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战术。

    这也是帝国海军在战后遇到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西陆集团那些重型反舰导弹,往往都有500千米以上的射程,飞行速度基本在2。5马赫以上,搭载的战斗部至少有500千克,有的甚至达到了1吨,只需要1枚就能干掉1艘万吨级巡洋舰,3到5枚能重创一艘航母。理论上,几十枚这样的重型反舰导弹就能干掉1支航母战斗群。

    如果是在开阔海域作战,问题还不大。

    按帝国海军总结的经验,反航母作战,最大的问题不是打击航母,而是如何找到航母与及时发起攻击。

    航母是可以航行的海上作战平台,不会停留组某处海域。

    帝国海军的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在遇到严重威胁之后,能够以30节以上的速度持续航行数日。

    这意味着,反航母作战具有十分明显的时效性。

    根据帝国海军总结出的经验,从侦查到完成攻击的时间,最多就只有3个小时。

    如果没有能够在3个小时内完成攻击,航母战斗群就能够航行到100海里,也就是差不多190千米外。

    这个范围超过了几乎所有反舰系统的搜寻范围。

    当然,在实战当中,根本就没有3个小时。

    道理也很简单,在发现行踪暴露,或者是威胁增强之后,航母战斗群必然会加强防空的力度,并且通过电子干扰等手段,掩盖航母的行踪,降低航母遭到打击的概率,让敌人错过打击时机。

    对此,西陆集团同样是心知肚白。

    不管怎样,西陆集团有几艘航母,了解航母的用途,知道反航母作战的难题是什么。

    其实,这也正是西陆集团集中力量发展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并且首先提出饱和打击战术的关键所在。

    相对于传统的反舰手段,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不但威力巨大,而且完成攻击所需的时间更短。

    以3马赫速度飞行的反舰导弹飞完500千米只需要10分钟!

    如果是攻击机,哪怕高空超音速突防,飞行500千米也需要15分钟,超低空高亚音速突防需要30分钟。

    不过,这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如何才能及时的发现航母。

    为此,西陆集团装备了上百架海上巡逻机,专门开发了海洋侦查卫星,甚至让潜艇执行侦查任务。

    可惜的是,这些侦查手段都有明显的缺陷。

    巡逻机容易被击落,侦察卫星获取的情报未必能够及时得到利用,潜艇本身就是航母的打击对象。

    直到现在,发现在远海活动的航母都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只要航母战斗群在远海活动,受到打击的可能就不太大,遭到突然打击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海军更加愿意把航母部署在梵炎洋与东望洋的原因。

    如果在较为狭窄的海域活动,航母很容易遭到打击。

    陆心海就是这样的狭窄海域。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如果不是为了控制至关重要的夕梵运河,守卫亚历山大港,帝国海军恐怕早已放弃陆心海。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就一度打算撤掉陆心海分舰队。

    这意味着,帝国海军必须考虑在狭窄海域作战时所要面对的挑战。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要直接面对西陆集团打造的反航母体系,确保能顶住其发动的饱和攻击。

    毫无疑问,这也是帝国海军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最为关键的战术课题!


………………………………

第87章 防空中坚

    虽然拥有全球最强大的舰队,还有最庞大的舰载航空兵,乃至最先进的高射炮,但是帝国海军却没有满足,第一个投资开发防空导弹,而且第一个装备防空导弹,还第一个在实战当中使用防空导弹。

    要往根本上讲,就是为了保护好航母。

    进入喷气时代之后,大口径高射炮就成了摆设,急需一种效率更高的防空武器来增强舰队防空网。

    防空导弹由此诞生。

    只是,防空导弹并不是无所不能。

    早在20多年之前,帝国海军就发现,限制防空导弹作战效率的不是防空导弹本身,而是控制防空导弹的火控系统,而且以雷达为主,即能不能及时的发现威胁,并且准确的引导导弹发起攻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帝国海军率先找到了航母战斗群的“阿喀琉斯之踵”。

    按照当时做的推演,只需30枚反舰导弹,就能突破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干掉包括航母在内的主要战舰。

    哪怕无法击沉航母,也能让航母丧失作战能力。

    虽然要组织30枚反舰导弹同时发起攻击,准确说是同时到达航母战斗群附近,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不是没办法实现,而且相对于防空来说,投入足够的反舰导弹发起攻击更加容易。

    这就是西陆集团后来提出的饱和攻击战术。

    至于帝国海军为什么研究反航母战术,除了需要找出航母的缺点,然后有针对的进行弥补外,也跟敌人的航母有关。纽兰共和国同样拥有大型航母,有打造强大海军与挑战梁夏帝国的实力。

    在这个背景下,帝国海军开始寻找增强防空的办法。

    就像开始说的,要加强的不止是防空导弹,而是包括以雷达为核心的整套防空系统。

    这个时候,一项来自狭夷皇国的发明,引起帝国海军的高度重视。

    没错,就是相控阵雷达。

    说得专业一点,叫“相位控制电子扫描阵列雷达”。

    严格说来,梁夏帝国的工程师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了相关原理,而且在波伊战争期间制造了两部大型相控阵雷达。在当时,帝国海军甚至在试验舰上测试过相控阵雷达,只是因为太庞大而不得不放弃。狭夷皇国发明的,其实是能让相控阵雷达小型化,并具备实用价值的晶体射频管。

    与传统的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的优势非常的突出,包括扫描周期短,以及能够把波束集中到一个方向上,从而获得更强的探测能力。理论上,还能够取代照射雷达,引导与控制防空导弹。

    相控阵雷达的诞生,直接解决了舰队防空头号难题。

    在此基础之上,帝国海军着手设计与建造了全球首种配备相控阵雷达,而且以此为核心的防空巡洋舰。

    不过,也不是一帆风顺。

    秉承一贯传统,帝国海军在最初的时候把目标放在技术水准更高,实现难度更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上。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想一步到位。

    可惜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门槛太高了,当时的技术,根本就制造不出合格的射频管。

    当然,就算能够造出来,也肯定贵得让海军买不起。

    要说的话,也就是这个选择,让帝国海军走了不少弯路,不但耽搁了几年时间,还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最突出的就是,因为雷达系统的价格居高不下,又没法获得更多拨款,所以海军只能在战舰上做文章,想尽办法降低舰体的建造成本,把防空巡洋舰的总体造价控制在一个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主要是让论议两院的大老爷接受。

    结果就是,海军连续提交了几套设计方案,全都因为总体造价太昂贵,在论议两院就被否决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